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探讨
2015-04-16班洋
班洋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09年—2014年唐山特殊教育学校人工耳蜗植入儿童25例,按照不同康复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参照组。给予对照组12例传统康复训练,给予参照组13例听觉言语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对照组与参照组的训练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照组言语识别率和言语清晰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综合性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言语 综合性康复训练
儿童是耳蜗植入的主要人群。由于声刺激和电刺激具有不同的听神经兴奋机制,电刺激兴奋听神经强度的动态范围较窄,植入耳蜗分辨言语刺激频率及强度的能力较差,加上听障儿童的言语感知缺陷在极大程度上对言语可懂度造成影响,故耳蜗植入后应给予儿童听觉言语方面的训练,促使人工耳蜗有效发挥作用。现搜集2009年—2014年唐山特殊教育学校人工耳蜗植入儿童25例,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9年—2014年唐山特殊教育学校人工耳蜗植入儿童25例,最小者1周8个月,最大者6岁,平均年龄是(4.35±1.24)岁,按照不同康复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参照组。其中对照组共12例,参照组共13例。对照组与参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康复训练,给予参照组听觉言语综合性康复训练。
1.2.1听觉训练 通过图片、实物提示法训练儿童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借助表情表演和动作表现等建立儿童对声音或音乐旋律的心理体验;采用音乐疗法刺激听神经,提高儿童听觉灵敏度;训练初期开展听声做动作、听声指认、听声移物、听声识图等训练,逐渐进行强化训练,如听声复述,听话识图。在康复训练中结合听觉口语训练法和促进治疗法等多种训练方式,使听障儿童的语言得到最大的发展。
1.2.2 语言学习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儿童普及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音、句式等,提高患儿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开展言语活动或情景模拟法,创造交际环境,使儿童多说、多听,掌握交际技巧和方法;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组织灵活性、趣味性和形象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促使儿童在日常生活、活动及游戏中提高语言能力。
1.2.3 言语矫治 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避免影响儿童训练积极性,将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交际作为主要依据,提高儿童言语表达及理解能力;训练后期,可对儿童进行发音及言语能力评估,并找出发音异常且对言语清晰度造成一定影响的词汇,进行相应的矫治。
评估对照组与参照组的言语识别率和言语清晰度,并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参照组言语识别率和言语清晰度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参照组的康复效果比较情况见表一。
3 讨论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有利于儿童语言发育,改善听觉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回归主流社会;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的听觉察知、听觉分辨、识别、理解等能力,指导语言学习,提高康复效果。听觉言语综合性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康复手段,方法综合多样,针对性较强,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优点,可有效提高儿童参与积极性,促使儿童由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转变。在综合性康复训练下,儿童可在外界因素强化刺激作用下,形成语言交往需求,从而提高听觉言语能力。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综合性康复训练实效性较强,效果可靠、有效,可针对植入术后儿童的基本特点,给予相应训练,提高训练效果。综合性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听觉训练、语言学习、言语矫治等,其中听觉训练又分为听感知、听记忆和听理解,通过强化听觉、音乐疗法、不同感觉训练等方式增强儿童听觉能力;语言学习可通过言语活动、主题教学等方式进行,促使儿童掌握交际技巧,提高言语能力;言语矫治可在不影响儿童训练积极性的前提下,纠正异常发音,适当矫正发音,达到良好训练效果。在本文研究中,对参照组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参照组言语识别率和言语清晰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是95.65%、91.30%和81.82%、72.73%,表明综合性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综上认为,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儿童进行听觉言语综合性康复训练,可取得较好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弈韬,伍伟景,谢鼎华.人工耳蜗植入者康复成效评估方法的发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02):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