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5-04-18荣建萍
荣建萍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精神科三区,山东 东营 257055)
·护 理·
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荣建萍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精神科三区,山东 东营 257055)
目的 分析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病症状、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等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精神病症状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生活能力、社交情况、兴趣爱好等康复效果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等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升康复效果,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自我效能理论;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多见的复杂性精神病,其治疗难度较大,病情反复且患者的社会退缩性均造成了其治疗效果不理想。护理干预措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往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注重于对患者阴性症状的缓解,而对于患者主观积极性及自信心的激发则相对忽略[1]。自我效能理论是一种激发人内心动力和意志的一种心理行为方法,将其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有望增强患者的自我兴趣及责任感,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有利于患者的社会性增强[2]。本文主要分析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家属在了解研究过程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19~65岁,平均(38.15±4.85)岁;病程2~9年,平均(5.08±1.11)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2±4.65)岁;病程2~8年,平均(5.34±1.23)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医嘱服用适量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8周,关注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状态变化;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8周,具体如下:(1)患者自我管理: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变为治疗的提供者,与医护人员建立全新的互助模式,从医护人员中获取主观行为经验;(2)认知行为干预:进行小组或者个人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具体行为对健康的影响,掌握精神分裂症的一般知识,避免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变被动护理为主动参与[3]。针对患者的操作性行为及社会活动予以口头表扬或者物质鼓励,增强患者的成就感、强化自我效能感。引导并协助患者制动恰当的行为标准及目标,根据既定目标对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自我调节,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直接经验中提高自我效能,巩固发展自我效果;(3)借鉴间接经验:定期召开座谈会相互介绍治疗疾病的经验,可以为缺乏自我经验的患者提供成功的经验及榜样,使其或者替代性经验,提高自我效能;(4)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家庭成员的教育,使其认识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的重要意义,使其主动了解患者面临的压力并积极疏导,给予亲情温暖[4]。
1.3 观察指标
1.3.1 精神病症状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症状进行评价,具体包括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四方面,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
1.3.2 康复效果评分 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生活能力、社交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分值越高、康复效果越差。
1.3.3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对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三个分量表,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病症状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精神病症状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症状比较(周)
2.2 康复效果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生活能力、社交情况、关心和兴趣等等康复效果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等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评分比较(周)
表3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干预前干预8周后观察组(n=39)对照组(n=39) t值P值心理社会27.16±4.33 26.32±4.16 0.392>0.05动机/精力40.87±6.27 40.32±5.57 0.264>0.05症状/副反应25.37±6.21 24.85±5.76 0.336>0.05心理社会16.23±2.16 24.29±4.03 7.284<0.05动机/精力32.73±4.89 38.15±4.73 6.837<0.05症状/副反应12.51±3.09 21.09±4.76 8.038<0.05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模式不同于常人,多次住院及与社会隔离等均会造成社会退缩、主观能动性减弱及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患者的精神康复,更将继发社会功能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5]。护理干预措施一直被认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规律服药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引导并维持患者良好的康复进度。在目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中,多数仅包括娱乐、健康职业及技能培训等项目,且在相对封闭的病区内进行,以减轻患者的阴性症状为主,对于患者主观自信心的增强方面的作用较小[6]。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由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是激发人内心动力和意志的一种心理行为方法[7]。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这种预先的估计对后续的行为会多方面地发生影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长时间的抑郁、焦虑、绝望等情绪将严重降低患者对于自我康复的信心,进而影响治疗行为,自我效能理论渗透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尽可能的挖掘患者自我效能,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为早日回归社会做好铺垫[8-9]。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效能被认为是影响自我管理的关键因素。自我效能理论注重人的主观意识对行为的控制,强调挖掘患者潜能来达到行为目标的实现[10]。上述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精神病症状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干预,可以激发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及信心,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缓解。
自我效能的建立需要患者对疾病康复产生兴趣及对自我的责任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集体授课、运动锻炼、互助小组等方式加速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引导患者回归普世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及对自身的关注,引导患者增强回归社会的欲望及社会功能的恢复[11]。上述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康复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生活能力、社交情况、关心和兴趣等等康复效果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通过激发患者自我效能及行动力的护理方式可以促使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增加对自我的关注度及责任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度[12]。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不被理解甚至被歧视,人际关系疏离、信任感减弱、孤立感倍增等,造成其社会心理环境恶劣、整体生活质量直线降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所有治疗及护理干预的目的均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身心康复并回归社会[13]。上述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等生活质量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自我效能的激发可以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人际交流能力及社会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优化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升康复效果,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Ghanizadeh A,Rezaee Z,Dehbozorgi S,et al.Lovastatin for the adjunctiv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Psychiatry Research,2014, 219(3):431-435.
[2]Moritz S,Veckenstedt R,Andreou C,et al.Sustained and"sleeper" effects of group metacognitive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Psychiatry,2014,71(10):1103-1111.
[3]施春妹,杨永秀,王建女.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4):109-111.
[4]Durmaz H,Okanlı A.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elf-efficacy levels of caregiver family members of the individuals withschizophrenia on burden of care[J].Arch Psychiatr Nurs,2014,28(4):290-294.
[5]刘 琼,李春林,张轶杰.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和谐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 (4):321-323.
[6]Hotham JE,Simpson PJ,Brooman-White RS,et al.Augmentation of clozapine with amisulpride: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violent 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a UK high-security hospital[J].CNS Spectrums,2014,19(5):403-410.
[7]陆晶晶,茆正洪.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5):347-349.
[8]van Oosterhout B,Krabbendam L,de Boer K,et al.Metacognitive group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 spectrum patients with delusio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4,44 (14):302530-302535.
[9]张紫娟,蒋菊芳,卞美娟.自我效能干预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533-535.
[10]王洪嫦,黄 莉,梁天水.自我效能理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习惯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2):169-171.
[11]Bersani FS,Minichino A,Fojanesi M,et al.Cingulate Cortex in Schizophrenia:its relation with negative symptoms and psychotic onset.A review study[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4,18 (22):3354-3367.
[12]董胜莲,汪凤兰,邢凤梅.自我效能系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8):3357-3359.
[13]Yüksel RN,Altunsoy N,Tikir B,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vitamin D levels and psychotic psycho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schizophrenia: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add-on vitamin D augmentation[J].TherAdv Psychopharmacol,2014,4(6):268-275.
[14]张黎明,马晓燕,肖路平,等.交往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1):3274-3277.
R473.74
B
1003—6350(2015)15—2327—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5.0841
2014-12-15)
山东省中药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9-191)
荣建萍。E-mail:4472818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