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4-17刘继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20期
关键词:子痫母婴胎儿

刘继红

长春市妇产医院ICU,吉林长春 130000

妊高症是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的统称。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妊高症的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的相关数据在7%~12%之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可使孕妇出现胎盘早剥、脑出急性肾衰、循环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孕妇及胎儿死亡,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1]。与此同时,由于妊娠之后,孕妇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孕妇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孕妇体内长期的较高的血糖水平也会对孕妇以及胎儿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会使孕妇出现巨大儿、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2]。同时,机体内的血糖水平较高也会对机体的循环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症对孕妇的循环系统功能早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具有病情变化快、危重特点,因此,临床上多将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患者置于ICU中给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保障,该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9例,母亲年龄在2~44岁之间,平均年龄(29.43±4.29)岁,孕前即患有糖尿病的孕妇22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7例,孕周为20周至产后12周;观察组39例,母亲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28.38±5.17)岁,孕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妇21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8例,孕周为20周至产后12周。

1.2 病例入选标准

该研究所入选的病例均为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孕妇或产妇,其中妊高症的诊断标准如下:妊娠期首次检测出患者的血压>140/90 mmHg,且24 h内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大于0.3 g,或相隔6 h的两次随机尿液蛋白浓度为30 mg/L,下肢自踝部逐渐向上延伸的凹陷性水肿,且水肿经休息后不缓解;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学会2011年12月1日启用的新标准执行,即糖耐量实验时空腹血糖大于5.1 mmol/L,服用后1 h血糖大于10 mmol/L,服用后2 h血糖大于8.5 mmol/L,三次血糖值中的任何一次血糖异常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该研究所入选的病例排除妊娠前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

1.3 研究方法

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在ICU中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为分娩的患者同时监测胎儿的胎心,对患者所表现出的高血压、子痫等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终止妊娠。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保持ICU室内环境安静、通风,避免强光,患者的床单位中准备好抢救所需要的物品以及仪器设备,对患者所进行的各项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减少由于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的刺激监测硫酸镁使用前后的膝跳反射情况、呼吸情况以及患者的尿量,使用降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在药物的作用下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并对患者的水、电解质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的计划,既保证患者的及其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又要防止患者营养过剩,以维持患者的体内的血糖水平稳定。对于子痫或是先兆子痫的患者要注意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防止患者的皮肤坠床、碰撞、跌伤等,在对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此外,对患者及其家属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人员的形象、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4]。

血糖水平:入ICU时血糖水平以及出ICU时血糖水平,患者出ICU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小于5.1 mmol/L为血糖控制有效。

母婴并发症:围产期出现的与妊高症及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母婴异常。

1.5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产程、体重、孕周之间的差异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之间护理效果差异[n(%)]

3 讨论

3.1 妊高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对母婴的影响

妊高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妊高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内皮损伤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免疫学学、遗传学说四种观点。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的患者的血管内的蛋白与液体外渗,最终使血管内的渗透压下降,同时血管内皮损伤还会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从而释放血管活性因子,增加血管内皮因子的生成与释放,使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失衡,使小动脉平滑肌的兴奋性增加,造成全身小动脉痉挛,从而导致患者的血压增高[5]。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是学者们从腹腔妊娠以及葡萄胎导致血压升高中所得到的启示,正常的情况下,孕妇的固定的绒毛滋养叶细胞会在妊娠10周左右的时间延螺旋小动脉进行逆行性浸润,然后逐渐取代血管的内皮细胞,并使纤维样物质取代血管的内皮弹性区,导致血管腔扩大,血管的阻力下降,血流量增加,而到妊娠12周时,滋养叶细胞进入蜕膜阶段,孕8~20周时,达子宫基层1/3,但是,妊高症的患者绒毛滋养叶细胞浸润尽到蜕膜阶段就停滞不前,从而导致胎盘植入部位的肌性以及弹性成分消失,蜕膜血管发生上述变化的同时基层血管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收缩性,进而导致胎盘缺血。免疫学说理论认为胎盘属于同种半移植,胎盘功能依靠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平衡来维持,如果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失衡,就会导致妊高症等病理妊娠,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失衡会导致滋养叶细胞侵袭螺旋动脉,进而使螺旋动脉的管腔狭窄、胎盘供血减少、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出现妊高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6]。遗传学说已经得到临床的证实,从已有的临床病例来看,妊高症具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且研究结果表明妊高症的遗传为隐性单基因遗传,只有当母体与胎儿同时存在隐性基因的时候方可表现出临床症状。

妊高症患者的血压升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肾、肺等多器官脏器缺血缺氧,进而导致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妊高症所导致的栓塞性疾病以及颅内出血、脑疝等脑血管意外是妊高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具有突发性,发病之前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局部抽搐、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同时,妊高症还会导致孕晚期出现胎盘早剥,胎盘早剥的同时互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现胎盘早剥的临床征兆应立即终止妊娠,并注意纠正患者低血容量以及休克状态[7]。妊高症的并发症中最为严重也是较为常见的就是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肾、心、肺等功能衰竭,导致循环、呼吸等多系统功能障碍,妊高症并发多系统衰竭不仅会发生在患者的妊娠期,在患者分娩之后,也有并发多系统功能衰竭的危险。

3.2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因子、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总遗传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GDM的遗传易感基因主要有胰岛素β细胞功能有关基因如内向整流型钾通道亚家族JII(KCNJII)基因,KCNJII基因失活可致高胰岛素血症。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突变可使胰岛素分泌降低,引起血糖上升,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抵抗素、内脂素等,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平衡、维持血管内皮功能、调控内分泌的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妊娠期女性的脂联素水平低,同时患者的血清中的网膜素水平也较低。炎性因子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参与自身免疫系统的病理损伤的修复,也与机体胰岛素敏感素降低有关[8]。而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妊娠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因为妊娠期机体要降低血糖的代谢以保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另一种为慢性胰岛素抵抗,孕早期出现,孕中晚期加重,存在这种慢性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易合并糖尿病。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抑制效应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妊娠者的免疫抑制效应低,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从父体继承的抗原具有抵抗作用。除此之外,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肥胖等都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的由于机体的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患者及胎儿均会因此受到影响,会导致多种母婴并发症出现。例如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对母婴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3.3 妊高症合并糖尿病ICU护理

该研究对象均为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通过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以及患者妊高症的发生率的控制均较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综合护理干预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护理基础,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水、电解质的监测,以维持患者的体内血糖水平以及水、电解质水平稳定。对于子痫或是先兆子痫的患者要防止患者子痫发作时出现呼吸抑制以及坠落、磕碰等损伤,对于使用硫酸镁进行解痉治疗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补充钙剂。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同时注意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保护。正常的妊娠期并不是病理状态,而是健康人的特殊生理时期,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一方面来源与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来源与对患者本身健康的担忧,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的心理,进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理解与信任,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通过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可以减少患者的机体与正常妊娠机体之间的差异,降低高血糖以及高血压水平对患者的机体的影响,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会导致围产期出现多种母婴并发症,甚至使患者出现多系统功能衰竭,对母婴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常将患者置于ICU中治疗,除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还要注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维持患者血压、血糖水平稳定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1]彭爱珍,欧霞,王洲羿,等.对30例妊高症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2(2):314-315.

[2]杨晓兰.论妊高症患者分娩期心理状态及干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62-63.

[3]易小英,程琪梅.妊高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综合护理对妊高症孕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24):3826-3828.

[4]于秀香,丛秀玲,马新华,等.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妇分娩前后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53.

[5]李富芹.妊娠合并糖尿病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7):113-114.

[6]张淑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6例的围产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59-160.

[7]廖容娣.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探析[J].医学信息,2013(16):220.

[8]胡小静.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4(10):429-430.

猜你喜欢

子痫母婴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如何防范子痫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