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7邓锡皇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6期
关键词:中心镇小城镇城镇

邓锡皇

(田东县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广西田东 531500)

新型城镇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锡皇

(田东县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广西田东531500)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中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出现瓶颈。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思想和核心理念,分析目前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为适应城市化的推进趋势,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对策

1 前言

所谓城镇规划,是指人们对自然进行有目的的利用和改造,创建出宜人的人居环境。城镇规划属于社会实践活动,且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属性,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更是为了实现未来城镇发展预期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由于城镇规划本身存在固有的导向性,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须以过去和现在作为现实基础,之后才能从新的高度去展望并实现未来。然而,中国的中小城镇中,大多数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被形式所带动,由县、乡逐渐演变而成,因此其城镇层次较低,基础差、底子薄,现代化工业匮乏,仅存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产业,对于这样的城镇,其规划往往无从谈起。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城镇规划,应当基于该城镇具备一定工业产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而采取的措施。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拥有文化古迹、古建筑、古墓等的中小型城镇,这些城镇制订适当规模的城镇规划,其目的一般是为了开拓旅游业。由此可见,在实际制订中小城镇规划时,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才能制定出既符合需要,又科学、合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现代化城镇规划。

2 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

对中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要让广大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现代文明生活,进而促进整个城乡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订中小城镇规划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规划内容可以广泛征集城镇居民的意愿和意见,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城镇规划工作中来,通过集思广益充实规划的内涵,这样才能制定出充分体现人情关爱的城市规划。

2.2坚持“因地制宜”

城镇是历史的见证,可以说,每座中小城镇都在自己独特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中,经过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各自的文化特征。因此,制订规划时应当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自然条件,扬长避短,从而规划出具有浓郁本土特色、丰富多彩、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中小城镇规划首先应立足于所在地原有的客观和主观环境,切忌过分追求城镇的形式化,更不应盲目地与其他城市进行攀比。

2.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任何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方针,是必须贯彻终始的原则。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必须重视节能减排的推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拒绝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以及加工制造业的滋生,积极提倡并发展循环经济,维护可持续发展模式,稳步推进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

2.4坚持“生态优先”

全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正在稳步前进,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逐渐提高。如今,人们开始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投入更多的关注,对城镇的生态环境也提高了要求。因此,各中小城镇规划部门在制订城镇规划时,需要将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入规划项目,并给予优先考虑。在实施城镇规划、建设后,更要依靠实际行动,实现绿化、美化、净化的“三化”目标,最终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环境三者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城镇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从而真正构造充满勃勃生机的生态化城镇。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3.1重点中心镇建设质量不高

小城镇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从全国范围看,重点中心镇布点呈现西部稀疏、中部居中、东部密集的态势。具体看也就是重点中心镇集中分布在少数相对发达地区。如,从东部地区看,大量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中心镇集中在京津沪近郊、河北中南平原地区、珠三角内圈层与西部地区、苏南和浙东北地区,部分地区的中心镇还呈现“临轴”集聚的特点,少数地区甚至出现中心镇轮廓线相接现象。比较而言,京津沪远郊、环京津贫困带、珠三角外圈层、苏北和浙西南地区重点中心镇密度则明显较低,发展也严重滞后于发达地区。这种非均衡发展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特定区域间重点中心镇总体生产力水平差异日益加大。

对重点中心镇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受“重城轻镇”的传统思想影响,中西部地区的省、市、县对重点中心镇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政策、资金、资源的支持上,仍习惯于向城市倾斜。再加上地方存在一定畏难情绪,工作主动性缺乏,导致重点不突出,中心镇建设流于形式。

3.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速度较慢,小城镇整体经济水平不高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国东部地区小城镇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城镇互动、民资与外资的共同带动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部分小城镇产业已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但由于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少、自身发展要素受限,使东部地区小城镇产业(特别是工业)转型升级速度普遍较慢,成效不明显。相对于东部地区小城镇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小城镇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近几年,借鉴东部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经验,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强调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外资,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但由于区内多数小城镇区位优势和创新优势较小,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强,加上区域内城市发育成熟度较低,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许多小城镇常陷入产业发展困境,经济转型升级缓慢,产业发展水平难以提高。另外,由于中西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盲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风能发电等新兴产业取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果造成产业结构看似升级,但因发展脱离小城镇实际,使新兴产业转瞬间变成不良资产,反而抑制了产业转型升级。

3.3城镇化建设障碍重重,建设进展缓慢

因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城镇化的进展缓慢。首先,近年来小城镇产业投资速度已有所降低,产业规模增幅逐渐减小,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不多。同时,由于企业的资本、技术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替代加快,小城镇就业压力有所上升,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无法提供充足就业岗位,又进一步阻碍了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

3.4小城镇规模与内部空间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从宏观层面看,小城镇高度分散,布局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有30%左右的小城镇建设尚未编制总体规划。因缺少规划,这些小城镇的功能分区不明确,用地布局相对分散;各功能区间距离较远,建设成本较高;单一功能用地比例过大,资源浪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从微观角度看,小城镇发展与保护土地间存在矛盾。如,我国中西部及东部后发地区许多小城镇建设者并没有按照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利用土地。如,将小城镇发展看成是规模扩张,盲目推进“圈地运动”;以吸引开发商投资来带动小城镇经济发展为目的,随意扩大产业用地规模,粗放利用土地;重视新区建设,轻视旧区挖潜改造,忽视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的提高等。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4.1妥善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择优发展重点中心镇

择优发展重点中心镇,避免因重点中心镇分布不平衡带来的弊端。各地可考虑选取差异化路径建设重点中心镇:东部地区城乡、镇、村间的界限模糊,城乡一体化特征明显,中心镇建设应以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县城和城关镇为重点;中部地区城乡差别较大,发展中心镇应以城关镇和少数建制镇为主;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应按实际情况重点建设城关镇。

4.2推动小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小城镇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全面提高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应成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小城镇培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两个结合”。小城镇建设应与较高水平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打造根植性强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小城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应选择“竞争性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作为小城镇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夯实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为此,应制定特色产业培植计划,引导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小城镇应实施园区化战略,以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园区为平台,吸引与特色主导产业相关的大中小企业向园区集中。走“高、精、尖、优”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如,以大型企业为创新主体,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突破关键性技术,重点培养创新型企业;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打造共生性技术创新平台等。另外,积极实施品牌培育战略,以骨干企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打造具有全国性、国际性影响力的品牌。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势,形成小城镇品牌,提高镇域产业品牌效应和产业竞争能力。

4.3合理规划,走紧凑型小城镇发展道路

应制定小城镇布局的优化策略,形成合理的小城镇发展规模和布局。①客观分析小城镇当前的综合承载力,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小城镇的发展状况,把小城镇放到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综合考量,明确小城镇在区域内的功能定位。②小城镇建设要坚持有限扩展理念,结合小城镇具体定位,从区域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小城镇空间扩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引导小城镇进行有序的空间扩展。③形成以重点镇为枢纽的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成布局合理的小城镇发展态势。

5 总结

综合上述,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来,才能真正处理好城镇近期建设与长期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等关系。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在引导中小城镇按现代化要求进行建设和促进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2]吴亮东.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的新型城镇化[N].光明日报,2012-11-21.

[3]仇保兴.我国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2012(2):20~26.

[4]冯尚春,周振.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2):70~73.

TU984

A

1673-0038(2015)26-0001-02

2015-5-29

邓锡皇(1979-),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城建规划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中心镇小城镇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金华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