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五伦不修威仪”说起

2015-04-17郭庆晨

奋斗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车官员总书记

郭庆晨

从“第五伦不修威仪”说起

郭庆晨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时官员。复姓“第五”,章帝刘炟即位后,第五伦升任司空,成为“三公”之一。第五伦虽然长期身居高位、俸禄优厚,但他从不骄奢淫逸,生活十分节俭。担任太守时,他常常自己动手割草喂马,妻子亲自下厨房烧火做饭。每领到俸粮,除留下自己一家食用之需,其余全部赠送或以最低价卖给百姓中的贫困者。升为司空后,他依然“不修威仪”。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摆官架子、不装腔作势、不耀武扬威。他平时像平常人一样,穿布衣,吃糙米,徒步而行;每次上朝,乘的也只是一辆瘦马拉的旧车,全然没有一点儿大官的样子。

在讲究官阶和官场礼仪的中国封建社会,摆官谱、显官威,几乎是官员的习惯和常态。如若不然,也不会有长戟高门、高车驷马、前呼后拥等诸多体现官员及官场威仪的成语的出现和流行。

其实,不必说历史,就是现在,摆谱显威的官员也并未绝迹。公车改革喊了多少年,却总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何故?还不是有人将公车当成了一种体现官员赫赫威仪的“官轿”,以用来有效彰显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然了,公车只是官员彰显威仪的一个方面,在我们这个“官本位”根深蒂固的国度里,以官阶大小来决定官员应享有的福利待遇、住房大小、专车档次等,这也成为一种所谓的“官场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一些官员摆官谱、显官仪,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了不修威仪的好品德,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就是他们的代表。正是这些优秀的领导干部,让共产党人不至于把古代的第五伦们作为仅有的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令许多领导干部深思: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现在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用老话讲,也就是重修官仪了。

殊不知,领导干部一摆臭“架子”,身上有了“官味”,就会在无形中同群众产生了距离,滋生了隔阂。久而久之,群众对你敬而远之,你还能知什么民情,得什么民意?而这些干部一旦品够了“官味”、过足了“官瘾”,就会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深,最终难免成为孤家寡人,为人民群众唾弃。

实际上,看上去越“不像领导”,才是好领导。因为你不修威仪,不把自己当官,群众就不把你当外人, 才肯接近你,跟你说知心话。你才能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访得真情、听懂民意,据此作出的决策才能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靠性。要不,人们怎么说“越不摆谱的领导越靠谱,越摆谱的领导越不靠谱”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不久的深圳考察。当时媒体关于总书记“不封路,不搞欢迎仪式,吃自助餐”的消息,迎来叫好声一片。时间过去两年多,习近平总书记不修威仪所释放的信号还在持续产生着巨大的效应。在中央领导的身体力行之下,一定会被新风取而代之,尽管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10.16634/j.cnki.cn23-1001/d.2015.09.034

责任编辑/刘桂华

liuguihu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公车官员总书记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总书记的告诚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