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前后输血质量管理成效对比分析

2015-04-17徐学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0期
关键词:科主任业务主管疑难

杨 旭 雷 哲 许 词 徐学新

输血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前后输血质量管理成效对比分析

杨 旭 雷 哲 许 词 徐学新

目的探讨输血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后的成效变化。方法对输血科管理模式转化前后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模式转化后,解决疑难配血例数、解决疑难血型例数、抽查输血病历合格率、院感防护达标率、资料记录完整度等统计指标均有提高。结论输血管理模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化后,输血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输血管理模式;输血质量管理

输血安全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重视[1],为进一步提高输血质量管理,我输血科在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的条件下,不断细化输血科组织构架,优化配、输血流程,逐步由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化,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相互协作而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新模式。在管理模式转化后,输血安全得到了提高。现就输血管理模式转化前后的各统计指标对比分析表述如下。

1 输血科管理模式转化前后输血科组织构架及对应人员职责细化对比

1.1 管理模式转化前输血科组织构架及岗位职责

科室实行二级管理,科主任对科室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并根据工作反馈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其下设业务主管,协助科主任进行日常工作;业务主管下为基础岗位,分为配、发血和血型试验岗位。

1.2 管理模式转化后输血科组织构架及岗位职责

科室实行三级管理,科主任对科室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并根据工作反馈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其下设业务主管,协助科主任进行日常工作;业务主管下设两位小组长,分别领导配发血小组和保障小组开展日常工作;发血小组由配血岗位、发血岗位组成,保障小组由输血医师岗位、科教岗位、内审岗位和质控岗位组成。

2 管理模式转化前、后各工作岗位具体工作内容

2.1 管理模式转化前各工作岗位具体工作内容

2.1.1 科主任工作内容 科主任对科室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并根据工作反馈情况进行具体指导。

2.1.2 业务主管具体工作内容 协助科主任进行日常工作,并在遇到疑难配血及疑难血型时参与疑难解决;业务主管负责室间质评,并督促配血岗位进行室内质控;每月初对上月份的各种纸质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并归入病案室。

2.1.3 基础岗位 配血岗位负责备血标本输血前检测、配血标本交叉配血试验以及试验室内质控试验;发血岗位负责对临床传递来的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并输入血液管理系统。当临床通知输血时,选取相应的血液送至配血岗位,并打印输血记录单;血型试验岗位主要负责临床血型标本及血型血清学标本的检测。

2.2 管理模式转化后各工作岗位具体工作内容

2.2.1 科主任工作内容 科主任对科室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并通过业务主管逐级向下传达。

2.2.2 业务主管具体工作内容 协助科主任进行日常工作,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在质控岗位对室间质评标本进行试验鉴定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审核,通过后上传至相关部门;每月初对上月份的各种纸质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并归入病案室。

2.2.3 保障小组具体工作内容 (1)输血医师岗位。定期对临床输血病历进行抽查;定期对已归档临床输血病例进行抽查;对临床备血申请进行审核,对不备血强行手术、不按输血路径管理备血进行记录;定期对以上抽查和审核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并进行全院通报。(2)科教岗位。对科室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血型及疑难配血进行专项研究和解决,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报告,供全科同志学习提高;阅读输血相关杂志、期刊,进行学习研究,不断进行自我提高。(3) 内审岗位。每周一协同科主任和业务主管对科室内各工作环节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督促科室成员及时、完整、规范的完成其各自分管的科室记录本;根据三甲评审要求不断完善三甲评审材料,及时向科主任进行汇报。(4) 质控岗位。质控岗位每天上午进行室内质控试验,并将质控结果反馈给相关试验岗位;当室间质评试剂到达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室间质评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上报给业务主管[2]。

3 结果

输血科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化后,成功解决疑难配血例数、成功解决疑难血型例数、室间质评达标率、抽查输血病历合格率、院感防护达标率、资料记录完整度等统计指标均有所提高(见表1)。

表1 输血科组织构架细化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4 讨论

临床输血出现的差错和事故70%是人为因素所致,与疏于管理密切相关[3]。日常工作繁琐和管理混乱是输血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输血科在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进行着粗放式管理。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随着入院患者的不断增长、随着临床用血量的激增,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已难以适应各方面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本篇作者所在科室不断细化科室组织构架,优化配、输血流程,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使输血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成功解决疑难配血例数由2013年的11例上升到2014年的38例;成功解决疑难血型例数由2013年的27例上升到2014年的73例;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数量由2013年的8篇上升到2014年的19篇;输血病历抽查合格率由2013年的81%上升到2014年的93%;院感防护合格率由2013年的82%上升到2014年的95%;科室资料记录完整率由2013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96%,与许亚亚[4]等学者的报道相一致。

[1] 郭永建,王洪燕. 持续规范开展临床审核是改进临床输血质量的关键[J]. 中国输血杂志,2010,23(4):326.

[2] 张玉朝.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血液安全相关性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5):66-67.

[3] 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4] 许亚亚,梁军兵,王丽阳. “5S”管理在输血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81-882.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Blood Transf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Mode of Blood Transfusion Changed From Extensive Management to Fine Management

YANG Xu LEI Zhe XU Ci XU Xuexin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Central Hospital in Nanyang City,Nanyang 473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to the fine management.Method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Results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agement mode,the number of difficult cases,the number of patients,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medical records,the quality of the hospital,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data were improved obviously.Conclusion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was changed from 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to the fine management mode,and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blood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mode,Blood transf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197.32

A

1674-9316(2015)30-018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0.135

473000 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猜你喜欢

科主任业务主管疑难
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与非党员科主任建立良好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曲伸教授简介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史玉玲教授简介
推动“上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改进作风 优化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成效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开展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上门服务”
汉中:科主任的“留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