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细节选择策略*
2015-04-18福建省福州则徐中学张丹菁
◎福建省福州则徐中学 张丹菁
历史教科书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往往只能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及意义等所谓历史要素作简单叙述,而无法在课本中体现诸多感人的历史细节。历史课是一门人文学科课程,如果历史教师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进行教学,根本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别说达到育人的目的。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一定是拿捏历史细节的高手。
一、细节的选取要依据课程标准,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历史教学内容繁杂,每节课上都有很多可供使用的细节材料,教师如果不懂得取舍,就会冲淡或偏离本课的教学主题及重点。因此。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紧紧围绕教学目的,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明力的细节材料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解读。例如,“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是教材的重点,因为有小学和初中语文课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孔子的教育成就。而“孔子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它理论性较强,初一学生不容易理解。为解决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历史细节。
细节一:美国著名作家威尔·杜兰特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介绍了通过他们的思想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10位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书中称孔子是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①
教师设问:这本书的作者为什么把孔子列为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呢?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根据课本回答“仁”。
细节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篇
教师解释材料:孔子仁爱的含义,一是爱自己的亲人,二是要宽以待人,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孔子认为这两点能够做到,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细节三:1993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宗教大会上,全球宗教界领袖通过宗教对话寻找到的在价值观上的共识即“黄金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
这正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通过历史细节,把深奥的思想史讲得通俗易懂,把初一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细节描绘巧妙化解了,让学生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具有世界价值的人文观念,并且认识到孔子的思想到今天仍然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二、细节的创设要重在再现历史,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让他们近距离感知历史
教师要善于用细节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正能量的教学情境,通过浓郁的历史氛围的营造,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导入历史情境,将抽象的历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细节化,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这一课时,我先在多媒体上滚动播出《清明上河图》画作,同时配合背景音乐的烘托,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画作观察图中人物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12世纪初北宋都城繁华风情画中,穿越到北宋汴京,近距离地目睹宋人的衣食住行及娱乐生活,见证汴京城当年繁荣的景象。以画入史,以画引情,触发每一位学生的历史幽思和情感,让他们近距离地感知历史,并渐渐融入历史与现实高度和谐的意境中去。
三、善用教材中已有的细节素材,引据与点染并用,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教材中的导入框、楷体字、文献资料、历史插图、自由阅读卡等都是很好的细节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就地取材,选取这些现成的材料,进一步展开细节教学,再辅之准确的语言描述,让细节叙述中的历史人物更加形象丰满,让历史事件更加跌宕起伏。例如,《三国鼎立》一课介绍诸葛亮时,我配合课本中诸葛亮的插图进行如下细节描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你看他头戴纶巾,也就是用青丝带做成的头巾,手执羽扇,飘逸潇洒,儒雅风流,代表了当时时尚界的最新潮流。另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也就是身高相当于现在的1.84米,相貌帅呆了。”③。寥寥数语,就将诸葛亮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史书中的历史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印象。
四、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摒弃以讹传讹的伪细节,体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
在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获取资料的途径便捷多样,所找到的资料难免鱼龙混杂。教师应以历史事实为根基,选择信实的史料进行教学,课堂上所涉及的历史细节必须出自可靠的原始资料或摘自历史权威性著作。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难点之一是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教师教学用书中是这么阐述战争失败原因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致使甲午中日战争以失败告终。为了佐证以上观点,不少教师会列举以下细节。
细节一:甲午战争前,六艘北洋海军军舰受邀访问日本,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发现中国水兵把衣服随意晾晒在“定远”舰主炮上,因此断定中国海军军纪废弛,不堪一击。④
细节二:慈禧太后为了六十大寿的万寿庆典,重修颐和园,挪用北洋海军军费,造成北洋海军在甲午战前装备落伍。⑤
最近几年,经过有关专家考证,被发现像“主炮晾衣服”的说法最早出自日本小笠原长生的小说《圣將东乡全传》中的虚构情节,后被剧作家田汉错当成历史在抗战时期的海军杂志上翻译介绍到中国,而后这一伪细节又被史学家罗尔纲在《晚清兵志·海军志》中误引。而慈禧是挪用海军衙门的经费修葺颐和园,并没有挪用北洋海军的经费。⑥甲午战争作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重大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失败原因至今发人深省。历史教师必须要懂得用去伪存真的态度,辨析史料,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而不能用一些以讹传讹的所谓细节对历史事件胡乱解说一番。
五、突出细节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提高人文素养
历史是一门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学科。教师应摒弃空洞的说教和人生大道理的解说,通过典型事例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思想教育的过程生动自然,不露痕迹,在不经意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因此,教师要选择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感染力强,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升华感情的历史细节,在润物细无声中升华学生的情感,弘扬正能量,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华盛顿》时,我讲了华盛顿不恋权势,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需要的细节。
细节一:莱克星顿枪声打响后,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投票选举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全票当选。面对众寡悬殊的形势,华盛顿不畏艰险毅然接受任命,勇挑重担。⑦
细节二: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争,打败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在圆满完成了这一任务后,1783年底,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大陆军总司令一职,并于第二天回到弗农山庄,过上了归隐田园的生活。⑧
细节三:战后不久各州扬言要分道扬镳,华盛顿担心由他一手缔造的联邦毁于一旦,于是运用个人影响力推动制宪会议召开,为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
细节四:由华盛顿一手创建起来的国家选择他担任首任总统,他参与了政府机构的组建过程,每条法令都能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两届总统期满后,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卸职后回到弗农山庄,把主要时间花费在农业和恢复庄园主的生活上。⑨
在上述细节描述的基础上让学生评价华盛顿,让学生充分了解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华盛顿勇敢无私、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要精心撷取历史细节,理性运用历史细节,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在每一个教学时空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①(美)威尔·杜兰特:《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中信出版社,2004年。
②李丽安、谢锐、阎文虎:《当前世界宗教的基本特征》,中国宗教学术网,http://iwr.cass.cn/zjyzz/201106/t20110629_7222.htm.
③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④⑤罗儿刚:《晚清兵志》,中华书局,1999年。
⑥陈悦:《北洋海军主炮晾衣实为谣传 谎言如何成真?》,《文史参考》,2010年第11期。
⑦⑧⑨(美)威廉·罗斯科·塞耶:《乔治·华盛顿传》,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