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2015-04-19何明星
何明星
(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中心卫生院 贵州 长顺 550701)
罗哌卡因为近年来临床逐渐推广使用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药物毒性较低,较低浓度时,患者运动神经阻滞及感觉神经阻滞可出现明显分离,目前临床关于罗哌卡因在自控镇痛泵中的使用浓度尚未统一[1]。为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使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笔者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7.62±4.33)岁,手术类型:上腹部手术41例,下腹部手术40例,下肢手术10例,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阿片类及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史,均无严重基础疼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及丙组各为3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三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选择L2-L3,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头侧,患者手术中采用利多卡因5mL 实验剂量对硬膜外阻滞效果进行明确,术中维持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联合0.25%利多卡因进行。手术后甲组自控镇痛采用0.25%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乙组采用0.2%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丙组采用0.2%罗哌卡因进行镇痛,输注速度每小时2mL,每次给药0.5mL,当患者感觉强烈疼痛时刻自行启动注药键进行注药,术后48h维持镇痛。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手术结束后4h、12h、24h采用VAS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进行观察,0-10分为无痛-剧痛,其中3分以下为良好,5分(包含)以上为差[2]。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罗哌卡因累计使用量,同时对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组患者苏醒后4h、12h、24hVAS评分分别为(2.02±1.33)分、(1.96±1.18)分、(2.14±1.08)分,乙组患者苏醒后4h、12h、24hVAS评分分别为(2.46±1.53)分、(2.31±1.28)分、(2.32±1.21)分,丙组患者苏醒后4h、12h、24hVAS评分分别为(2.18±1.29)分、(2.21±1.44)分、(2.20±1.35)分,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甲组、乙组、丙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比较分析
2.3 甲组患者麻醉后出现2例呕吐、恶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乙组患者麻醉后出现3例呕吐、恶心症状、5例瘙痒、2例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丙组患者麻醉后出现2例瘙痒、2例呕吐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罗哌卡因对心脏及中枢神经基本不会产生毒性,当药物浓度较低时,可出现明显的运动神经阻滞剂感觉阻滞分离,因此能够取代布比卡因在术后镇痛中使用。目前临床使用罗哌卡因浓度一般为0.1%-0.2%左右[3],本次研究中甲组采用0.25%罗哌卡因、乙组采用0.2%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0.2%罗哌卡因,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中,甲组4h、12h、24hVAS评分最低(P<0.05),甲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最短(P<0.05),甲组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明显少于乙组、丙组(P<0.05),由此可知,0.25%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中使用可达到良好镇痛效果,有效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减少了药物毒性。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丙组(P<0.05),由此可知,0.25%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中使用安全性明显提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韩丰阳.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对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07):117-118
[2] 彭德亮,刘友之,万雄,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镇痛在分娩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6):77-79
[3] 谭素云,黄霄行,韩全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