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及SF-36量表评分的影响

2015-04-19任春吾陈利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9期
关键词: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任春吾 陈利明

高血压是在安静状态下患者舒张压或/和收缩压出现升高(≥140/90 mm Hg),随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患者血管会出现病变,导致重要器官如心、肾、脑出现相应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且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高血压病程长,患者心、脑、肾及眼底等器官严重功能病变容易出现,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医学界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任何药物均不可能彻底治愈高血压,高血压需要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好的生活状态。因此,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处于理想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意义重大,可增加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降压治疗。本研究着重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均符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5.6)岁;病程5~14年,平均(6.7±1.2)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中学39例,大学及以上15例;高血压分型分类:1级50例,2级28例,3级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损害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形式。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具体情况,护理人员给患者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形式。每周举行1次高血压疾病知识讲座,给患者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指导及帮助需要长期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明确其治疗目标。(2)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①心理教育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存在紧张、焦虑、抑郁及悲观等心理问题,导致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针对老年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心理疏导及精神鼓励,减轻患者精神压力,维持患者良好心理状态。②生活教育指导: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饮酒、吸烟及高脂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要监督患者戒烟并控制其饮酒量;告知患者每日保持适量运动,但应避免量大、时间长、剧烈的运动方式;鼓励患者合理膳食,注意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素及高蛋白饮食并控制体重。③服药指导:因老年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服药对控制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科学用药以平稳降压,不能突然停药或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采用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评估健康教育后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满分100分,≥85分为优秀,60~85分为良好,≤60分为差,及格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健康教育后从患者身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及精神等方面评价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比较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比较(±s)mm Hg

健康教育后组别 健康教育前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n=40)131.2±8.7 87.5±6.4 124.6±7.9 84.5±6.0对照组(n=40)132.5±8.1 87.6±6.2 133.5±8.5 89.0±7.1 t值 0.715 0.523 2.589 2.11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格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5.452,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生理职能 生理功 能 身体疼痛 总体健康 精神健康 情感 活力 社会功能观察组(n=40)89.6±9.5 11.5±5.1 63.2±9.3 30.5±6.2 65.4±8.8 36.1±7.2 60.8±7.8 62.3±9.5对照组(n=40)81.3±9.1 5.5±3.0 52.4±8.1 20.6±6.7 52.0±6.3 14.3±6.1 42.5±7.0 56.7±8.8 t值 3.330 5.127 3.254 3.458 3.683 4.752 4.259 3.46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目前我国有1亿高血压患者[2]。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在安静状态下患者舒张压或/和收缩压出现升高≥140/90 mm Hg,随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患者血管会出现病变,导致重要器官如心、肾、脑出现相应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3-6]。目前医学界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任何药物均不可能彻底治愈高血压,高血压需要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以达到最好的生活状态[7-10]。因此,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其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的,不能仅靠采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健康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治高血压的方式。

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各种外界或内在不良刺激,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脑皮层,可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发生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肾脏分泌肾素增多,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可加重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高血压,并能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造成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高血压的发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不合理的生活节奏及遗传基因有重要的关系,如遗传、吸烟、酗酒、缺乏锻炼、过量摄盐、超重和肥胖、精神紧张等因素可影响血压。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食盐过多,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负担加大,促使血压升高[11-12]。吸烟太多或二手烟摄入过多及过量饮酒均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血压的发病率[13-14]。在目前无法根治高血压的条件下,主张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从整体角度出发,降低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15-17]。大部分老年患者缺乏高血压相关知识,不能正确配合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18-20]。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了解及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放松患者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稳定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患者得以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21-22]。健康教育是指作出合理计划,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教育、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及其他方面宣教,养成患者防治本病的良好习惯,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24]。

本研究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使患者了解和掌握高血压防治的相关知识,给予具体心理疏导及生活教育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积极、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体重,避免过度肥胖,维持稳定情绪,增强患者对正确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血压,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格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提高治疗效果,稳定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94-95.

[2]马爱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0.

[3]夏晖,魏秀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48-149.

[4]任群生.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2013,9(8):18-20.

[5]韩青,徐侠.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73.

[6]马维红,李琦,刘为萍.老年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0-71.

[7]刘爱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2,10(11):58-59.

[8]张新军,葛宁,吴锦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J].华西医学杂志,2008,5(12):111.

[9]黄自平,郑刚,王静,等.老年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J].华夏医学,2010,23(3):67-68.

[10]黄凤荣,欧阳阳钢,徐姗,等.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42-43.

[11]田英姿.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11(13):56.

[12]徐瑛,庄毅,庄英.对老年高血压病护理干预的观察[J].贵州实用医学,2011,27(5):334.

[13]刘文文.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5):27-28.

[14]梁艳娇.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08,2l(5):688-690.

[15]周寒寒.高血压健康教育策略及其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25.

[16]韩红梅.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C):5-7.

[17]鄂璐莎,赵兴胜.体重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57(2):1336-1339.

[18]赵咏梅.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31(2):71.

[19]蒋文凤,刘乾英,马静.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卫生行为和疗效的作用探讨[J].重庆医学,2008,37(12):55-56.

[20]官江,覃业宁,钟娟,等.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1,40(12):57-58.

[21]傅蓉,石银菊.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218.

[22]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6(5):509-511.

[23]于慧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2):21-23.

[24]许美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2):130.

[25]张云枝,杨漫沩.社区干预措施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89-90.

猜你喜欢

收缩压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