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教材文本解读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2015-04-18福州市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
◎福州市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 林 密
着眼教材文本解读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福州市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 林 密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本文由笔者听的一节市级公开课说起,探究了如何从语篇结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做好教材文本的解读,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的重点和方向,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文本解读;阅读设计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目标要求,教师课上精讲细讲,课后跟进训练。然而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如教学目标设定的一样顺利地提高,许多学生面对阅读仍然是望文生畏,兴趣不足,方法不得当。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教师在阅读材料解读中的定位不当有一定关系,由于对教材缺乏充分而准确的解读,过于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导致任何一篇体裁和题材的文章都成了语言点和语法点的集合。①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阅读兴趣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阅读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因此要求阅读者能运用阅读技巧,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意图,使这些符号意义化,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沟通的目的。②因此若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文化的内涵,感受阅读的乐趣,就需要教师能从篇章结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等方面做好教材的文本解读。
在目前使用的仁爱教材中,从七年级开始每个话题都设有一个阅读课型,复习课中也常常设有针对话题的扩展性泛读篇目。到了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开始出现180-250词的中长篇阅读文章,话题也开始涉及各种社会问题如人口,污染,科学及跨文化交流等学生较为陌生的话题。因此,从语篇结构,篇章理解和话题深度上对学生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及情感体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基于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 Section C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听课观摩中的几点感悟,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做好文本解读,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启示。
一、教材文本的分析和解读
作为课文的文章首先是一个独立的语篇,具有自身的语义功能、语用目的和语境。③当然每篇文章所具有的内涵都是多方面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思考作者赋予语篇的价值,挖掘文本的典型特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真正地从文体结构性、趣味性、交际性、人文及文化特性中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也让英语阅读教学更多维、更立体、更综合、更有趣。
这篇课文话题是 “Different Cultures,Different Meanings”。文章通过介绍与狗相关的短语在中英文里象征意义的不同,普及文化差异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文章利用生动而典型的例子(如狗、龙、玫瑰花的有关短语)和象征意义上鲜明的反差比较,突出了文章所要传递的文化信息,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趣味性,因此这篇是很好的跨文化交际教育的语料。把握文章的特征,紧扣文章话题,授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处理如下:
1.读前活动。利用图片向学生介绍同一种事物(动物或植物)在中西方的文化里的含义并比较他们是否相同,导入新课。
2.读中活动。打乱文章,让学生排序;利用语境,理解重点词句;文章朗读。
3.读后活动。随堂巩固,用短文填词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新学词汇的掌握(短文为课文缩写);小组活动,仿照缩写段落,完成一段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短文并上台展示。
4.课外拓展。了解更多英语中有关d o g,c a t的短语或谚语。
5.家庭作业。课后完成两篇相关话题的阅读理解(该材料为老师补充)。
二、对于文本解读的启示
本节课的设计主线明晰,至始至终都围绕着主题“culture differences”展开。在导入部分直入主题,在语言知识上简洁处理,在课外拓展部分也不离中心,通过精心准备的补充材料,让本节课的文化信息更加饱满充实,更进一步突出了本课的主题。通过基于文本解读定位的教学设计充分实现了这篇课文的语用价值,达到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教学目标。在听课学习过程中,笔者从这堂课上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宏观解读,把框架
通读这篇课文不难看出本文是一篇条理清晰,结构明确的说明文。第一段为总述段,有明确的文章中心句;其余三段分别用举例和对比的手法介绍了中西方文化中同一种事物象征意义的不同。在搭建文本框架的环节中,授课老师没有遵循教学惯例让学生听读课文再找中心句,被动接受文章的逻辑,而是打乱的段落排序,让学生主动思考给段落排序。同时,为了增强课文二三段间的逻辑联系,授课老师还用心地为文章加了一句话“Besides phrases about dogs,there are other examples.”这样文章结构线索更为清晰,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不仅迅速把握每段话的大意,理顺了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还顺利地为文章搭建出结构框架,对文章也有了整体的认知输入。这样的教学设计正基于对文本特点的准确把握,根据教学需求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赋予了课文全新的生命,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
因此,一篇课文首先应该是一个逻辑相关的词句构成的有机整体。当然一篇文章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或结构层次中词、句、段等方面的联系,还表现在深层结构或意图层次中所存在的一个语义中心,即作品的中心和主旨。④因此阅读教学设计必须让学生能整体认知、理解、领悟课文,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让学生能够首先抓住文章的主旨,避免在细节阅读时出现因断章取义而造成的文意的曲解。
2.微观解读,习语言
在逐字细读课文后,可以看出本文并未出现新的语法知识点,也没有复杂的句型结构。文章阅读的语言障碍就是 13 个新词汇,其中 consider,honest,ancient,compare为四会词,其他均为理解性词汇。根据文本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授课教师遵循课标要求即培养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用心设计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如在读前活动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东西方文化中同一种事物的含义,同时教授单词如 magical,emperor,creature,ancient以及词组如a homeless dog,a running dog等;在比较东西文化的不同种象征意义时,反复使用negative和positive两个词,学生也很快领悟了词义;在读中环节,提取出文中两个句子“But in western countries,dogs are considered honestand good friendsofhumans.”“The ancient emperors compared themselves to dragons.”学生顺利地通过上下文猜测出目标词汇的含义。在随堂巩固环节,授课老师改编缩写了课文文本,以短文填词的形式让学生巩固训练这些重点词汇。这一设计有效而灵活地利用了课本教材资源,也是体现了老师准确而到位的文本解读。
阅读课不能脱离文章整体理解成文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课,也不能都不讲语言知识,让学生失去了语言知识输入重要途径。每个阅读课文都有作者行文写作的特色,因此每篇文章都有语言知识运用上的突出特点,这可能体现在词汇的运用,时态的复杂,修辞的优美或长难句的解读等方面。所以没有对文本的微观解读,就难有灵活而有重点地教授新知识的出彩的教学设计。
3.细节解读,学文化
在构建了文章框架,解读了文章的语言知识后,再回头重读文章,会发现这篇文章最多的细节就是用大量的例子来对比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透过这些细节,我们不难分析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和用意就是引起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重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化差异的兴趣。所以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抛砖引玉的文章,但是如果老师的教学到此止步,可能很多学生的探究也就到此止步了。授课老师在解读出文本用意后,做了更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如在读后活动中,教师结合书本活动3,介绍了peacock,bat,bamboo等事物在中西文化中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仿照课文缩写段落,完成一段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短文,并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课外拓展中,老师以dog和cat两个常见的动物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了更多有趣的英语短语和词汇,如lead a dogs'life,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等;另外老师还补充了两篇相关话题的阅读理解作为家庭作业。这些补充更强化了本课文本要介绍文化的用意,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感受英语文化,体会阅读的乐趣。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语言是枯燥乏味,生涩难懂的。因此,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能透过细节解读,更敏锐地捕捉文本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结合教材有意识地渗透文化知识,使语言知识和背景文化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使他们更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知识,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综合阅读理解能力。⑤
当然,文本的准确解读还应该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从文体、标题、配图、情感线索等多方面切入。
总之,只要我们教者有心,能够在文本解读中有整体的语篇意识,灵活处理语言知识,重视语篇的文化内涵,从多角度分析把握文本特点,就一定能把阅读课上得更加精彩,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①⑤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材文本解读例谈》,《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2期。
②朱益华、肖仕琼:《外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第7期。
③鲁子问:《中小学英语动态真是原则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④陈玉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