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二氧化硫》的课堂设计

2015-04-17林冰灵,衷明华

江西化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品红酸雨二氧化硫

关于《二氧化硫》的课堂设计

林冰灵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二氧化硫探究式学习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与氮的氧化物中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从结构上,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加上接下来有关硫的其它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而二氧化硫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由以上的教材分析,拟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检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难点是对可逆反应以及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机理的理解学习。

因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既有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即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其特性是学生先前的认知结构中没有的,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同时它在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因此确立为本节的重点。

而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以前了解的氯气的漂白机理不一样,学习起来比较难,因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及教材内容的特点,确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情境导入法、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将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讨论来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以及积极思考的状态中,由此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通过展示酸雨对乐山大佛的腐蚀以及酸雨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的图片和酸雨对树木的腐蚀导入新课。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二氧化硫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学习它的必要性。

在此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入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是否可以由读音联想到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形成碳酸的原理,是否可以得出二氧化硫溶于水得到了酸雨的主要组成物质呢?或者二氧化硫是否溶于水?酸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观察思考:带着上面的几个问题进入新课讲授部分。引导学生对SO2的物理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硫的颜色,告诉学生燃放烟花爆竹时的气味就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让学生回忆起燃放烟花爆竹时的刺激性气味,并强调闻气体的正确方法。

然后根据学生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从而验证学生的部分猜想。在实验验证一中,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倒置的试管里液面上升,在这儿提出“为什么”?相信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很快就可以得出SO2易溶于水的性质。并及时讲解反应所涉及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及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

取实验一中的溶液分成三份,第一份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在第二份加入石蕊试液,第三份加入品红溶液。学生会发现用pH测出溶液的pH小于7,并且滴入石蕊试液以后溶液变红,学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硫溶于水呈酸性。进一步根据已学二氧化碳的知识联想到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而且学生会发现加入品红溶液的样品里,品红褪色,加热以后恢复原来的颜色。学生因此可以初步得到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是不稳定,加热颜色即会恢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大胆假设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为了使学生对二氧化硫漂白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我将在课堂上播放实验硫的燃烧产物能使红花、绿叶等褪色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视频,并告诉学生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和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效果,但是这种漂白不稳定,加热易解。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将展示两种外貌截然不同的银耳,继而提出问题,假如同学们去购买银耳,你将会选择下列图中的哪一种?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的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实验三中,我会让学生将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氯水褪色,肯定会联想到实验探究二的内容,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此实验,我会指导学生给褪色的溶液加热,通过溶液颜色不恢复的现象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价态进行分析。而先前学生已经有了氧化还原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可以轻松的得到二氧化硫使氯水褪色是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完善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探究,之后,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总结具有漂白性的物质,通过对比分析,完善知识体系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以此突破重点难点。

突破重点难点之后,再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二氧化硫的来源?酸雨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酸雨?让学生交流讨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无处不是化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获。

四、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直观艺术表达。

本节课我将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条理清晰。左边为主板书,展示二氧化硫的性质与用途,重点突出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以便学生的巩固复习。右边为副板书,注重自然生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品红酸雨二氧化硫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品红褪色与颜色复原机理*
衢州市酸雨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对其影响分析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显色法快速检测10种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
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试方法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