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群血清促炎因子水平与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2015-04-19连子斌邵也嫦高向民伍磷泰石美玲吴勇陈晶华刘小清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绞痛人群

连子斌 邵也嫦 高向民 伍磷泰 石美玲 吴勇 陈晶华 刘小清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率以数倍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情况尤为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肥胖、代谢综合征和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患者多伴有心电图异常现象[2]。而目前农村心血管防治的现状堪忧,相对于一、二线城市,其心血管病的知晓率、防治率等仍亟待提高。为了探讨更有效便捷地在农村地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方法,笔者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顺德桂洲马岗村农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仅就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顺德桂洲镇马岗村约3000名35~59岁的男女性中随机抽样1100例。人群抽样方法:男女性人数基本平衡,每5岁为1个年龄组,各年龄组人群按自然人群的比例分布。全部样本均于清晨空腹状态检查,进行病史、冠心病ROSE问卷[3]、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清学检查(空腹血糖、血脂4项、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心电图的横断面检查。其中1例缺Rose问卷,2例缺血清学检查,4例缺心电图检查,资料完整1093例。其中男521例,平均年龄50.6岁;女572例,平均年龄51.2岁。排除各种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比较男女两组入选人群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调查工作人员均由统一的质控工作手册培训考核合格。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通过当地的医务人员及派出所调查动态登记。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抽取全部研究对象静脉血10 mL,常规离心10 min(3000 r/min),分离血清,-20 ℃保存。应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入选人群血清空腹血糖、血脂四项、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糖:酶法定量测量。血脂和脂蛋白:采用酶法测定;LDL-C:采用计算法。按照美国CDC血脂标准化方案进行测量和质控。

应用Beckman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免疫化学法) 定量测定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做好相关记录。

1.2.2 心电图检查 采用日本光电(NIHON KOHDEN)同步三道联心电记录仪,每天按明尼苏达编码要求严格校准1次。患者平卧位,叮嘱患者放松心情,保证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准确放置各导联电极,描记12导联静息心电图。心电图记录员及明尼苏达编码员均经由明尼苏达编码教程培训合格。心电图ST-T改变采用明尼苏达编码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腹部肥胖、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异常脂质谱(甘油三酯升高、小而致密LDL和低HDL)、血压升高、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具备上述两项危险因素或以上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NCEP公布的各个危险因素的界定值如下:腹部肥胖(腰围),男性>102 cm,女>88 cm;甘油三酯≥150 mg/dL,HDL-C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血压≥130/88 mm Hg;空腹血糖≥110 mg/dL。

1.3.2 明尼苏达编码心电图ST-T段异常诊断标准

1.3.2.1 ST-T轻度异常 明尼苏达编码4-3(s-T-J点下斜压低≤0.5 mm);4-4(J点压低≥1 mm,ST段呈上斜型或U型);5-3(T波平坦或负向或呈负-正型,T波倒置0-1 mm);5-4(T波直立,T/R<1/20,且R≥10.0 mm)[4]。

1.3.2.2 ST-T明显异常 明尼苏达编码4-1(s-T-J水平或下斜压低≥1 mm);4-2(S-T-J水平或下斜压低0.5~1.0 mm);5-1(T波倒置≥5 mm);5-2(T波负向或双向,负向T波深度1~5 mm)。

1.4 统计学处理 原始资料经收集和质控员校对后,使用Epi Data软件,由两个录入员两遍单独录入后由计算机比较、修正录入中的错误,直至两遍录入完全一致。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包,分析各项指标的均数及标准差和危险度;CRP与血脂、代谢综合征、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采用年龄分层、危险度分层的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t检验,以(±s)表达;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人群平均hs-CRP水平为(3.46±1.14)mg/L,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最高(4.72±0.38)mg/L,其余依次为ROSE问卷心绞痛患者(4.63±0.47)mg/L、心电图异常患者(4.38±0.72)mg/L,心电图无ST-T改变患者最低(3.21±0.89)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率为21.5%,心电图ST-T明显改变的发生率为9.0%,心电图ST-T轻度改变的发生率为12.5%。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后,与心电图无ST-T改变患者(858例)的(3.21±0.89)mg/L比较,心电图异常患者(235例)血清促炎因子hs-CRP较高(4.38±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6,P<0.05)。

Rose问卷无心绞痛患者(927例)、ROSE问卷心绞痛患者(166例)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分别为(3.25±0.93)mg/L、(4.63±0.47)mg/L,Rose问卷心绞痛患者较Rose问卷无心绞痛患者有更高的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3,P<0.05)。

样本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7.4%,代谢综合征患者(162例)hs-CRP水平为(4.72±0.38)mg/L,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患者(931例)的(3.24±0.9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5)。

Rose问卷心绞痛的总检出率为15.2%。心电图ST-T正常患者(858例)中,Rose问卷心绞痛(54例)的检出率为6.3%;心电图ST-T异常患者(235例)中,Rose问卷心绞痛(112例)的检出率为47.7%,显著高于心电图ST-T正常患者( 字2=5.68,P<0.05)。Rose问卷心绞痛患者(166例)中,有心电图ST-T改变者(112例)占比为67.5%,有32.5%无心电图ST-T改变;有心电图ST-T改变者较心电图无ST-T改变者,有较高的心绞痛风险(OR=13.56),而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者,其心绞痛风险最高(OR=32.18);即使仅有心电图ST-T轻度改变者,仍然有较高的心绞痛风险(OR=7.28),见表1。

表1 ROSE问卷心绞痛与心电图ST-T改变比较 例

3 讨论

心电图检查是早期发现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常用检查方法。ST-T改变是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5]。ST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尚未复极的一段时间,具体指QRS波解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ST段为缓慢复极期,此时相主要是细胞膜上钙离子内流过程,ST-T段的电生理活动对维持心脏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

ST-T异常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有研究通过冠脉造影证实,心电图ST-T改变的演进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达50%甚至60%以上[6-8]。临床或人群健康检查的心电图中,常见不同程度的心电图ST-T异常,部分可能因冠心病或其他可知的原因如甲亢、贫血等所致,但也有一定比例的个案原因不明。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心电图ST-T改变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价值不高[9]。ST-T异常患者多表现为心悸、困倦、乏力、多梦、失眠、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工作吃力、月经不调等躯体反应及烦躁、忧郁、恐惧、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除了已知的疾病因素之外,原因不明的ST-T段异常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良饮食习惯问题凸显,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风险增加;(2)三餐不规律、吸烟、酗酒、熬夜、长时间操作电脑等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饮食污染也可引起心电图改变;(3)近年来,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和焦虑症、抑郁症。上述因素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影响心脏电活动,出现心电图ST-T改变。刘立旻等[10]报道,血小板增多与心电图ST-T段异常存在正相关。

2003-2007年Prineas等[5]对美国年龄≥45岁的20 962例全国性样本进行的REGARDS研究显示,受试人群中28%存在≥1种主要心电图异常,年龄≥65岁者异常患病率高达35%。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异常,明显ST异常6.8%,轻度ST异常8.0%;明显T波改变19.1%,轻度T波改变20.4%。本研究中,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为21.5%,有明显ST-T改变者9.0%,稍低于美国同期研究数值。饶栩栩等[11]对1981-1984年广州番禺35~54岁农村人群的心电图分析发现,其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为20.5%,有明显ST-T改变者13.2%。两个样本人群均为农村人群,两个研究相隔20年,20年间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本研究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者却更少,提示与两地人群间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膳食谱等的差异存在某些关系。本研究农村人群的心电图ST-T异常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提示心血管病预防形势严峻。亟须研究hs-CRP在中国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本研究证实,血管炎性标志物与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而ST-T段异常对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10]。一旦发现身体炎症因子水平异常上升或心电图ST-T段异常后,应给予积极干预措施,控制体重、血压、血脂、血糖,改变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炎性过程在冠心病的病因学和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血管炎性标志物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热点。CRP由炎症产生,已产生的CRP又作为促炎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炎症的发生与发展,CRP既是果,也是因。在血管内皮的脂质条纹阶段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检测到CRP支持这一观点[12]。Miller等[13]认为,无传统的冠心病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者CRP升高罕见,CRP并非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RP筛查冠心病不宜提倡。2003年AHA与CDC发表联合声明认为,10年内冠心病发病危险为10%~20%(中危)及以上者才需测定CRP。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CRP有助于发现用其他方法(如胆固醇检测)不能发现的某些冠心病危险人群[14],因此冠心病低危人群亦需测定CRP。戴鹏等[15]认为,hs-CRP与冠心病的发展密不可分。

本研究发现,样本人群平均hs-CRP水平仅为(3.46±1.14)mg/L,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最高(4.72±0.38)mg/L,但仍然低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该发现与日本学者Yamada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日本人的CRP分布在较西方人低的水平,但仍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关系。

血清促炎因子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是,血清促炎因子与ROSE问卷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了血清促炎因子与ROSE问卷心绞痛、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及ROSE问卷心绞痛样本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其血清CRP水平较心电图无ST-T改变者高,两者呈正相关。心电图异常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越严重者,其血清促炎因子水平越高,心绞痛相对危险度也越高。而且hs-CRP水平在有心电图ST-T改变者、ROSE问卷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中呈增加的趋势,说明促炎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存在某些相关关系。

心绞痛常作为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的一项软指标。Rose问卷是WHO推荐的、用于标准化地评价劳力型心绞痛、可能的心肌梗死及间歇性跛行的调查表。Mohammad等[17]在2009-2010年对Jahram 30岁以上892名城市对象的横断面研究发现,ROSE问卷心绞痛的发生率为21.1%。本研究Rose问卷心绞痛的检出率为17.9%。笔者在ROSE问卷中筛选到的心绞痛病例,67.5%有心电图ST-T改变;有部分仅有CRP升高而无ST-T改变,也有部分患者ST-T明显改变而CRP无升高。这说明,CRP与心电图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这也支持冠心病低危人群亦需测定CRP的观点。

综上所述,炎症反应与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监测血清hs-CRP水平,结合Rose问卷、心电图ST-T改变,有利于了解人群中心绞痛的风险及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代谢综合征、冠心病患者的筛查及预防提供一些参考。

[1]连子斌,刘小清.中国南方人群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的探讨[A].第三届岭南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广州,2001:89-90.

[2]梁巧容,连子斌,高向民,等.广州地区城市农村人群心电图比较——5663例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1997,12(3):204-206.

[3]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30-44.

[4] Prineas R J,Crow R S,Blackburn H.The minnesota code manual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findings:standard and procedures for measurement and classification[M].Boston:Wright,1982:1-3.

[5] Prineas R J,Le A,Soliman E Z,et al.United States national prevalenc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black and white middle-age (45- to 64-Year) and older (≥65-Year) adults (from the Reasons for Geographic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Stroke Study)[J].Am J Cardiol,2012,109(8):1223-1228.

[6]孟庆威.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1):35-37.

[7]鲁冰峰.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3):172-173.

[8]司徒志强,王明飞,张晶晶.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8(17):88-89.

[9]张莉.单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实际意义[J].临床医学,2013,33(8):14-15.

[10]刘立旻,赖亚新,贡鸣,等.代谢综合征血小板计数与心电图ST-T段异常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7(10):783-786.

[11] Xuxu Rao,Xigui Wu,Aaron R Folsom,et al.Comparison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finding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samp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0,27(29):77-84.

[12] Rattazzi M,Puato M,Faggin E,et a1.C-reactive protein and interleukin-6 in vascular disease:culprits or passive bystanders[J].J Hypertens,2003,21(10):1787-1803.

[13] Miller B J,Culpepper N,Rapaport M H.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schizophrenia: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 Schizophr Relat Psychoses,2014,7(4):223-230.

[14] Ridker P M,Stampfer M J,Rifai N.Novel risk factors for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a comparison of C-reactive protein,fibrinogen,hemocysteine,lipoprotein(a),and standard cholesterol screening as predi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JAMA,2001,285(19):2481-2485.

[15]戴鹏,戴友平,刘福明.血管炎性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9(2):272-273.

[16] Yamada S,Cotoh T,Nakashima Y,et al.Distribution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ichi Medical School Cohort Study[J].Am-J-Epidemiol,2001,153(12):1183-1190.

[17] Mohammad Shojaei,Karamatollah Rahmanian,Mohammad Moayedy-Rad.Association of Rose angina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men and wome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Jentashapir J Health Res,2013,4(6):477-482.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绞痛人群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左颈总动脉炎误诊为频发心绞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