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型用药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2015-04-19李竹岩
李竹岩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1]。随着对高血糖研究的深入,高血糖与降糖药物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合理是导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及增加并发症的风险[2]。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用药指导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访谈型用药指导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用药指导方式,着眼于改变患者的治疗动机,以达到改变其生活习惯的目的[3]。在访谈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主要是通过发现与妥善处理患者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不良用药习惯,进而达到增强患者用药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4]。本文探讨了访谈型用药指导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糖尿病的用药指导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T2DM诊断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50~87岁,平均(73.29±10.22)岁;病程6~27年,平均(17.07±8.94)年;体质指数(BMI):23.4~27.5 kg/m2,平均(24.8±2.83)kg/m2。对照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48~86岁,平均(70.37±9.31)岁;病程3~22年,平均(16.05±8.75)年;体质指数(BMI):23.57~27.24 kg/m2,平均(24.64±2.75)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访谈型用药指导措施,药剂师主动与患者交流,主要是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认识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等,通过了解积极的参与治疗,增强遵医嘱行为,养成健康的用药习惯。告知患者要根据糖尿病的病因选择降糖药。如果胰岛素缺乏宜选用磺酰脲类和对乙基苯甲酸。磺酰脲类是使用历史最久并非常有效的一种降糖药,但是它能引发低血糖和体重减轻,对磺胺药物过敏或者有肾脏疾患者不能服用[5]。乙基苯甲酸(瑞格列奈)餐前服用,因此当你未进食时就不用服药,非常方便。有肾脏病变患者也可以服用对乙基苯甲酸,但是可能会引起体重减轻。噻唑类(格列酮类)和双胍类(二甲双胍)能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格列酮类只需要服用1次/d,并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但是会引起体重减轻。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体重减轻或低血糖症,还能改善血脂,但是有恶心、呕吐、腹泻的副作用,有肾脏、心脏或肝脏病变者或过度饮酒者都不能服用[6]。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断肠道吸收糖类,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它没有减轻体重的副作用,但是能引起胃肠胀气,排气增多和腹泻。患者须咨询医生与药师确定哪种药物最适合自己[7]。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治疗1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自行设计2型糖尿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表,调查患者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掌握率=(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B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的血糖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用药知识掌握率 干预前两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FBG(mmol/L)2 h BG(mmol/L)HbA1c(%)观察组(n=100)干预前 10.42±2.33 14.76±3.02 8.56±0.64干预后 5.82±0.42*△ 7.41±0.66*△ 5.38±0.32*△对照组(n=100)干预前 10.65±2.42 14.76±2.89 8.87±0.82干预后 7.85±0.72* 9.63±0.64* 7.21±0.56*
表2 两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人们的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糖尿病是人们由于糖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8]。糖尿病目前已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流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IDF),2000年全球有1.51亿糖尿病患者,而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到2.85亿,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到2010年全球将有5亿人患糖尿病[9]。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生物学作用障碍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很明确,但是目前已经知道是胰岛素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是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也可能是胰岛素功能减弱,或者两者兼而有之[10]。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患者在医院就诊人群中占有较大比例,糖尿病一旦确诊,一般需要终生服药,因此合理用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初期糖尿病以药物控制为主,药物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建议配合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物临床分类较多,基于此,临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访谈型用药指导是临床最新用药指导方法,对于访谈者的药剂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除了专业糖尿病患者教育知识以外,药剂师的药物知识储备非常重要,访谈者会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进行沟通访谈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沟通知识的转换,因材施教[11]。访谈前要详细查阅患者的详细情况,以便在访谈过程中能够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用药措施,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遵医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12]。
在访谈过程中,要重点向患者介绍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比如双胍类降糖药的禁忌证有: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消瘦、黄疸;严重心血管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明显的晚期合并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服药后严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严重营养不良者[13]。另外对于药物的副作用也要提前告知患者,比如,双胍类药的副作用与其剂量有关的消化道副作用,如苯乙双胍可在65%的患者中发生,主要表现为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腹泻,二甲双胍在20%的患者中有轻度暂时性胃肠道反应。乳酸酸中毒:苯乙双胍>100 mg/d,老年患者或肝、肾、肺慢性疾病患者,贫血、肾功能不良患者易发生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少见,仅为苯乙双胍的1/50。
在用药指导过程中,很多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感觉降糖效果不好就随意更换药物,这是错误的用药习惯,任何一种药物起效都需要一定时间。不同类型的降糖药需要的起效时间也不同[14]。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药,包括磺酰脲类和对乙基苯甲酸,在1周内才会达到全效[15]。阻断肠道吸收糖类的药起效迅速,适用于每餐。增强胰岛素效能的药,即“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类。二甲双胍(目前唯一被批准的双胍类)在1周内达到全效[16]。噻唑类药物几乎3周内都不会起效,并可能在10~12周内都不会达到全效。患者应在家监测药物对血糖的作用,在开始用新的治疗药物或考虑改变药物剂量时,应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17]。
通过本研究可见,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B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类同,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干预研究。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指标分别为(5.82±0.42)mmol/L、(7.41±0.66)mmol/L、(5.38±0.32)%, 对 照 组 分 别 为(7.85±0.72)mmol/L、(9.63±0.64)mmol/L、(7.21±0.56)%,两组的血糖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分别为96.0%与80.0%,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积极的用药指导对于降糖具有重要意义,干预后两组的用药知识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访谈型用药指导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知晓率。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对糖尿病用药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导,用药依从性不甚满意。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加强用药指导,以一种患者能够轻松接受的方式接受治疗,访谈型用药指导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知晓率,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用药指导方式,由于本研究纳入对象较少,观察时间相对较短,仍需要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18]。
[1]淮盼盼,陆萍静,王霞,等.糖尿病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1):3720-3722.
[2]胡秀萍.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70-71.
[3]邓琼,冯琼华,王薇,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对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8.
[4]黄金鑫,吕肖锋,李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波动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3):200-203.
[5]龙艳,苏珂,彭鹰,等.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5):147-150.
[6]王敏,苏晓飞,马建华,等.门冬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4):430-432.
[7]闫文亮.加强药房管理塑造药剂科窗口服务形象[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69-170.
[8]邓雪梅,刘君海,骆建梅,等.健康教育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85-87.
[9]康青松.定期健康体检对中老年人的重要性及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54-156.
[10]滕爱林.糖尿病患者认知与遵医行为相关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87-1488.
[11]孙雪莲,石永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管理之我见[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15-116.
[12]洛佩,程千鹏,武晋晓,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54-958.
[13]张洁,董闪闪,康岩,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9):3410-3413.
[14]蒋娟,徐灵莉,高丽,等.糖尿病病人自护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28(1):282-285.
[15]李菁,李峥,Marie Nolan,等.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207-211.
[16]何筱莹,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50-1452.
[17] Patel N,Mishra V,Patel P,et al.A study of the use of carbamazepine,pregabalin and alpha lipoic acid in patients of diabetic neuropathy[J].J Diabetes Metab Disord,2014,13(24):62-66.
[18] Negi G,Sharma S S.Inhibition of IκB Kinase (IKK) Protects Against Peripheral Nerve Dysfunction of Experimental Diabetes[J].Mol Neurobiol,2014,7(20):7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