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2015-04-16郑芫
郑 芫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一、知识管理和知识的显隐性分类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被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它被定义成“一种在组织内捕获、构建、管理和传播知识的系统化办法”,[1]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高效率地工作,重复利用最优的实践,及降低项目之间沟通的昂贵交流成本”。[1]许多组织,特别是知识型产业的企业,都在积极实施知识管理。具体来说,这些组织机构实行知识管理,是“通过重新利用或创新的方式来增加组织的价值,对于一个组织的人、技术、做事流程,和组织结构加以有意的、系统化的协调”,[1]从达成方式来看,他们的“这种协调要通过创造、分享和应用知识,及将学到的有价值的课程和最佳实践载入公司记忆库这两种方式来达成”,[1]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持续性的组织学习”。[1]
(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涉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的不同。首先,在内容性质方面,“显性知识倾向于表现最终成果,而隐性知识是产生最终成果所需要的技术诀窍和所有流程”。[1]其次,在表达形式方面,“显性知识代表那些有形的内容,例如的语言、音频记录、或者图像,相反地,隐性知识则很难表述出来,它很难以话语、文字或图形表达”。[1]最后,在存在媒介方面,显性知识“通常被包含在有形的、具体的媒介里,而隐形知识存在理解者的脑中”。[1]
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更加难以发觉,更加难以被人理解,更难以估计价值,但却更加的重要。[2]
二、知识管理和英语教学
(一)知识管理和教育
在工业领域,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例如电子行业、生物技术行业,还有制药行业,知识管理已经被应用了很久,许多公司甚至都设有一个“主要知识官员”(Chief Knowledge Officer);[3]而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概念却鲜有被应用。[3]正因为这样,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教学将是可供知识管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教学知识和教学知识管理
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涵盖多方面,如对教学大纲的领会,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目标的评估等。总的来说,教学知识可以分为显性教学知识和隐性教学知识。其中显性教学知识包括know what和know why两部分,know what指的是关于已存在事实的知识,[3]比如大一上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什么,或者某种课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文化导入内容由几部分构成;而know why[3]则指的是对自然、人类和社会发展运动规则的知识,比如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什么有快有慢,性别和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何在等。隐性教学知识包括know how和know who,其中know how指的是技术,[3]比如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人认知特点进行听力训练,从而快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know who则是在针对know how类型知识的团队共享中出现的,关于“谁知道”以及“谁知道做什么”的知识,[3]例如同行中的哪个人是长篇英文新闻阅读专项训练方面的专家,或者谁知道学生在遇到阅读速度瓶颈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训练。现代教学知识管理不仅仅关注显性教学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吸收,更关注隐性教学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4]
针对教学知识,学者们提出来教学知识管理的理念。教学知识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学校教学过程产生的个体教学知识与学校组织层面的教学知识进行加工、累计和共享的过程”。[5]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教学知识系统化的捕获和管理,也会有创新式的构建和传播。
三、大学英语教学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的更高要求
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对教学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在正规教育中“花相对更短的时间和更低的投入来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3]从而培养出符合各行各业需求的人才;知识经济也对工作中的人也提出了新要求,他们需要具备“创造力、将新想法变成创新成果的能力,以及成功地运营创新成果的能力”。[6]这些情况使教学知识面临更高的挑战,迫使教学知识进行改进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学知识运用知识管理进行系统化的构建和协调,是必要的一个过程。
(二)英语教学知识共享的不足
1.显性知识方面——英语教学资源单一且缺乏共享机制
关于教学资源是什么的问题,是一种最初步的显性教学知识。比如,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选择哪一套教材和哪些配套教学辅助材料。而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单一性和其共享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两方面。
首先,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的情况有时会出现。由于教材更新形式主要是教材出版商主动改版,但是改版速度不及信息发展速度,就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比如某教材的第四册的一个单元讨论关于移动电话的推广,这种情况已经明显落后现实发展水平十年,其所提供的相关语言信息也就脱离了实际生活,实用性低。其次,教材的使用还缺乏多元化,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都默认指定的教材。于是教师和学生无法通过比较对其作出评价,也就无法从使用者需求角度促进教材的更新和多元化。
另一方面,教学辅助材料共享也存在不足。一些老师则长期固定使用自行编辑整合的教学辅助材料。教师之间缺少在教辅材料使用上的讨论和共享,不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的备课中,都基本是以个人模式进行工作,忽略了大量的有用资源,比如同行使用的材料,以及校外的大量资源。
2.隐性知识方面——英语教学方法共享的缺失
教学方法共享的缺失也主要是由长期以来教师个人化的工作模式导致的。我们最常见到的教学情况是,运用统一的教学内容,使用固定一致的教学方式来对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完全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统一的教学,这样的固定教学模式会导致严重的固化思维。例如,长期以来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机械化的语法操练形式,缺乏新的教学技巧以及个性化模式的注入。在教学方法上,既缺少教师之间的交流,也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于是,很多教师不了解同行如何教学,也不明白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基于沟通而做到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从而无法改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及总结出相应的教学诀窍,使得教学水平固化停滞。
面对教学知识的单一化和共享缺失,运用知识管理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捕捉,构建平台,共享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知识的改进和创新,将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殊性
语言学习,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它需要更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更大量的语言输入。[7]如果学生仅仅接受单一的教材内容和单一的教师教学方法,在语言输入的内容上就会出现片面单一、脱离实际应用,甚至语言输入不地道的情况(比如教师错误语言习惯造成的语言输入)。其次,第二语言学习还需考虑情感过滤因素,[7]统一、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和喜好,如果出现不合适的学习资源或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大大降低,从而削弱了语言学习的成效。第三,第二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知识学习,更注重文化背景的了解。[8]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多元化的文化输入,通过不同的途径,如邀请体验过第二语言文化的人士共享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将经验呈现给学生。总的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应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对教学知识进行更大范围的分享和重新构建,促进教师掌握适合学习个体的,特别是符合外语学习特点的教学知识。
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显性知识的集成化
1.建立校内教学知识库
显性教学知识中的教学资源掌握在校内的各个教学参与者手中。将他们的显性教学知识集成起来,建立共享平台,提供教师更广泛的教学资源来源,是解决教学资源单一化的最直接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资源除了教材、课件、教学辅助材料、[9]教学方法文献之外,还涉及独特的领域,比如语料库。语料库是“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10]根据国内外英语语料库的研究统计发现,国外的语料库资源丰富且规模大,例如规模达上亿词的英国co-BUILD语料库和BNC英国国家语料库(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还有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别和地区英语变体的ICE国际英语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以及可在线免费使用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等;而国内也已建成了颇具规模的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平行语料库以及特殊英语语料库。[1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语料库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在视听说课程的口语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外语料库中的语言内容,对学生进行接近真实环境的语言输入。
2.建立校外教学知识库
教学资源在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校外。[9]而在英语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英语学习不脱离实际。于是和校外机构,比如跨国企业,保持沟通和信息共享,并建立起相关的校外教学知识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要时常和校外机构保持信息沟通,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和最新需求,从校外机构运作的内容中,汲取相关学习资源,如专业英语的术语或专业应用口语等。其次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建立知识库,输入和及时更新相关资料。如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的时候,需要建立IT术语知识库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对其进行更新。这样一来,能避免英语学习与现实脱节的现象,让语言学习发挥它的最终作用。
(二)教学资源的应用和体悟——显性知识的内化
在获得显性教学知识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内化,使其变成隐形的教学知识。内化是指“个体对系统化的知识吸收,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和经验的过程”。[12]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应用教学资源,再进行教学体验来达成。如,知识库提供教师的资源中,包括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时,通过尝试和反馈,选择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产生关于如何实施教学的知识。这也就是隐形的关于教学技能的知识。如英语的词汇教学中,显性教学知识提供给教师众多的教学方法,包括构词记忆法、阅读记忆法、协同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循环记忆法以及图表记忆法等,这些教学法运用不同知识模块来辅助词汇学习。在长期的实践中,教师得出了一定的认知:如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还有原有词汇水平,选择某种词汇教学法,能够符合其认知的习惯,投其所好,并在原有程度上有所进步。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辨识度高,就可以利用这一认知倾向,辅助以图表记忆法来帮助其记识单词。只有将显性教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在应用教学材料与学生进行诸多的交流之后,才能得出关于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法,以及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如何进行具体教学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关于教学技能的无形宝贵财富,它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更难以估计价值,但却更加的重要”。[2]
(三)教学技能的分享和反思——隐性知识的集成化
隐性教学知识,不仅仅包括“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教学方面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4]另外它还涵盖教师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4]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对教师个体产生的隐形知识,进行一个广泛的整合汇集,从而减少同种知识的重复开发,降低教学工作成本,并提高整体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由于隐性教学知识往往储存于人的大脑之中,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或者图像表达出来,同时又有强烈的环境依附性,需要在具体教学场景中才能发挥表现出来,于是隐性教学知识的共享,主要可以通过观摩课堂的形式获取。课堂观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的现场观摩,还有一种是案例学习。第一,现场观摩可以在学校内部或专业内部跨校际进行,教师们可以通过观摩同行,甚至是外教的一些英语教学过程,来挖掘教学中存在于教学观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方面的隐性知识,比如,外教在进行口语教学中实行的更接近真实语言习得环境的语言纠错方法。它和传统教学中采用的语法操练法纠错形式不同,能够运用正确例子示范、循环反复示范等纠错方式,即保持了语言信息沟通的进行,又用多次示范的方式提示错误所在,符合真实语言习得环境中的认知过程,达到所谓的“i+1”的有效语言输入,同时在情感上不产生枯燥心理或抵触反感心理。第二,观摩也可以以案例学习的模式进行:案例存在方式也有多种,如纯文字记录,或视频记录,甚至多种媒体形式记录。如现在流行的大型公开在线课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就是一个很好的观摩例子。教师们通过观察视频中慕课课堂的师生互动模式,及论坛中课后师生交流记录等内容,来汲取各地的语言教师的教学思路、技巧诀窍和一些新产生的教学观念——例如,“意义领先,兼顾形式”这种做到意义和形式的同步习得的新型外语教学理念。通过观摩的形式,可以促进隐性教学知识的分享、集成,以及改进和优势互补。
(四)教学技能的表述和创造——隐性知识的外化
“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表达的要多。”[1]“同样的内容可能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显性的,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是隐形的。”[1]将隐性教学知识转为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需要通过“概念化、启发式、形象化、比喻”[4]或者“类推”[13]等方式达成,但是外化隐形教学知识在操作上也是最具难度的。为了达成外化的目标,需要教师个体、团队,及校外人士共同协作。在教师个体方面,需要教师自行通过文字、图像,或视频的方式详尽地记录教学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系统化地存储在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中。接着可以由教师本人思考推敲,或交由集体讨论研究,将教学记录中的一些关于技巧、窍门、规律方面的内容总结出来,再用语言、图表、模型等形式进行表述,形成新的显性的策略。另外,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这些片段可以以文字的方式记录,由分类教学团队来编撰小规模的语言教学语料库(如“园艺专业大二学生专业英语写作语料库”),在网络进行共享,同时也可以接受校外的各方力量来对其进行研究提炼,甚至完善,从而使其中包含的隐性教学知识外化成显性教学知识。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知识涵盖诸多方面,同时又以显性和隐形的多种形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按照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个人工作的模式,缺乏显性和隐性教学知识的共享,就会导致教学出现脱离实际、方式固化单一、教师工作重复投入等问题。鉴于这种现状,以及社会对学校教学的更高期待,加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些特殊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知识的建设必须引入知识管理的模式,打破固化的传统,创造显性和隐形教学知识的共享机制,又能让共享得来的显性教学知识内化成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同时教师个人的隐性教学知识也能外化成为显性的、可供分享给教学团队的知识。这样的知识管理模式,能够在避免教学知识的固化思维的同时,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升团队整体教学素质,并且使大学英语教学更贴近实际、更接近自然语言习得过程,从而优化教学成果。
[1]Dalkir,Kimiz.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Routledge,2005.
[2]那明明,金玉梅.有效教学的新视角:教师知识管理[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63.
[3]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Society[M].Paris:OECD Publishing,2000.
[4]王伟娟.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及网络平台构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易凌峰.知识管理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5,(4):58.
[6]Hargreaves,David.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Society[Z].Copenhagen:Paper presented at the Forum of OECD Education Ministers Developing New Tools for Education Policy-making,2000.
[7]Krashen,Step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8]Schumann,J.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A].R.Gingra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Arlington:Centre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78:29.
[9]徐学兰,成长春.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4):69.
[10]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1]常宏.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95-196.
[12]陈汉平,袁晓斌,刘和海.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资源建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63.
[13]黄琳.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及网络平台构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