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文化政策中的平等性
2015-04-18章睿
章 睿
法国在世界上享有“文化国家”之称,它有灿烂的文化遗产也有前卫的先锋艺术,法国在文化保护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其他国家的研究范本。法国在文化领域取得这样斐然的成绩,与其长期以来施行的文化政策有着必然联系。事实上,“文化政策”是一项专属法国的发明①法国著名记者、政治学家 Jean-Michel Djian曾评论道 “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est une invention française”。,她是世界上首先制定文化政策的国家。法国最早的文化政策表现形式为皇室对艺术家的文艺资助②皇室进行的文艺资助政策已具有国家干预的特征,然而此类资助还不具有公共的特点,民众很少能从这项文艺资助政策中获得直接利益。,文艺复兴之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 (Fraçois I)执政时期,他十分重视文艺的发展,还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官方文化机构——法兰西公学院 (le Collège de France),这是国家干预文化政策的雏形。在那之后直到今天,法国文化政策的重心与提法经历过几次大的变化,例如“文化例外”原则、“文化多样性”等,但它的整体发展上一直都保持着连贯性。其中最重要的价值观都是强调所有人在文化前的平等性;“文化民主化”是法国文化政策当中最核心的理念。
1. 法国文化政策起源
法国大革命以后,原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卢浮宫被收归公有,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属于大众,共和政府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都集中于卢浮宫,1793年卢浮宫正式对普通大众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平常百姓可以走进卢浮宫博物馆,欣赏到原本只属于王室成员和贵族把玩的奇珍异宝。共和政府继续用从地方政府、贵族、教堂没收的艺术品补充卢浮宫博物馆的收藏①经过拿破仑一世称帝搬进卢浮宫、扩建卢浮宫建筑群、退位、被流放等历史变迁,卢浮宫的命运也随之变化。在100多年间里,卢浮宫的建筑以及收藏艺术品的数量都有了极大地扩展。1981年法国政府把卢浮宫建筑群全部划拨给博物馆,并对卢浮宫进行了大规模地整修和布置,与1989年重新向公众开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到巴黎所参观的卢浮宫。。从此就拉开了法国兴建、开放公共博物馆的高潮,19世纪成为“博物馆的世纪”②冯庆冉:《Les relations entr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et la formation de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française》。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27页。。法国大革命导致封建权力的衰弱和倒台,王室贵族个人性质的艺术收藏划上了休止符,私人财富向公共财富进行移交,国家成为了历史遗迹的保护者,民众享有了一切文化权力③冯庆冉:《Les relations entr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et la formation de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française》。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25页。, 各种类型的收藏逐渐向大众开放。19世纪对法国艺术政策的最大贡献在于“文化民主化”的理念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从那时起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前,法国政局动荡,政体频繁更换,但是总体上中央政府都比较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直坚持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和方针。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若干次文化政策调整都是朝着“文化民主”这个宏伟目标。
随着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成立,法国政府于 1959年成立了法国文化部,将文化事务集中在专门的中央政府机构中进行管理,这成为法国文化政策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法国当代公共文化政策的新起点。
2. 文化政策中的“文化民主化”精神
1959年7月戴高乐总统任命著名作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为文化部第一任部长。马尔罗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信誓旦旦,充满了改革者的决心。法国文化部于1959年7月24日发布第一项法令,由马尔罗亲自撰写,明确了成立文化部的宗旨,即“文化事务部的任务是使最大多数的法国人接触到全人类的艺术精华,首先是法国的艺术精华,确保法国的文化遗产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文化艺术创作和支持丰富艺术的精神”。这项法令第一次明确了“文化政策”这一概念①BRUNEL Patrick, « Démocratisation de la culture », Études, 2012/5 Tome 416, p. 622.,为法国文化政策的制定指明了方向。这是法国“文化民主化”政策最著名且最生动的注脚。
马尔罗担任文化部长一职长达十年,这保证了完整法国文化政策最初的形成和延续。1959-1969年期间马尔罗的文化政策主要围绕向民众普及文化和鼓励艺术家文艺创作两个中心展开。它从观念上对公众加以引导,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文化中心的创建,支持文化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从而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化民主化”的实现。②陈丽娟:《试论安德烈·马尔罗的文化政策》,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三期(第11卷 总第45期),207页。
法国文化政策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部长雅克·朗(Jack Lang)在任期间达到顶峰。他延续了前任文化部长的文化政策思想,并且大幅增加国家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法国中央政府对文化的干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达到“顶峰”③王吉英:《La politique culturelle de l’État en France dans les années de Jack Lang : apogée ou agonie de l’ « État culturel »?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 2011 年。。雅克·朗的文化政策强调文化的公益性和文化的普及化,利用文化政策帮助边缘群体(移民和城郊青年)恢复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④Vincent Dubois,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Genèse d’une catégorie d’intervention publique, Berlin, 1999, p.15.。他把权力下放作为践行“文化民主化”政策的重要任务,文化部积极与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展开文化合作,比如他创办了“当代艺术地区基金”(FRAC, le fonds régional d’art contemporain)、法国音乐节。法国的文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从集中到分权的转变,国家和地方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之后的希拉克政府、萨科齐政府以及现任的奥朗德政府,他们和前任者们一样重视文化政策,并且更加善于利用“文化”在全球化竞争中争取发言权,扩大法国的国际影响。对内而言,文化政策一直在延续“文化民主化”精神,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美妙的本国文化。2012年,在奥雷莉·菲莉佩蒂(Aurélie Filipetti)作为文化部部长就职演说上,她说文化部将“致力于让文化、艺术为最广大的民众所接触,无论他们从哪里来、在哪里生活、教育程度如何、经历如何、学历如何”,她的演讲体现了奥朗德在竞选纲领中承诺的“使文化为全民共享为核心”的政策理念,再次坚定了文化民主化的既定方针。
3.“文化民主化”的具体措施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法国的“辉煌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60年代是全速发展的顶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度过空暇时间”逐渐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这也成为国家重点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法国组织相关学者进行研究。因此诞生了“文化发展”(développement culturel)的理念和由此衍生的相关政策。
“文化民主化”就是让文化的权利从精英阶级走向大众。然而在当时,虽然消防员和大学老师的收入不相上下,但是他们的孩子接触文化的机会却有着巨大差异。正因为此,国家要建立一些文化机构来消除这种不平衡,来保证“每个人,无论他所属社会哪个阶层,都有机会接触文化,虽然这些以前只是某些人的特权”①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 DEPS, « L’Invention de la prospective culturelle (Textes choisis d’Augustin Girard) », Culture Prospective, 2010/1-No.1, p. 7.。为了让文化活动获得更大的参与度,国家决定要改变大部分文化资源和投资都集中在巴黎大区的状况,把这些集中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投资进行权力下放到外省大区的区、省、市镇等各级行政单位,使不同地区的人拥有平等获得文化的权利。外省的各级政府除了获得中央比以前更多的财政资助以外,他们也加大对自己各自管辖区的文化生活的财政赞助。至此,中央文化部与地方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而非仅仅点对点的接受资助的被动关系。
1) 文化机构
马尔罗在1959年开始推进“文化之家”(maison de la culture) 计划,计划三年之内每个大省都有一座面向社会所有人群开放的文化之家,旨在利用文化之家这个媒介,以便所有人都能和国家文化遗产以及人文精神建立起联系。1961年,法国第一座文化之家在海港城市勒阿弗尔(Le Havre)开张。
法国现在共有分布在全法 46家省级表演艺术文化发展机构,例如省文化发展署(Agence départementale de développement culturel),省歌舞发展协会协会(Association départementale pour le développement de la danse et de la musique),省文化使命(协会)(Mission départementale de la culture),省文化发展学院(Institut départemental de développement culturel)等。这些机构实际上是地方议会的运作机构。②Mariette Sibertin-Blanc, « L’action culturelle territoriale en France », Géographie et cultures, 2012 no.84, p. 64.
除了这些文化运作机构负责当地文化活动的设计和推广有利于实现文化平等外,法国的其他公共机构,如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是文化政策中体现平等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
作为公共文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图书馆网络十分发达。除属于大学的图书馆外,法国有4000家公共图书馆③此处数据为概数。几份官方文件显示的数据上略有差异,可能与年份和计入方式有关。但总目大致是在4000所上下浮动。,15600个借阅点④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 Secrétariat général, « Chiffres Clés 2013 :Bibliothèque », Département des études, de la prospective et des statistiques, p.4.。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遍及各个大城市、乡镇、社区,甚至是人烟稀少的乡村,其数量、质量以及服务网络化都值得研究。
法国公共图书馆有以下几类: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资料图书馆(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市立图书馆(Bibliothèques municipales)和省外借图书馆(bibliothèques départementales de prêt)。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到图书馆里进行阅读、使用电脑以及网络;如果想借书则需要办一张借书证,图书证要么免费要么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各个图书馆会按计划和主题定期举行展览、主题讲座、研讨会、读书会、针对青少年的故事会。
根据2013年法国文化部发布的《图书馆数据报告》,图书馆的文化用品种类丰富——书、集刊、期刊、地图集、印刷品、多媒体音像制品应有尽有。以在法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占绝大多数的市立图书馆为例,2010年有3410间市立图书馆,市立图书馆平均面积为635m2,每100人平均拥有图书馆面积为5.8m2,平均每周开放时间为16小时45分钟。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法国人均占有图书馆资源十分丰富。此外,图书馆平均馆藏为33866册书(含音像制品),每100人平均拥有311册书(含音像制品)。在2010年市立图书馆平均花费29615欧元购买新图书,平均为每100人采购新图书为26970欧元。①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 Secrétariat général, « Chiffres Clés 2013 :Bibliothèque », Département des études, de la prospective et des statistiques, p. 4.
在法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省外借图书馆”,它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少于10000人)的乡镇的人们同样能享受到公共图书资源。设立在各省的外借图书馆一般不直接接待读者,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图书流动车等手段为设在村镇的图书馆驿站传递图书,促进图书在乡村的流通。目前法国有 97个省外借图书馆,向 16335个乡镇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服务 2350万人,每年经省外借图书馆流通的书达到1530万册(含音像制品)②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 Secrétariat général, « Chiffres Clés 2013 :Bibliothèque », Département des études, de la prospective et des statistiques, p.6。隶属省外借图书馆图书网络下的图书馆驿站多设立在乡镇的学校、医院、文化中心、敬老院、监狱等人口较集中的地方③http://epaper.ccdy.cn/html/2013-11/21/content_111874.htm,这些驿站构成了可以面向所有人群的图书借阅服务网络。这种独特的公共图书馆运作模式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生动地体现了法国文化政策的平等性。正因为图书馆资源丰富、便捷,图书馆成为法国人最常去的文化机构④https://www.actualitte.com/bibliotheques/bibliotheques-en-france-moins-d-inscrits-mais-plus-de-frequent ation-37626.htm。
博物馆
法国的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法国文化部的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1日,法国共有 1216间博物馆,5%归国家所有,13%归社会团体或基金会所有,82%归地方所有,其中由国家文化部直接监管的有33座国立博物馆(包括耳熟能详的卢浮宫博物馆、奥赛美术馆等),还有差不多 1100座地方博物馆(包括大区、省、市、乡、镇博物馆)以及少数其他单位监管的博物馆⑤数据来源http://www.culture.gouv.fr/culture/europe/musees.htm。按2011年的情况,全年共有5600万人次进入博物馆参观⑥http://www.planetoscope.com/Culture/1131-nombre-d-entrees-dans-les-musees-de-france.html,这一数字这几年都比较稳定,每年有小幅的增长。
法国博物馆对所有未成年人、18-25岁青年①各个博物馆对这一条规则的运用有小的差异,比如卢浮宫以及巴黎的主要博物馆是规定18-25岁欧洲公民或者旅居者是享受免费政策;而位于艾克斯普罗旺斯Granent博物馆则规定不满26岁的学生可享受免费政策,除了对年龄有规定外对职业身份也有规定,不过对国籍和居住国家没有过多规定。、与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长期失业者都施行免费政策。对待残障人士,有的博物馆施行免费政策,有的施行降价票政策。同时,各个博物馆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去规定享受免费或者降价票的人群。从2009年4月4日开始,文化部颁布新措施——规定18-25岁②即18岁至26岁生日前日都可以享受免费政策。的青年可以免费进入所有由法国文化及通信部监管的国立博物馆(MCC),旨在鼓励更多年轻人能够走进博物馆接受熏陶。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5-2009年间,免费进入博物馆的人数增加了60%,然而通过购票进入博物馆的人数仅增加了7%。换言之,2005-2009年间参观博物馆所增加的人数中,大部分为免费进入博物馆的人;也就是说扩大博物馆免费人群确实让更多人有条件走进博物馆参观、欣赏艺术、陶冶情操。
除了常规的免费政策外,法国博物馆作为法国文化部合作伙伴参加年度文化活动,活动期间,博物馆免费向所有参观人群开放。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是欧洲遗产日,在那两天所有的公共建筑和博物馆都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并且会配合有围绕当年活动主题的讲座,每个城市都会在当年“欧洲遗产日”规定的大主题下联系本市历史、文化、特点,设定一个更加具体的小主题。
此外,每年离5月18日最近的一个周六是“欧洲博物馆之夜”,在当天从太阳下山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一点左右,博物馆向所有人免费开放,并且当晚博物馆会惊心筹备一系列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以来吸引更多的小孩和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给他们提供与博物馆亲近并爱上它的机会。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博物馆寻宝活动,根据一条条线索(通常与本博物馆的展品和内容有关,以及一些文化常识题)最后被要求找到指定的那幅作品或者破译密码。
根据法国文化部《2009年博物馆报告》③《Museostat 2009》由法国文化与通讯部出版。,2009年共有接近2400万人次免费走进博物馆,约占博物馆参观总人数的42%。
2)文化活动
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每天都在法国正在进行着,文化活动体量之大,种类之丰富,组织之周密,值得每个国家的文化部门学习。由法国文化部牵头组织的常规年度文化活动有:“欧洲遗产日”④在每年九月份第三个周末举行。(Journées européens du patrimoine)、“欧洲博物馆之夜”⑤在每年离5月18日最近的那个周六举行。(Nuit européenne des musées)、“音乐节”⑥在每年的6月21日,即北半球的夏至当天举行。(Fête de la musique)、“法语地区法语周”⑦在每年3月20日前后的那个星期举行。(Semain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s et de la francophonie)、“诗人春天”①在每年三月中下旬举行。(Printemps des Poètes)、“读书节”②在五月份的最后一周的周四至周日举行。(Fêtes de la lecture en France)、“相约公园”③在每年六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Rendez-vous aux jardins)、“艺术史节”④这个还是个比较年轻的活动,2011年第一次举办,到目前为止共举办过两届。(Festival de l’histoire de l’art)。除这些全国范围的文化活动外,法国各个大区、省、市乃至街区各自都还有烙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有一些活动现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比如:戛纳电影节、巴黎不眠之夜、里昂灯节、尼斯狂欢节、阿维列翁戏剧节、波尔多葡萄酒节等。每个城市都有由市政府组织出版的本市文化活动安排的杂志,定期向公众免费发放,让公众了解最新的活动动向,提前做好时间安排。
巴黎不眠之夜(La Nuit Blanche)是众多文化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其广泛的参与性、独特的创新型和强大的影响力使它成为巴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张名片。“巴黎不眠之夜”是以巴黎为舞台,邀请所有市民一起参加,鼓励大家走入博物馆、展览会、各分会场的音乐会,免费观赏各类文艺演出。一通宵的狂欢形式让广大民众充分接触艺术家的创作和文化遗产。“巴黎不眠之夜”是一个年轻的节日活动,它的构思和表现形式都十分具有创造力,加入不少先锋艺术元素,让市民感受一座年轻的巴黎城,正如任一鸣在《巴黎公共文化发展及其启示》一文中所评论的那样,“巴黎不眠之夜活动不仅鼓励了艺术家的创新性,强化了巴黎艺术创新在文化领域的核心地位,还通过把艺术先锋作品融进城市景观,将艺术创新理念在整个城市进行推广”。⑤任一鸣:《巴黎公共文化发展及其启示》,载《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10月第五卷第4期,17-22页。
每年的12月8日是里昂灯节(La Fête des Lumières)。每逢灯节,市政府通常都会在12月8日前后,连续组织四天的观灯活动,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以便让人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参与。事实上,现在的里昂灯节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其传统最早追溯到 1852年。以前这个节日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的传统节日如今演变成了一个集高科技与艺术于一身的光影节日,节日期间,很多街道、广场、主要的建筑按照不同的主题被现代光影技术装饰得五彩斑斓、美轮美奂。公众可以随意穿梭在这彩色的虚实之间,感受梦幻般的美丽。
世界闻名的法国音乐节于每年夏至6月21日举办。音乐节的想法始创于1981年,如今成为全法国人都积极参与的音乐节。每到6月21日,从下午起,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就响起音乐声。大多数活动都是在露天进行的,街头巷尾同时上演着动人的音乐会,可能在这个街角听到的是管弦乐团演奏的古典音乐,走几步到另个拐角就能欣赏到动感十足的摇滚音乐。不同风格的音乐和谐地同时上演着。音乐节活动一般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从夏至这一天开始,城内的音乐活动会持续整个夏天。在音乐节创始人雅克·朗先生 2013年的一次访谈中,他谈到音乐节构想最初的想法就是“一个玩耍的想法”,想邀请老百姓来自娱消遣。第一年只是小范围的,不过从第一年开始音乐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这个“众乐乐”的想法得以延续至今,而且参与度和影响都越来越大,音乐节使每个人走出自己的封闭与孤独,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一活动甚至有某种“公民活动”性质。正如雅克·朗先生所坦承,音乐节的灵魂是包容性,这一活动是为所有的音乐,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类音乐,这使不同类型的音乐互相汇聚和共同生存的机会。这一节日以业余爱好者或职业音乐家们的义务参与作为基础并且还希望是免费享受。“免费”是它的重要原则,“今天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免费节日”,它让每个老百姓都有机会接触音乐、接受快乐的感染。“节庆”精神、“集体性”是音乐节精神的最好概括。如今,法国音乐节也慢慢在世界各地开花,它已经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接纳,每年在五大洲 110 个国家的 340 多座城市举行,它几乎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中国的北京、武汉、上海、成都都于近六年内举办了该项盛会,广州也在2013年第一次加入法国音乐节的活动中。①雅克朗是法国音乐节的创始人,专访视频网址为: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1NTEwNDY0.html
法国文化政策中有许多致力于推进文化平等的政令和措施,事实上法国文化政策的平等性不仅体现在受惠人群广,还体现在让所有人即使是行动不便的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国家的文化资源,目前法国绝大数的公共机构(尤其是博物馆和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都设有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厕所,向行动有障的人士给予方便。
4.结语
从文艺复兴起,法国便有由国家干预文艺的传统,经过发展,法国今天已经拥有系统的文化政策体系,相对完善的文化政策。活跃的地方文化管理机构、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和照顾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都体现了法国文化政策中“众乐乐”的特点。法国文化政策最核心的精神是文化民主化,它最大程度地传递出文化面向所有人所折射的平等精神。整体上,法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文化民主化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进步,以引导、保护、支持文化为出发点的法国文化政策和其具体措施以及表现手段仍在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