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的春天
2015-04-20管先海李兴利
管先海 李兴利
李兴利(焦作市档案局副研究馆员):在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出版物名单中(共59种,其中图书49种、音像电子出版物10种),中央档案馆策划的图书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档案》和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中国近现代影像史》榜上有名。这将极大地提振档案编研工作者的士气。请联系实际,就基层档案馆、室如何做好档案编研工作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小白菜(《档案界论坛》网友):档案编研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编研基本是“以我为主”,或者只是为了满足上级要求的编研任务而编研,极少从利用者角度考虑应该编什么,怎样方便利用者利用。
白桦(濮阳市档案局馆员):我认为,档案编研的目的就是为利用者提供准确的、系统的档案史料。就基层档案馆、室而言,应当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来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其一,要从实际出发,搞好档案编研选题,使最终形成的编研成果达到“既服务于中心工作,又为利用者所喜爱”的双重目的。其二,发挥整体优势,相互紧密配合,高质量完成编研成果。
孙大东(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在读博士):就目前而言,档案编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编”多“研”少,即大多属于档案的罗列,而没有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这就要求档案编研工作者深入挖掘相关档案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档案背后的故事,而不是简单的档案拼凑。
李正平(荣县档案局):档案工作者不一定在“研”上具有超前意识,只需客观地“编”,而作为产生这些档案的业务部门才是“研”的主体。档案的“编”可由档案工作人员与专业人员进行,“研”最好由专业人员进行。如我馆保存有民国司法档案3万多卷,我们就与四川大学合作,编出民国地方司法制度史等成果。
常冠林(亳州市邮政分公司):档案编研工作应该既要“编”更要“研”,然而,各级档案馆、室大多是重视“编”而忽略“研”。采用的编研模式则是:确立编写题目——拟定编写大纲——查找编写素材,等等,具体的操作方式则是:剪刀加糨糊,复制加粘贴,三下五除二,汇编、汇集一一出炉,与其说是编研,不如说是材料的罗列拼凑。因此,应“编”、“研”兼顾,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出现档案编研工作的春天。
王茂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基层档案馆、室保存的档案数量与种类有限,而且编研人员的编研实力与能力也不容乐观,编研成果普遍单调,多数仅限于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专题概要、会议介绍、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等。这些编研成果主要是供自身应对各类检查、评比和升级达标之用。省级以上的国家档案馆由于有着基层档案馆、室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的编研成果更容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果对他们来说,档案编研工作已经是春天的话,那么基层档案馆、室编研工作春天的到来仍需要基层档案馆、室编研人员不懈努力。
李宗富(吉林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我认为对于各级国家档案馆而言,要按照档案馆的层次和级别分层分级别确定档案编研工作任务和职责。比如,对于众多的县级档案馆而言,要把收集、保管、利用好档案作为中心任务,而让他们去搞档案编研难度太大也不应强求;对于地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档案馆,不仅要做好收、管、用等中心工作,也要把编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而省级档案馆同时还应该成为该省档案的研究重地和中心,国家级档案馆应该成为国家档案的研究重地和中心。在省级和国家级档案馆,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和专项的研究经费作保障。此外,档案馆、室进行编研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档案馆、室人员,而应积极主动地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实现馆藏资源和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之间无缝对接。
郭东升(临清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其实,我们从来不缺档案编研工作的春天环境。这在我国档案人编研实践中比比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的编辑出版。以缺人、没钱的中央档案馆发端,已经编了28年,出版数十卷,数百万字,现在这项工程还在路上。然其工程的发端,其情节却非常简单。20世纪80 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员为从事一项“一五”时期工业化的专题研究,长期住在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中央国家机关档案资料保管部处长张志向她提起了是否可以与社科院联合编辑经济档案史料,于是就有了两个单位的同意和中央的批准。
王建祥(河南省档案局):我认为,只有档案编研工作的目的真正转变为服务社会大众,档案编研工作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据河南省档案局对2000年以来全省档案编研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编研成果只占所有成果的12%,其余的都是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地域文化和服务编史修志等。只有充分挖掘现有馆藏资源才能编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
余厚洪(浙江丽水学院副教授):档案编研工作的春天是否真正来临,不是单纯看编研成果的数量,关键是需要有一批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的优秀编研成果。例如,由山东省档案局编研出版的知青图片档案《青春印象》1册、知青档案实述《怀望遥远的青春》3册,其间记录的是一代人的蹉跎岁月,却影响着几代人的心灵,效果不同凡响。
王凤珍(台前县档案局馆员):就基层档案馆而言,我认为,要做好编研工作最好的办法是走出去,与相关单位搞联合编研。比如台前县档案馆与县编办联合编写了《台前县孙口将军渡》、《台前县历史大事记》,与县文联联合编写了《古今诗人咏台前》,与县水务局联合编写了《台前县与运河文化》,编研种类多达20多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亓晓华(濮阳市档案局馆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基层档案馆而言,没有丰富的馆藏,就很难编出高质量的编研材料,因此,基层档案馆在接收文书档案的同时,还应注重专业档案、破产企业档案、名人档案、民生档案的收集,这些档案不但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声像、电子文献等形式的。只有不断丰富馆藏,才能编出有价值的编研材料。
田润(濮阳市档案局馆员):就基层档案馆而言,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一要营造浓郁的氛围,经常性地组织有经验的老档案引帮带,激发年轻人对编研工作的兴趣,加强交流,互通感受心得,有条件还要组织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思路和方法;二要创新编研工作,注重提高文化内涵,开展一些民情风俗、民间艺术、文化古迹等方面的编研工作,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
吴翠英(唐山市丰润区档案馆):编研成果按加工层次可以划分为一次加工、二次加工和三次加工三种,一次加工编研成果常见的有发文汇集、专题汇编等;二次加工编研成果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数据汇编等;三次加工编研成果常见的有年鉴、史志等。基层档案室人员少,大部分兼职,业务水平有限,应该以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编研成果为主,为本机关提供翔实系统的依据性编研成果;档案馆具有档案资料丰富、专业人员比较多、专业素质高等优势,更适合开展三次加工编研成果。
王建珍(新郑市档案局):要想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一是领导要重视编研工作;二是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的素质;三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拓展编研渠道;四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达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死档变活档之目的。
朱伟青(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档案主管):就企业而言,编研选题应紧紧围绕当前本企业的中心工作(科研、党建、工程等),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按个人浅见,编研的“编”,侧重指向过往,服务当下。需要“编”的对象是档案材料,根据历史线索、主题等进行编辑整理,为当下的企业业务服务。而“研”,则应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研”是“编”的深化,是研究,从当下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企业或专业发展方向,注重前瞻性和引导性,起到企业发展战略参谋的作用。
王富忠(濮阳县档案局馆员):我从濮阳县档案馆编著《明·开州·八都三尚书》一书中受到如下启示。其一,馆藏档案资料是档案编研工作春天中徐徐吹来的微风。该书以馆藏明代九位濮阳籍(明代濮阳称开州)名人的圣旨、笏板、家谱、画像、年谱小像等为资料,160万字,历经八年,已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有些史料来自外调,但主要是馆藏,馆藏是编研的基础。其二,“借用外部力量”可以促使档案编研工作春天的花朵更加灿烂。编著该书中,我们明显感到,要想使该书从内容上再上一个档次,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引进了濮阳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等高端专业人才,提升了该书的整体编著水平。其三,“吸纳社会资金”是档案编研工作春天中又一笔浓墨重彩。该书出版过程中,我们同样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是社会资金使我们得以顺利出版。其四,档案编研成果面世之时便是档案编研工作春天“山花烂漫时”。“回放濮阳历史,展现濮阳文化,打造编研精品,塑造濮阳名片”是该书编著的目的,该书出版后县委领导表示要把该书赠送给来濮阳县视察、调研的上级领导和来濮阳县投资的企业名人,让该书成为真正的“濮阳名片”。
(摘自《档案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