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2015-04-17张桂英

奋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黑龙江日报黑土地农业

张桂英

深耕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张桂英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农强农惠农政策指引扶持下,我省农业基础建设迅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粮食生产稳步提高,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共和国历史上“能打粮、打好粮”的纪录。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记者,广袤的黑土地也是我的战场、我的舞台。参加工作24年来,我以手中的笔,在这片黑土地上默默耕耘了19个年头,亲历了粮食“十一连增”的光辉岁月。期间的艰辛与拼搏,感动与骄傲,终生难忘。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迈出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门,我当了一名记者。虽然对新闻业务一无所知,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让我对这份工作毫无畏惧,满腔热情地上阵了。然而,采访中看到的农业现状和理想中的巨大差距,让我心急如焚,不知不觉自己就化作了冲锋陷阵的战士,一篇篇关于农业方面的思考性报道接连见诸报端。

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是2003年在农业大县海伦。当时黑龙江连续3年大旱,在海伦采访时,一位50多岁的庄稼汉子,蹲在干裂的地边儿,欲哭无泪;问他话,也半天吐不出一个字。那个场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农民太不容易了,难道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就得一辈儿一辈儿地传下去吗?!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专家,得到的答案是“我们不是没有水源,但我们没有能力上大型水利工程,有水用不上啊!”采访中,无奈几乎成了共同的感受。但我想记者是干啥的?记者就是要把问题摆出来,用手中的笔激活沉睡的梦想,撬动多方的力量!一个县市解决不了,就举全省之力,一个省解决不了,就争取国家支持,只要这个问题有必要解决,有可能解决,就必须竭尽全力!下定决心,我向编辑部详细汇报了采访经历和报道思路,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支持。为了那组报道,我跑部门访专家,走乡镇进农家,忙了一个月捧回了一尺多厚的采访资料,在家整整憋了一周,最后拿出了一组全面解析黑龙江十年九旱的成因及出路的深度报道。报道在《黑龙江日报》刊登后,分管副省长夸赞说“这组报道,问题抓得准,观点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令人振奋的是,第二年开始,伴随国家减免农业税、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调整,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黑土地上谋篇布局了。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记者不能做一个简单的记录者、旁观者,只有用心去对待工作,用心去体会报道对象的疾苦,才能发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写出有分量、有吸引力的好报道来。

为了写出像样的报道、有分量的稿件,无论冬夏,我常年奔走在乡间村头;为了采访到鲜活的新闻,听到最基层的声音,我挤长途、到田间,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跑。多年来,我采访的足迹遍布全省所有市县,每年见报稿件二三百篇。我连续11年被评为报社十佳记者,成为全省惟一两次受奖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的新闻记者。2007年被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择优聘任为高级记者,成为《黑龙江日报》最年轻的正高职记者。

2009年,在去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采访的高速路上,一场交通意外,把坐在中巴车后排的我,狠狠地抛向了前排座椅靠背,左肋受到严重挤压。虽然当时吓坏了,但一心采访的我,下车后竟把这事给忘了,几天以后回到哈尔滨,受伤的部位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左肋皮下血管外伤性坏死,这次交通意外,给我的身体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在我心目中,每个称职的记者,都是无数次地在公与私的冲突中选择前者、放弃自己的人。

24年的工作历程,一天天地走过,期间的故事与感慨无数。回想自己工作成长的经历,眼前浮现的不是奔波在采访途中或是伏案耕耘的镜头,也不是一张张获奖证书一次次登台领奖,更不是一个个得意之作一篇篇有反响的报道,而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温暖的笑脸。

到报社20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孤独前行,而是一群人,“前仆后继”地托举着我、呵护着我成长。我的身前身后,始终有一双手,或来自领导同事,或来自朋友亲人,或来自采访对象,引领着我、推动着我,向前——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最大的财富。

(作者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2015年黑龙江省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 .价值观的故事”演讲比赛参赛选手)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黑龙江日报黑土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地方党报如何做出“叫好又叫座”的好新闻
——从《黑龙江日报》三篇报道浅析纸媒新闻写作的经验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的变与不变——以《黑龙江日报》“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系列分析类深度报道为例
激流勇进
——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日报》的新闻改革
黑土地上稻花香
以党报“主流观点”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浅析黑龙江日报三组系列评论的思想性可读性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