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基苯丙胺中毒相关死亡法医学死因分析3例

2015-04-17翁榕花邹冬华张建华秦志强刘宁国陈忆九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苏州大学医学部法医学系江苏苏州252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福建莆田500

法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甲基苯丙胺中毒

王 涛,翁榕花,邹冬华,张建华,黄 平,陈 敏,秦志强,刘宁国,陈忆九(.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苏州大学医学部法医学系,江苏苏州 252;.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福建 莆田 500)

甲基苯丙胺中毒相关死亡法医学死因分析3例

王涛1,2,翁榕花3,邹冬华1,张建华1,黄平1,陈敏1,秦志强1,刘宁国1,陈忆九1
(1.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3;2.苏州大学医学部法医学系,江苏苏州 215123;3.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福建 莆田 351100)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中毒;甲基苯丙胺;死因分析

1 案例

1.1案例1

某女,19岁,冬季某晚在出租房内卖淫并吸毒,次日清晨被发现躺在室外的菜地内,衣衫不整(上身着吊带背心、下身着三角内裤),神志昏迷,送至医院时处于精神亢奋状态,第3日清晨出现意识不清、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体征,经抢救无效死亡。气象资料显示死者吸毒当晚至夜间气温为5~7℃,无风。

尸体检验于死后1d进行。尸表检查:死者头面部附着大量污泥及菜叶,唇黏膜及双手指甲床明显发绀,双手腕伸侧、手背及双下肢多处皮肤擦挫伤,耻骨联合上方及右臀部外后侧多处皮肤擦划伤。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验:肺淤血、水肿,局灶性间质性肺炎,心肌间质水肿伴轻度纤维化,脑水肿,脑、心、肝、脾、肾等多器官淤血。毒物检验:提取死者头发一缕,长约24 cm,距根部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 和20~24 cm头发段中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死者外周血中检出甲基苯丙胺质量浓度为0.5μg/mL。

鉴定意见:本例死者系甲基苯丙胺中毒致急性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1.2案例2

某男,24岁,初春某日上午被发现死在一农田内,衣物浸湿并伴大量泥浆附着,牛仔裤及棉毛裤退至大腿中段。案情调查发现,死者死亡当晚和朋友一起吸毒后独自驾车回家,死亡地点为其回家途中。气象资料显示死者死亡当晚至夜间气温为6~9℃并伴有小雨。

死后6h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死者面部多处擦伤、挫伤,鼻根部浅表裂创,双手掌、手背多处皮肤擦伤、划伤、皮下出血;死者双手握拳、置于腹部前侧,颈部见立毛肌收缩、呈鸡皮样改变。尸体解剖:死者心外膜下散在出血点,胃黏膜点状出血。组织病理学检验:急性肺淤血、水肿,伴漏出性肺出血,脑水肿,脑、心、肝、脾、肾等多器官淤血,冠状动脉轻度粥样硬化。毒物检验:死者外周血和尿液中均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外周血中甲基苯丙胺质量浓度为0.2μg/mL。

鉴定意见:本例死者系甲基苯丙胺急性中毒并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下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1.3案例3

某男,34岁,某晚吸毒后因纠纷与他人打斗,被他人用拳脚及木棍殴打后躺在路上,约2h后被发现,“120”医生到达现场后发现该男子生命体征微弱,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于8h后进行。尸表检查:死者头面部、颈部多处皮肤擦挫伤,右眼球结膜片状出血,躯干部及四肢多处皮肤擦挫伤,其中背部有多处中空性皮下出血。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验:胸壁胸骨角部位片状软组织出血,肺挫伤(右肺下叶近肺门部,左肺上叶及下叶近肺门部),急性肺淤血、水肿,肺气肿,肺动脉外膜下出血,心及肝外膜下点、灶性出血,冠状动脉轻度粥样硬化,肝轻度脂肪变性,脑、心、肝、脾、肾等多器官淤血。毒物检验:死者外周血中检出甲基苯丙胺质量浓度为3.4μg/mL。

鉴定意见:本例死者系在甲基苯丙胺中毒的基础上身体遭受钝性外力作用,终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是苯丙胺类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代表药物之一,MA作为新型毒品以及所谓“软性毒品”,具有毒性低、起效快、作用时间持久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吸毒者的热捧,且其滥用率越来越趋于年轻化[1]。MA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刺激症状,轻、中度中毒者表现为谵妄、恐慌、躁狂、幻觉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多器官损害及代谢紊乱,甚至可出现高热、昏迷及呼吸功能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3]。

MA中毒死亡者缺乏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急性中毒可检见多器官被膜下出血点,脑水肿,肺高度淤血、水肿,漏出性或灶性肺出血,多器官淤血、水肿;慢性中毒可表现为心、肝、肾及横纹肌不同程度损害甚至炎症反应[2]。因此,在法医实际检案中,常以MA的毒理学浓度作为MA中毒死亡的诊断标准。有报道[4]MA中毒的血液质量浓度为0.2~1μg/mL,也有报道[5]为0.6~5.0μg/mL,致死血液质量浓度为10μg/mL。Logan等[6]报道多例MA中毒相关死亡案例中MA血液质量浓度为0.05~9.30μg/mL。上述文献报道表明,MA中毒相关死亡案例中MA血液质量浓度范围较大。在进行MA中毒死亡案例死因分析时,除检测MA的血液质量浓度,还要考虑MA在体内代谢改变、是否为长期吸毒者以及环境温度、外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结合案情调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死因。

案例1中在死者长达24cm的头发中均检出MA成分。据报道[7],头发生长速度约为平均每天0.5mm,表明该死者生前至少有15个月的MA吸毒史;组织病理学检验发现,死者局灶性间质性肺炎,心肌间质水肿伴轻度纤维化,在排除原发性疾病的情况下,上述组织病理学所见符合MA慢性中毒的病理学改变。死者外周血中MA质量浓度为0.5μg/mL,已达文献报道的MA中毒血浓度。据案情调查和临床资料记载,死者吸毒后出现衣衫不整、精神亢奋等符合MA中毒的表现。该死者吸食MA后30余小时死亡,考虑到机体代谢和医源性治疗等因素,其实际吸食MA的量远远超过检测出的MA含量。此外,死者头面部附着大量污泥及菜叶,体表损伤位于身体前外侧突出部位,方向杂乱,符合MA中毒产生精神病样症状后在菜地挣扎、爬行所致。此外,该女被发现地点为露天环境,着衣很少,且在冬季,虽尸检所见和案情调查不支持冻死,然而就本例而言不排除寒冷因素对死亡的促进作用。

案例2中男性死者血液和尿液中均检出MA成分,说明死者系吸食MA一段时间后死亡[2],死者外周血中MA质量浓度仅为0.2μg/mL,低于文献报道的致死血液质量浓度。尸体检验发现死者体表多发损伤,结合案情调查,符合MA中毒后精神亢奋和意识模糊状态下形成。气象资料表明死者死亡当晚夜间天气寒冷并下雨,结合死者衣着潮湿,双手握拳、置于腹部前侧,颈部立毛肌收缩、呈鸡皮样改变,胃黏膜点状出血等尸体征象,说明死者存在冻死的可能。死者牛仔裤及棉毛裤退至大腿中段,符合冻死的反常脱衣现象。因此,该死者符合MA中毒和寒冷因素共同作用致死。

案例3中男性死者外周血中MA含量已达到文献报道的MA中毒浓度,且浓度较高。尸表检查发现死者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及四肢多发性皮肤擦挫伤,然而上述损伤程度均较轻微。尸体解剖发现片灶状肺挫伤,主要存在于双侧肺门部,上述损伤严重,结合尸体背部多处中空性皮下出血及案情调查,死者的肺挫伤符合躯干部遭受棍棒打击后引起肺震荡形成。此外,尸体解剖还发现肺动脉外膜下出血,心及肝外膜下点、灶性出血,符合MA中毒和躯干部遭受钝性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纯的MA中毒死亡可根据死者血液MA含量,并综合考虑吸毒者是否为MA滥用者、吸食MA到死亡的时间以及是否经过临床治疗等进行判断。然而在法医学检案中,常遇到其他死亡原因如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高低温损伤、自身疾病、多重毒药物(如乙醇)等与MA中毒共同存在的情况,此时应综合分析毒物检验结果、尸检所见及案情调查情况等。此外,由于受死后再分布的影响,死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器官内的毒药物浓度不尽相同,心血中毒物浓度在死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上升[2,8],因此怀疑中毒死亡的案例应尽早进行尸体解剖并提取外周血进行毒物检验。

(感谢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毒物化学研究室在MA定量分析方面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卫民,宛洋,毛瑞明,等.甲基苯丙胺的中毒机制及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J].法医学杂志,2012,28(2):126-129.

[2]刘良.法医毒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7-121.

[3]UchimaE.Physiologicstudiesonacutemethamphetamine poisoning[J].Nihon Hoigaku Zasshi,1984,38(6):814-826.

[4]卓先义,吴侔天.常见药(毒)物临床治疗血液浓度、中毒例血液浓度、中毒死亡例血液浓度以及人体内半衰期(续二)[J].法医学杂志,1997,13(3):185-187.

[5]Winek CL,Wahba WW,Winek CL Jr,et al.Drug and chemical blood-level data 2001[J].Forensic Sci Int,2001,122(2-3):107-123.

[6]Logan BK,Fligner CL,Haddix T.Cause and manner of death in fatalities involving methamphetamine[J].J Forensic Sci,1998,43(1):28-34.

[7]萧名杰.春、秋季汉族人头发生长参数的评估[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李学博.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死后再分布规律的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0.

(本文编辑:于笑天)

中图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4-5619.2015.05.023

文章编号:1004-5619(2015)05-0404-02

收稿日期:(2015-03-05)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16B02);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4DZ2270800)

作者简介:王涛(1984—),男,安徽太和人,博士,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0253010217@163.com

通信作者:刘宁国,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liung@ssfjd.cn 陈忆九,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chenyj@ssfjd.cn

猜你喜欢

法医病理学甲基苯丙胺中毒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心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初探
中毒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颅脑损伤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传导系统疾病猝死的法医学分析
通过一煤矿透水事故浅析群体性死亡事件的法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