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秘密被侵犯的教育后果及其应对

2015-04-16叶雅萱章乐

中小学德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秘密成人儿童

叶雅萱  章乐

当前,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秘密的侵犯频频出现。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但很多家长和教师却视若无睹,因为他们以为这是对儿童爱的表现,关心的表现。实际上,以“爱”之名侵犯儿童的秘密世界,只会让儿童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发展。

一、秘密与儿童的秘密

“秘密”一词起源于拉丁语secretus,有隐秘、分离、拆散、孤立的意思。它是一种个人内心意识的体验,是不愿与别人分享或者只愿意与个别人分享的信息。

秘密是一种生理现象。儿童在2-3岁以前是“透明人”,毫无秘密可言。当2-3岁儿童用“我”来称呼自己的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形成,自此,秘密也开始产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在孩子们不愿将某些感觉告诉父母或家里其他人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次体会到秘密神奇的分隔力。当他们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时,他们也就有可能获得一种自我认知。在体验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内在的灵性、隐私以及内心世界里其他看不见的东西”。[1]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常常伴随着青春期的小秘密。此时他们有更强的保密意识,他们常常选择将秘密写在上锁的日记本里,或是关上房门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发泄情感,不愿他人插手自己的秘密世界。

同时,秘密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社会互动、关联的结果。一方面,“秘密是社会规则和惩罚制度的产物”[2],家庭和学校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限制着儿童的行为,因为害怕受到学校或家庭的惩罚,儿童会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隐藏,促使秘密诞生。另一方面,大人的秘密行为无形中使儿童加深对秘密的理解,效仿成人形成自己的秘密。比如,儿童会发现窃窃私语的父母看到自己时会突然终止话题、不让自己参与,于是儿童渐渐明白了这是父母的秘密,秘密是不愿与每个人分享的信息。

虽然儿童秘密的产生受成人的影响,但儿童的秘密和成人的秘密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儿童的秘密较之成人更为单纯。儿童由于其心智发展的不成熟,秘密比较简单,比如“不告诉妈妈我晚上没刷牙”“今天我偷吃了一颗糖果”;当处于青少年时期,秘密开始变得复杂,如“我讨厌某某”“我一定要超过某某”,这时秘密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成人秘密的复杂程度更甚,有更多的动机,比如他们可能为了使儿童远离某些不好的事情而保密。其次,儿童秘密泄密的危害性要小于成人的秘密。[3]儿童的秘密由于其单一性,对自身不会有较大的危害;而成人的秘密一旦泄露,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好的影响。再次,儿童的保密能力较弱。儿童容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泄密,比如“我不会告诉你我偷吃了糖”;而成人则不同,他们有比较成熟的自控力,秘密不轻易被泄露。

二、秘密的教育意义

秘密与儿童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都有过值得珍藏的童年秘密。美国传媒学者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说,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然而,秘密,尤其是儿童秘密的教育价值,常常被父母和教师所忽视。实际上,儿童的秘密包含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多彩的意义,这些体验和意义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一)秘密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包括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生理状况,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进行的心理活动,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等。”[4]当儿童的秘密还未诞生时,他们并未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建构秘密的过程中,儿童开始在多个自我的空间中生存,其生存的境遇日益复杂化。内与外,高尚与卑微,生活空间、精神空间与网络空间,儿童正是在立体丰富的多重自我的世界中不断地建立起了复杂的自我意识。”[5]也就是说,秘密的拥有使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他们在构建秘密的社会体验中,发现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二)秘密有利于儿童形成独立的人格

儿童在小时候依赖于家庭、同伴而存在,他们需要亲近的人在他们身边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在有困难的时候也期待能在家庭、同伴那得到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内心世界日渐丰富和强大,秘密复杂程度也日益加深,这使得儿童越来越不轻易将它们告诉别人。由于保守秘密的需要,儿童不再如从前有心事就分享、有困难就求助,而是开始习惯于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自我调整、自我鼓励。这个保守秘密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促使儿童逐渐从对家庭、同伴的依赖中脱离出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三)儿童对秘密的守护能增强其责任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

康德说,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予一份礼物。被人告知一个秘密,就说明自己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这通常也意味着友谊的获得。拥有共同的秘密,是朋友间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儿童在守护秘密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秘密的责任和秘密对自己的重要性所在。因为秘密能否被很好地保护,意味着与秘密共同拥有者之间的感情能否稳定和维持——秘密若能被保护,朋友间就有共同的东西,从而增进他们的感情;秘密一旦泄露,就代表彼此信任感的倒塌,进而威胁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另外,秘密的成功保护不仅能增进感情、收获信任,更重要的是在保密的过程中培养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促使其道德人格的形成,使儿童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恰当地给予他人信任,勇于担当责任,从而促进其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三、成人对儿童秘密侵犯的教育后果

虽然儿童的秘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经常看见家长有意无意地侵犯儿童秘密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总是过于担心孩子会走偏人生道路,急切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另一方面,是因为成长中的儿童越来越不愿与成人做过多的交流,不愿与父母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于是成人越发着急以至试图窥探他们的隐私,他们把手伸向儿童带锁的日记本,耳朵凑近儿童的房门,更有甚者盗用儿童的QQ,查翻聊天记录……“在一次全国城市儿童调查发现‘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和通信的家长比例高达26.5%,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偶尔对孩子进行检查。有的甚至公开孩子的隐私等。”[6]成人通常认为看儿童的日记、监视其一举一动是为了儿童好,是防止儿童走向歧途的最有效途径。他们认为,虽然儿童现在不理解他们的作为,长大后定会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引导”和付出,但他们却忽视了成人对儿童秘密和隐私的侵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一)加重儿童的逆反心理

这样的逆反心理有两种:其一,叛逆的逆反。在心理学上有“禁区效应”这么一个说法,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儿童来说,父母越是毫不顾忌地入侵他们私人的空间,侵犯他们的隐私,他们就越不愿意顺从。原本父母是想增进对他们的了解,结果却适得其反,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亲子间鸿沟的不断扩大导致争吵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于是家长们会发现,儿童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去发展,反而在正轨的边缘摇摇欲坠,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歧途。

其二,封闭的逆反。性格相对柔软的儿童,往往不会选择抵抗,而是选择屈服,对父母的话语和行为听之任之。这样的孩子看似乖巧,实际上却比叛逆的儿童更加危险——表面上看上去很乖,实则更加向外界封锁了自己,将自己的心裹上了一层又一层。他们不愿意多说话,也不愿意多与他人特别是父母交流,不抵抗不反对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更不会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看似没有太多让父母担心的秘密,实际上却有更大的秘密藏在内心深处,这些秘密却不是上文提到的对个人发展有益的秘密,而很有可能是极其危险的、于个体身心发展不利的秘密。实际上,这样的儿童容易形成保守秘密的气质倾向。研究表明,“保守秘密的气质倾向或者说自我隐藏(self-concealment)会引发生理疾病和抑郁,自我隐藏与生理和心理问题的相关,远大于创伤经验和缺少社会支持等压力因素”[7]。也就是说,成人对儿童自我空间的侵犯,不但不能解决沟通难、相互不理解的问题,反而会导致儿童逆反心理的产生,进而产生于儿童身心发展不利的秘密,形成保守秘密的气质倾向,使儿童的身心处于危险的境地。

(二)造成儿童对他人的不信任

人的信任感、安全感是从小培养的,若是从小自己的秘密就一直被家长侵犯,儿童会很容易认为世界上很少有人可以相信,甚至连自己的父母和老师都是不可信任的。这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会一直陪伴着儿童长大,甚至成年后这样的感觉还会伴随他左右,成为他骨子里的一种性格倾向。然而,信任感、安全感对一个人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是在情感还是工作上,都需要大家的彼此信任。一个缺乏信任、疑心很重的人,难以让周围的人去轻易相信,也难以获得坚固的友情、亲情和爱情,更难以在工作中与他人默契友好地合作。

(三)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不利

成人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上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他们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成人侵犯了儿童的隐私权,给儿童做了不好的榜样,就会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儿童不好的品质的养成。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偏激、叛逆的儿童来说,他们或许会想:既然连自己的父母都做这样侵犯他人权利的事情,以后自己也可以这样对待同学朋友,甚至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这么做,凭什么父母可以这么做自己就不能呢?于是,为了“报复”成人对其隐私的侵犯,他们也会选择去侵犯他人的隐私,造成了恶性循环。

其二,对于较无知的儿童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成人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缺乏对自我权利的捍卫和对他人隐私权利的尊重。这样很可能造成以后他会在无意中同样去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而不自知,遭到他人的排挤、拒绝,使得人际关系恶化。

四、教育该如何对待儿童的秘密

由此可以观之,父母以爱之名对儿童的空间、秘密和隐私加以干涉,不仅不能达到使儿童更好地发展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儿童的秘密呢?

(一)还儿童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儿童逐步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是使其属于自我的空间不断减少的过程。因为,他们要逐步生活在客观化、分割化的、监视化的学校时间、家庭时间和高科技时间(被网络和电视所吸引)里,而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在时间却不断减少。但是,正如前文分析的,属于儿童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他们形成自己的秘密,对促进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人应该给儿童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儿童拥有秘密,促使其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融合为一。

(二)让儿童拥有秘密并不等于放任不管

对儿童的监督与尊重儿童的隐私并不矛盾。范梅南和莱维林曾指出:“孩子们既需要监督性的注意,也需要有养成独立的内心自我感觉的自由。在这一点上,孩子们一方面想独立、不再受到监督,但遇到个人问题时,他们也想得到支持和‘理解。对成人来说,只是简单地站在一边,相信当孩子们需要时才敞开心扉寻求帮助,那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成人对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洞察理解能力,又不被看做是出面干涉。”[8]这就是说,成人应该留心儿童的一切。要注意用心观察他们每天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反常情况,在保护儿童秘密的同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对儿童友善的“监督”,能够增进对儿童的了解,培养亲子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儿童心中的秘密不会就此消失,但是真正有困难的时候,儿童还是能放心地向家长倾诉并且寻求帮助。

(三)应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于情于理都应该是最值得信赖、最愿意倾诉的人。然而,如今很多成人忙于生计奔波,总想给儿童提供最优质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对儿童的陪伴和了解。当儿童想和父母说什么时,他们往往会得到“我很忙”等这样的答复,从而使得很多儿童与成人渐渐疏远,也不愿意再向成人倾诉。而真正当成人发现自己对于儿童缺乏了解、有想要了解的意识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不进他们的心灵了。成人想要了解、关心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心成长,不是通过去挖他们的秘密、偷看他们的隐私做到的,而应该是不管多忙多累,都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儿童,了解儿童的想法,并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奇思妙想。若是自己的孩子能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那么成人对于儿童心灵的成长的状况,应该也会了如指掌。

由此观之,成人保护儿童的秘密世界,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通过与儿童的沟通与陪伴,让儿童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社会中都能很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8][加]马克斯·范梅南,[荷]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阿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8,186.

[3][5]王海英.走进儿童的秘密——儿童秘密引发的教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

[2][4]周晓静,陈秀君.没有秘密长不大[J].思想理论教育,2006(2).

[6]张霞.处理好儿童隐私使儿童健康成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5).

[7]丁倩,李梓林.青少年的秘密——西方关于青少年对父母保守秘密的研究评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2).

责任编辑 戴双翔

猜你喜欢

秘密成人儿童
成人不自在
留守儿童
我心中的秘密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