APP下载

借助角色游戏提升小班幼儿角色意识的实践研究

2015-04-20赵梦佳

新课程 2015年2期
关键词:娃娃小班玩具

赵梦佳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 岁,有意注意稳定性很低,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喜欢用语言或动作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思维的具体行动导致象征水平低;选择实物在外形、功能上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品),角色游戏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

[实践反思]

一、研究前的观察

在研究初期,通过观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特点:

1.游戏参与变化快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对自身角色的扮演不持久、不明显。例如,“西城广场”游戏一开始,西西主动要求做公交车司机,拿着方向盘开了才一会儿,他看到边上必胜客里好多人在做比萨,于是就跑开了。又如,游戏初分配角色时,轩轩选了娃娃家做爸爸,可是游戏开始后,他跑到了必胜客做厨师。

2.游戏方式平行多

游戏中同伴之间没有交集,幼儿往往与同伴用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玩具,但同伴之间互动少或无互动,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游戏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幼儿会互相模仿,但无意识去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孩子就是一起在家里抱着娃娃,你喂娃娃吃东西,我也喂娃娃吃东西,或者只是单纯地摆弄娃娃家里的玩具。

3.游戏角色意识弱

游戏中幼儿都会被游戏的材料、环境、玩具吸引,加入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所处的游戏区的游戏角色却比较模糊,更多的是摆弄玩具、观察同伴。例如,新华书店游戏中,乐乐来做售货员,当有幼儿来到书店的时候,售货员也不主动招呼客人,置之不理;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埋头玩玩具,当有幼儿想要进入娃娃家做客的时候,几个“主人”也是对客人置之不理,各自玩各自的。

二、研究的过程

循着以上特点,尝试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突出幼儿共通经验的角色游戏,以“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衍生可复制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在游戏中复制幼儿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

以本班幼儿为例,在家访中发现了本班幼儿居住地较集中,其中西城广场是幼儿生活经验中持续出现的共同点。通过与幼儿谈话、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产生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较陌生、教师对幼儿也比较陌生,抓住幼儿的特点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角色游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幼儿,从家访、幼儿对谈、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幼儿游戏状态等的观察中,挖掘幼儿的共通经验,帮助幼儿生成游戏内容、选取游戏内容,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其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西城广场”游戏中,选取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些内容开展游戏,娃娃家(府新花园)、饭店(必胜客)、医院(社区医院)、公交车站(府新花园站)、电影院(UME 影城)。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共鸣,例如,在“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中,设置了“必胜客”区块,幼儿都有去“必胜客”餐厅用餐的经验,将幼儿去餐厅用餐的情境再现,请幼儿来扮演餐厅中的各个角色,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开展关于餐厅的角色游戏;设置了“府新花园”小区,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住在小区中,幼儿园也位于小区之中,幼儿对于小区十分熟悉了解,在游戏内容中设置该区域,幼儿能够更快地认同这个“娃娃家”,结合娃娃家与建构的内容,幼儿参与的兴趣十分高。

2.游戏材料突出简单操作,凸显替代运用,教师协助幼儿多样化地运用各种材料

(1)发掘成品玩具的替代品,教师提供替代材料及制作

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除了一些已有的成品玩具,更多的是许多物品的替代品,有些是幼儿自发的替代,而有些则是教师协助的替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正在用电话玩具打电话,可是边上的“宝宝”也想打电话,娃娃家的电话玩具已经没有了,宝宝于是拿起了边上建构区中的一块长条积木打起了电话,玩得十分投入;如在必胜客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制作了比萨后假装用锅子烧一下,于是教师用废旧纸盒自制烤箱投放,幼儿自然地将比萨用烤箱制作。

(2)善用半成品玩具的多样用途,教师进行废品改造

绿色环保,回收利用,在角色游戏中,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改造,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及游戏形式。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成品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也难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创造,观察幼儿运用成品玩具的一些游戏状态,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帮助幼儿进一步创造性地玩游戏。如下表:

?

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提供那些完美无缺的成品玩具,而是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改变性,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开展情况,对游戏材料尽兴地再创造、再加工。

3.教师策略突出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多样化的教师身份促进幼儿经验分享,产生趣味化的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中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游戏,通过与玩具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幼儿不同的互动关系中,或旁观、或参与,推动幼儿多样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玩具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多样提供

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包括已有的、自制的,都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协助者,幼儿正是通过与玩具的积极互动来开展游戏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抱着玩具娃娃,拿勺子和小碗给娃娃喂饭,还会说着“宝宝吃饭,宝宝吃饭”。思晨喜欢拿着锅子炒菜,还会说“巧虎妈妈来烧菜”。通过与玩具的互动,来再现幼儿对于喂饭的生活场景。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玩具提供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提供适合幼儿游戏开展的玩具。

(2)幼儿与同伴互动,教师全面关注,适当协调

角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是串联游戏的关键,也是游戏提升的关键。小班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但在游戏中,却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与同伴互动。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交往,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的自由交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角色、自由搭配游戏的同伴。如,在娃娃家游戏区中,多多提出要做宝宝,小如提出要做妈妈,于是妈妈小如和宝宝多多来到了娃娃家,因为游戏而开始了游戏中的互动。如,在公交车游戏区中,轩轩去开公交车,青青、家伟、甜甜都来坐公交车,大家一起嘀嘀叭叭玩得欢,最后司机轩轩还不忘记和大家收钱。如,在银行游戏区中,管理银行卡的壮壮会询问同伴“你是几号啊思思”,“我27 号。”壮壮在自己的银行卡箱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27 号银行卡给思思,边上管理纸币的湛湛则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排队。”准备取钱的孩子们听了,开始配合着排队取钱。如,电影院游戏区中,元元是电影院的售票员,他坐在电影院门口,西西跑到了门口,正要进去,元元:“不行,你要付钱才能看电影。”西西:“多少钱?”元元:“10 元钱。”西西拿了几张钱给元元,元元就让西西进去看电影了。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游戏协调员,从旁观察幼儿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进行协调帮助。

(3)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仔细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及时给予协助。重视角色游戏开展过程的观察,重视角色游戏后的分享评价。在经验分享中顺势引导,挖掘共通经验,产生新的游戏及角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实例1:在“西城广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化身摄影师参与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情境一一拍摄,在每次游戏后引导幼儿欣赏游戏图片、分享游戏经验。

实例2:在第二次游戏开展后,奇奇小朋友在说到自己在必胜客游戏中的照片时,提到自己曾经和爸爸妈妈坐公交车去吃饭,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公交车的共通经验,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公交车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化身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顺势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开设公交车游戏,便产生了新的游戏角色——公交车司机。

实例3:在必胜客游戏中,服务员月月看到教师,大声招呼:“欢迎光临!”当教师进入游戏区后,月月说:“你要吃什么呀?”教师提出要吃比萨,月月跑到后面的“厨房”拿了几块比萨到教师面前,把比萨放在了教师的面前,教师故意用生气的语气说:“饭店里怎么没有盘子叉子,让我怎么吃东西?”月月想了想,跑到边上拿了盘子、叉子给了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适当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或引导、或协调、或协助、或配合,教师始终要以幼儿在游戏中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研究的反思

角色游戏是不断创想的游戏,不可重复的游戏经验促使幼儿收获不同的体验,提升材料微调策略,促使游戏生生不息。一次次的游戏开展,幼儿收获了快乐,也让教师收获了许多惊喜,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角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更鼓舞我们将适合孩子能力、迎合孩子兴趣的角色游戏继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已有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创想,更好地拓展游戏、延伸经验,主要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需要提供以下支持。

1.从游戏材料上来讲——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利用各种材料来营造游戏场景、提供可操作的玩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关键之一。在游戏中发现个性改造废旧材料的自制玩具,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制玩具与已有玩具同时投放,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同时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整体幼儿的需求,高结构材料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

2.从游戏内容上来讲——重视幼儿的共通经验

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靠幼儿主动的产生、教师引导产生、教师提出产生。实践中突出参与游戏的幼儿的共通经验,寻找幼儿生活经验的交叉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产生游戏区域。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来提供角色区域,请幼儿被动参与,由教师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迎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游戏的内容也会跟着幼儿的想法有所创造并随之改变。

3.从教师策略上来讲——重视幼儿的主体角色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以幼儿的主体为意愿来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随机的表现,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需要,帮助实现,积极鼓励,使其得以生长。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帮助延伸、协助配合,使之继续升华。

总之,通过实践验证发现,角色游戏十分适合喜欢模仿的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本身的游戏内容,又要考虑参与游戏的幼儿主体的特点。善于发现幼儿共通经验,从相似的生活经历着手,以丰富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开展的物质保障,善于观察幼儿、倾听幼儿,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主动性及探索兴趣,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更能迎合幼儿的兴趣,不再是单一的玩玩具,而是快乐地、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角色游戏的最大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收获经验、收获成长。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随着小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进一步开展贴近幼儿能力、兴趣的角色游戏,将幼儿共通经验这个点继续扩大深入,让角色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曹中平.试论儿童游戏的发展特点[J].现代教育研究,1996(02).

[3]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猜你喜欢

娃娃小班玩具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