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锡镇治疗神经科疾病之用药特点

2015-04-16

江苏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水牛角虫类神经科

蔡 峻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江苏南京210029)指导:顾锡镇

顾锡镇主任是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业医三十载,学验俱丰。曾拜师在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门下,得周先生亲传。笔者有幸侍诊于旁,从中窥见一二,现不揣冒昧,浅议顾主任治疗神经科疾病之用药特点如下,以飨读者。

1 凉血散瘀为其常法

顾主任深受周仲瑛先生的影响,发现神经科疾病中的许多疑难病症,往往疗效欠佳,须探求其内在规律,推求病理,从而提高疗效。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火热毒邪壅于血分,致血热、血瘀相互搏结、相合为患,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证候类型——瘀热搏结[1]。其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脏腑受损,治疗常法为凉血散瘀,临证但见舌红,即可及早运用,从而扭转疾病深入趋势,转危为安。

例如对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2],瘀热阻窍是其基本病机,而瘀热阻窍是风、火、痰、虚等多种病理因素的基础,凉血散瘀为其基本治法。该法不仅能凉血散瘀,息风止血,并寓有上病下取、顺降气血之意。临证以犀角地黄汤为底方,常用制大黄、水牛角、生地黄、赤芍、三七等药,其中制大黄具有凉血祛瘀、通腑泻热之功,为历代治疗中风主药之一;水牛角即犀角之代用品,有凉血解毒之功;制大黄、水牛角两药相合互补,更能加强凉血散瘀作用;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宁血,更兼散瘀之功,是治疗营血热盛的代表药物;赤芍具有清热凉血之功;三七具有活血祛瘀止血之功,行血而不伤血,出血者能止,瘀血者能行,真血中之良药也。以上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用之于临床,疗效极佳。

案1.王某某,女,58岁。2014年4月6日初诊。

患者因 “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入院,头颅CT显示右基底节区出血,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属肝风内动、瘀热阻窍。治以平肝熄风,凉血散瘀。处方:

水牛角 30g,生地 10g,丹皮 10g,赤芍 15g,石菖蒲 10g,黄连 3g,黄芩 6g,制大黄 6g,葛根 15g。 10剂。同时配合西药治疗。

服药后,诸症得以痊愈。

2 用药多入肝、心二经

顾主任认为,按脏腑辨证,神经科疾病特别是情志类疾病多属于肝、心二经之范畴,治疗多从此二脏论治,之所以有如此见解,古人早有明训。例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扼要提示了肝、心二脏生理状态下对于精神活动所起的支配作用;《灵枢·本神》又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论述了肝、心二脏病理状态下的临床表现。

例如对于不寐,顾主任喜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颇为取效。此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桂枝、茯神温经通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对于肝郁心虚之不寐,十分对症。笔者仔细观察,临床上患者往往有入夜难眠、多梦易惊、头晕心悸、神疲易忘、胸膺痞闷等症状,顾主任多以柴胡、黄芩、天麻、郁金、丹皮诸药入肝经,疏肝郁、清肝火;以黄连、石菖蒲、天竺黄、丹参、茯神、合欢皮、莲子心入心经,宁心神、清心火;以龙骨、牡蛎、礞石、磁石、珍珠母等金石之品,定肝惊、镇心神。以上诸药共奏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功。特别是礞石与天麻,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两者均具有中枢神经镇静作用,二药相合,无论对于实证虚证之不寐,皆有良效。

案2.潘某某,女,65岁。2012年6月27日初诊。

因失眠3年就诊,平时难以入睡,多梦易惊,心悸神疲,易怒口麋,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属肝心阴亏、虚火上炎,治以疏肝清心、重镇安神。处方:

柴胡 6g,龙骨 30g,牡蛎 30g,珍珠母 30g,磁石30g,青礞石 30g,丹参 30g,合欢皮 10g,合欢花 10g,酸枣仁 30g,五味子 6g,天麻 10g,莲子心 5g,茯神30g,夜交藤30g。7剂。常法煎服。

服药后,患者睡眠时间延长,夜梦减少,依方继续调理近一月,诸症悉平。

3 擅长运用虫类药物

中药早就有“草、木、虫、石、谷”的分类,虫类药就是动物药,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许多顽疾在一般治疗无效时,加用虫类药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汉代张仲景、清代叶天士,均擅长使用虫类药,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运用虫类药方面更是独树一帜[3]。顾主任善于汲取前人经验,擅长运用虫类药物,对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每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颇能提高疗效。

例如对于痹证,其病因在《素问·痹论》是这样说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即外感风寒湿之邪,痹阻经络,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而发生痹证。痹证日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痰瘀相搏,病势缠绵。顾主任治疗痹证,宗前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用独活寄生汤为主方,补益肝肾、行血散风,在此基础上,选用乌梢蛇、蜈蚣、全蝎、僵蚕、地鳖虫、露蜂房,搜风剔络、解毒化浊,疗效满意。以上虫类药,要注意区别:蜈蚣、全蝎、露蜂房有毒,以毒攻毒,其中蜈蚣、全蝎,入厥阴经,露蜂房入阳明经;乌梢蛇性善无毒,治诸风顽痹;地鳖虫亦有毒,尚能活血;僵蚕无毒,有散结化痰之功。所以临证要根据痹证之轻重、患者体质之强弱而斟酌选用,可用数种搭配,提高疗效,防止偏弊。

案3.傅某某,女,86岁。2012年6月27日初诊。

患者下肢疼痛5年,行走痛剧,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治以补益肝肾,益气通络。处方:

独活 6g,寄生 15g,川怀牛膝(各)10g,乌梢蛇10g,续断 10g,黄芪 20g,桃仁 10g,红花 10g,丹参30g,防己 10g,白术 30g,伸筋草 10g。 14 剂。

服药后疼痛明显缓解,平时行走不需拐杖。

4 时时不忘顾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五脏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历来为医家重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讲述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样的观点——脾胃为五脏升降之枢纽,指出若内伤脾胃,则百病由生,创立了补中益气汤这样的名方,为后世所宗。

顾主任在治疗神经科疾病时,十分重视脾胃功能的保护。与传统中医好用补益气血达到健脾功能不同的是,他常用消食助运之品,理由是现代社会,人民丰衣足食,营养不足者甚少,而肥胖超重者众多,用消导药物既可防止食滞碍胃、帮助排毒减肥,又可抵消其他中药苦涩难服的缺点,实乃一举两得。例如治疗头痛,在平肝熄风的基础上,每每加用顾护脾胃之药,病人乐于接受。这些药物主要有:炒麦芽、炒谷芽、焦神曲、鸡内金等,皆能消食快气,其中炒麦芽偏于消面积,炒谷芽功同麦芽而不损元气,焦神曲偏于消酒积,鸡内金偏于消水谷,临证可灵活配伍使用。

案4.程某某,女,65岁。2012年6月27日初诊。

患者头痛1周,两侧胀痛明显,羞明怕光,情绪烦躁,舌边红苔白,脉弦数。辨证属肝阳上亢、虚风内动。治以平肝潜阳,熄风定痛。处方:

天麻 10g,钩藤 30g,川芎 10g,防风 10g,徐长卿15g,蔓荆子 15g,枸杞 10g,桑叶 10g,菊花 10g,僵蚕10g,全蝎 3g,丹参 30g,炒麦芽 15g,炒谷芽 15g,鸡内金10g。14剂。常法煎服。

服药3剂,痛势锐减,14剂服完,头痛已除。

[1] 周仲瑛.论瘀热.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273

[2] 周仲瑛.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治的研究.中医药学刊,2002,20(6):709

[3] 朱剑萍.虫类药在风湿病中的应用浅析──学习运用朱良春老师经验体会.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13

猜你喜欢

水牛角虫类神经科
动物药水牛角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虫类药在腰痛宁胶囊中的应用
虫类中药不可久服
野花扎在水牛角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药师参与3例神经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体会
虫类、螨类、线虫类发生规律有什么不同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虫类、螨类、线虫类形态特征有什么不同
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在神经科新护士培训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