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学风的影响
2015-04-17刘颖春
刘颖春
(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人是社会人,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会与他人互动,从而形成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基于上述定义,可以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定义为: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与室友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或心理上的联系[1]。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共同场所,宿舍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宿舍
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室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互帮互助,进而有利于整个班级良好班风、学风的
形成。然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往往是大学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人际关系之一,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此加以关注。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及其对班风、学风的影响,并提出构建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和谐型
和谐型的宿舍,成员相处融洽,喜欢一起行动,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或相近的兴趣爱好,能经常沟通、相互协作。这种类型的宿舍具有如下特点:成员在认知和情感方面没有明显的对立和冲突,宿舍氛围轻松愉快;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彼此间感情较好,能够相互谦让和帮助;宿舍风气良好,能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二)松散型
松散型的宿舍,成员间没有太多的沟通与交流,各成员只管分内之事,互助协作较少,人际关系松散。成员间在交往时,彼此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很少产生直接的冲突。对各成员而言,宿舍只是休息的地方。“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是这类宿舍的真实写照。
(三)分裂型
分裂型的宿舍,人际关系有两种情况:两两不合或多人排斥一人。宿舍里没有核心人物,大部分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冲突与对立的,成员间甚至会有争吵和打斗。在这种氛围里,成员会刻意躲避,为减少在一起的机会,一般白天都不会在宿舍。此类型的宿舍,风气较差,学生情绪不好,整天闷闷不乐[2]。然会产生矛盾,若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引起人际关系问题。二是家庭原因,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异等。三是学校原因,比如学校教育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校园文化单调,班级、院系活动缺乏,宿舍文化意识淡薄,等等。四是网络原因,比如: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学生的鉴别力有限,一些不良文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危害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游戏,这使得学生越来越迷恋、依赖网络,导致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3]。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学风的影响
笔者对所带班级的宿舍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就和谐型宿舍与分裂型宿舍的成员有关情况进行了对比(表1)。调查结果表明:在和谐型宿舍中,成员整体水平较为均衡,成绩优良,学生干部比例高,成员能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宿舍成员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氛围;在分裂型宿舍中,总有一个或几个同学成绩不好,性格孤僻,不能很好地团结其他人,成员中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也较低。
表1 和谐型宿舍与分裂型宿舍的成员情况比较
(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风的影响
1.有利于宿舍成员间的相互激励。宿舍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宿舍成员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和谐型宿舍中,成员每天生活在一起,就像家人,彼此间有较多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相互认同。尤其是宿舍中若有一两个比较优秀的成员,其优良的品质和学习精神就会成为学习的榜样。而在分裂型宿舍中,即使有个别优秀的同学,其也会因人际关系问题而无法获得其他人的认同,难以成为学习的榜样。
2.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宿舍是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因而在宿舍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是思
想道德教育的最基本任务。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由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引导与塑造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道德教育和宿舍文化建设有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笔者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大学生宿舍不和谐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个体原因,比如地域文化差异、性格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在存在这些差异时,如果不能互相理解和适应,自相似性和统一性。从本质来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个人素养提升的教育,是价值观、社会规范等的接受、认同、内化过程。而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一样,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宿舍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相比较而言,在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中,同学们可以自由随意地发表思想见解,各种观点的碰撞会启发他们的思维,有助于他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追求真理,并有助于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4]。
3.有利于班级的学风建设。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指出,有四种同辈人最容易被模仿:一是学习好的同学,二是运动场中有较高技能的同学,三是被老师表扬的同学,四是小团体中公认的首领。一个学风较好的宿舍,其成员很容易被班上其他同学模仿,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又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还大都是学生干部。按照班杜拉的理论,他们容易被其他同学模仿,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客观要求。温馨和谐、轻松欢快的宿舍氛围,不但有益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宿舍成员间长期的相处和交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的心理发展。宿舍的精神文化是整个宿舍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它体现着宿舍成员整体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可以调动整个宿舍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生命活力,有利于各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有利于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
(二)不良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风的影响
1.宿舍文化价值取向的偏失对学风的影响。分裂型宿舍,成员间人际关系较差,容易形成不良的宿舍文化,而这些文化的价值取向很可能是自私、狭隘的。成员间不同的价值观也容易产生冲突,正确的价值观得不到认可。宿舍文化价值取向的偏失会影响宿舍的和谐,也会影响班级的和谐,不利于班风、学风的建设。
2.不良人际关系对学校制度执行方面的影响。因为宿舍的相对封闭性,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打扫值班制度等)在分裂型宿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执行难现象。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难以执行,必然影响宿舍的学风建设。
3.不良人际关系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在分裂型宿舍,成员间性格、价值观等的差异会导致人际冲突,从而破坏整个宿舍的和谐。在这种氛围中,有些成员就容易是非不分、随波逐流,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某些行为的偏差,从而影响到班风、学风的建设。
四、构建优良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高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就应将构建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以便让他们在进入大学时就认识到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活的重要意义,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维护好这种人际关系。
高校还必须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与干预工作。学校可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找准自身定位,主动纠正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学习并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正确处理宿舍人际关系。与此同时,依托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学校还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例如,在日常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各项专题活动,指导大学生如何解决人际冲突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还应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重要作用,确保大学生在遇到宿舍人际交往问题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5-6]。
2.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特色宿舍创建活动。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和素质。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扎实推进内涵特色建设,通过特色宿舍(如学习型宿舍、运动型宿舍、科技型宿舍、文艺型宿舍等)的创建,激励学生热爱宿舍,建设宿舍,打造和谐向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宿舍特色文化,使宿舍成员能够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对这些特色宿舍,学校应加以表彰,并积极宣传,树立典型,提高宿舍成员的积极性,助推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同时,通过树立典型,号召其他宿舍的同学向其学习,也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学风建设[7]。
(二)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构建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1.学生个人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大学生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意识。当遇到人际冲突时,要注意加强与对方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但不要强加于人,要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此外,应正视同学间的差异,学会接纳与包容。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各方面的压力时,要有学习、竞争、进取的意识,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良好的情绪并友善待人[3]。
2.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学会更多的为人处事和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在与室友产生误解或争端时,要能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正确处理问题,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宿舍管理人员或心理咨询老师以及其他同学寻求帮助,以求更好地化解矛盾与误会[8]。
(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
在宿舍管理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在宿舍发生人际冲突时,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由他们构建起宿舍管理信息网络,成立由党员、班干部、室长组成的自律组织,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以便辅导员能及时掌握宿舍的各种动态,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1]好搜百 科.人 际 关 系[EB/OL].[2015-06-02].http://baike.haosou.com/doc/5390766-5627417.html
[2]庄国波,唐平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1999(12):78-82
[3]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4]郑雨欣,贾龙宇,邓培林.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45-48
[5]汪翠满,毛华萍.基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79-81
[6]王雷,韩轶.高校如何改善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5(5):182
[7]孙东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山东青年,2015(4):79
[8]成器,马莉.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