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对收入分配及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5-04-20孙正
孙正
[内容摘要]经济增长实际上是物质和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过程。本文采用26个省级面板的数据,探讨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正面影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负面影响,会扩大地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遏制作用。另外,从三重维度上衡量。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因此,改革政府支出结构,调节政府支出规模,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基尼系数;收入分配;经济增长
一、问题提出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伴随着诸如“收入分配”“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财税政策不可或缺。建立科学的财税政策,就涉及“财”和“税”的问题。本文着力研究“财”的问题,以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为基点,分析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而探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数据,主要探讨“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贾俊雪、宁静(2011)考察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和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根源。莫亚琳、张志超(2011)运用动态面板GMM实证方法,检验财政支出对社会基尼系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支出增加恶化收入分配;而城市化进程对收入分配重现倒“U”型曲线关系。关于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严成樑、龚六堂(2009)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生产性支出也并不总是促进经济增长。郭庆旺、贾俊雪(2009)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省级政府财政支出的策略互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许冰、章上峰(2010)利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多拐点倒“U”型曲线进行考察。陆铭、蒋仕卿(2007)研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国外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Temple,J探讨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Solow,R.M系统地研究了增减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模型、数据和方法
(一)模型设定
1 理论模型。按收入比例实行负所得税的前提下,把所有的社会成员分为N组,每组社会成员具有相似的收入特征和消费习惯,社会成员收入为Wi,M为社会中每组成员的收支平衡点(也就是从政府获得的补贴和缴纳的税收都等于0)(M>0),如果每组社会成员收入小于M,那么该组成员从政府获得补贴;如果个人收入大于M,则该组成员向政府缴纳正税收。假设缴纳正所得税和负所得税的边际税率都为ρ(0<ρ<1),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的社会成员净纳税为:
2 数据说明。本文选取1995-2012年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就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中国各地区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城镇化率、利用外资数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各省区人口总数,以及用来调整前述各组数据的各种价格指数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对价格指数的调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基尼系数所需各组人口与收入部分数据来自于《中国人口年鉴》。
(三)实证方法
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潜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模型中存在未观测到的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以及将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自变量,都可能引发内生性问题。传统计量方法上,依靠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的估计参数,出现有偏和非一致性,从而根据参数而推断的经济含义发生扭曲。为了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可以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差分广义矩估计。但DIF-GMM操作上易受弱工具变量和小样本偏误的影响,而SYS-GMM可以提高估计效率,其估计结果也具有更好的性质。因此,本文借鉴Arellano和Bover(1995)与Blundell和Bond(1998)采用SYS-GMM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估计。
三、计量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主要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表1主要分析了1995-2012年26个省(市、自治区)的468个变量,部分观测值个别年份,存在变量缺失,但不影响计量结果的分析。
(二)地方政府投资结构和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本节利用全国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报告见表2。
系统GMM估计的可靠性取决于工具变量的可靠性和模型设置的合理性。为此,我们进行了两类检验:一是Hansen过度识别检验。其原假设是“工具变量是有效的”P值大通过过度识别检验,通过表2中实证结果的分析说明工具变量是有效的。二是表2中AR(1)的p值小于0.1,AR(2)的p值大于0.1,满足“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和“模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两个条件,说明模型(9)设定是合理的,模型中各变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通过对表2的回归结果分析可知,财政收入分权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正向效应。也就是说税收增加会减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政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会减小0.523个百分点,收入分权对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更明显。同时,支出分权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收入自主权,不必过分依赖中央转移支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财政支出分权对收入分配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回归结果与我们前面理论模型的推倒相吻合,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增加0.24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分权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作用更显著。
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来看,生产性的财政支出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生产性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0.248个百分点。另外,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城镇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作用大于农村地区。非生产性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缩小0.107个百分点。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这说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主要投入到城镇地区,对农村投入较少。
关于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的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开放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支出来支撑的,这与我们对上述主要变量的分析是相一致的。利用外资规模、城镇化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里面城镇化率使农村居民转变为市民,作为总体来分析,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富裕,城镇化的过程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过程。
(三)财政支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表3是我们运用动态SYS-GMM方法就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依据前述分析,sargan检验的P值较大,说明通过过度识别检验。另外,AR(1)的P值小于0.1,AR(2)的P值大于0.1,说明模型(10)的设定是合理的,模型中各变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面将集中对主要解释变量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关于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财政支出增长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0.165个百分点,这也和以往大多数研究结果是吻合的,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负。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生产性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173个百分点,非生产性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0.098个百分点。其次,关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表3中方程(1)至方程(6)显示,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收入分配差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减慢0.37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大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这也是由城镇经济体量比农村地区经济体量大的客观事实决定的。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26年的居民总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运用动态SYS-GMM估计方法考察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和规模以及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分析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首先,财政支出结构和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收入分权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财政支出分权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财政收入分权对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作用更明显,财政支出分权对拉大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作用更显著。生产陛支出扩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作用更明显;非生产性支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作用更明显。其次,财政支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无论基于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收入分权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基于此两者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效应。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决策和财政支出方面更关注高收入阶层的诉求,不可避免会忽视穷人和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这种状况循环往复,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从而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支出责任和财权之间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工,进而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三,政府构建政府支出、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三者协调的体制改革之路,不能让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代价。并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才不会使收入分配差距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责任编辑:廖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