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5-04-16白雪琴周正华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中医药

★ 白雪琴周正华(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30019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D)、混合型(IBS-M)。中医将本病归于“泄泻”、“腹痛”、“郁症”等。多数医家认为肝郁脾虚是IBS-D发病主要病机。《景岳全书》就提出:“凡遇怒气便做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但有所犯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医方考》云:“泻则之脾,痛则之肝;肝则之实,脾则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1]认为IBS-D的发病以肝郁为标,脾虚为本,肝郁脾虚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疾病缠绵,反复不愈。治当抑肝扶脾,标本同治,擅以痛泻要方加味。叶柏[2]认为,本病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治疗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调运中焦,温中佐清,疏中寓补,散收兼使等治疗方法,旨在调和肝脾[2]。

吴兵等[3]检索近16年来IBS-D的相关文献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脾不和等5个证候,共计4741例,此5个主要证候类型占全部统计病例数(5885例)的80.561%。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肝郁脾虚证,为102次。主要病因病机涉及肝郁、脾虚、湿盛3个方面,占全部统计病例数的94.189%。沈淑华等[4]检索近23年来IBS-D的相关文献发现,IBS-D累积频率达90%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旺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累积频率达90%的病位证素依次是脾、肝和肾;累积频率达90%的病性证候要素依次是气虚、气郁、阳虚和湿阻。提示肝脾不和是IBS-D的基本发病环节。由此可见,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应以调理肝脾为主。

1 中药专方治疗

吴至久等用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IBS,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木香、当归、党参等),与对照组(谷参肠安胶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洪林等[6]用柴红四物汤(生晒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白芍、柴胡、八月札、川芎、全当归、防风、桔梗、木香、大腹皮、五谷虫、蜣螂、炙甘草、红藤、蒲公英等)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80例,总有效率达91.25%,显著高于匹维溴铵的对照组,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胁胀、烦躁易怒等症状。彭暾等[7]用四逆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芍、丹参、地榆、柴胡、枳壳、防风、白术、茯苓、薤白、陈皮、半夏、甘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94例,总有效率为89.36%,疗效明显优于蒙脱石散对照组(P<0.05)。谭立辉[8]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47例,所有患者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方选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吴茱萸、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佩兰、茯苓、白蒺藜),总有效率97.87%,获得满意疗效。金星灿等[9]应用桂枝汤与痛泻要方联合对肝郁脾虚型IBS的患者46例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IBS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和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 中成药治疗

高文艳等[10]用肠激舒软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27%和71.62%,对照组分别为13.64%和40.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伟东[11]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观察组单用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丰彦等[12]用康泰方(白术、白芍、延胡索、夜交藤等)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例6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0.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康泰方可明显改善IBS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心烦失眠、大便不尽感、神疲乏力及胃纳减少等,且无不良反应。史玉香等[13]用舒肝健脾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洛哌丁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针灸及其他疗法

裴丽霞等[14]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65例,治疗组以针灸治疗,取穴:天枢(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百会、印堂;对照组口服得舒特药物治疗。结果2组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该病证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药物对照组80.0%。吴晓亮等[15]观察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针刺组予针刺治疗,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药物组予口服得舒特及双岐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结果针刺组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即有改善(P<0.05),较药物组临床起效快(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48%,优于药物组的78.95%;与药物相比较,患者Th1/Th2失衡状态经针刺后明显向Th2方向转化,有恢复平衡趋势。包连胜等[16]采用穴位埋线结合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IBS,埋线取穴:中脘、关元、天枢、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均为双侧;水道、归来、外水道,均为左侧。肝郁脾虚型加肝俞。隔姜灸取穴:中脘、关元、天枢、神阙。总有效率77.8%。关俭等[17]采用加味痛泻要方保留灌肠治疗IBS患者80例,治疗组主要采用加味痛泻要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得舒特口服,治疗组显效率67.5%,对照组42.5%。

4 中药联合心理疗法

陈宏雷等[18]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逍遥丸加减治疗,与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相比,逍遥散加减联合心理疗法能较好的改善IBS-D患者的大便性状及腹部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本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腹部症状,且其远期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甘礼明[19]在心理治疗基础上,使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IBS,与匹维溴胺、蒙脱石散剂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病例痊愈率达50%,总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卜景华等[20]对近来国内22篇关于情志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相关文献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情志与腹泻关系相关明显,疏肝理脾药物或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明显有效。从情志角度切入治疗腹泻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并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5 中医护理

钟晓凤[21]对于肝脾不调的患者,要强调精神护理,消除病人的抑虑恼怒,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身心休息,避免劳倦忧虑,平时以黄芪或莲子、山药、扁豆、薏苡仁等做羹粥食用,扶脾以抑肝。忌食辛辣、肥腻、醇酒等助湿困脾生热之品,针刺中脘、期门、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可舒肝和脾。王海涛[22]对肝气乘脾的调护方法有药物调护:选痛泻要方,以抑肝扶脾,和中止泻,宜饭后温服;针灸方法:选取中脘、天枢、期门、脾俞、肝俞、足三里、阴陵泉、太冲等穴,用补泻兼施法;推拿调护:一指禅推摩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点按脾俞、胃俞、大肠俞、长强、肝俞、章门、期门穴;饮食调护:适宜素食,少食多餐,常食萝卜、菠萝、番茄、山药、冬瓜、柑橘等,忌生冷瓜果。可以服莱菔子粥(莱菔子1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心理调护:加强心理疏导,避免各种因素刺激,解除引起发病的情志因素,保持心情舒畅。李倩等[23]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具体包括疾病认知干预、生活起居的辨证干预、饮食干预、情志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及提高IBS-D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及本病的复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疏肝健脾法治疗IBS-D作用机制研究

汪正芳等[24]研究发现,疏肝健脾方(党参、白术、八月札、白芍、陈皮等)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粪便含水量,改善内脏高敏感,降低结肠黏膜5-HT含量及5-HT3R的表达,提高5-HT4R的表达,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5-HT及其受体,减弱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敏感而达到的。赵玉斌等[25]研究发现,痛泻要方能降低IBS模型大鼠血5-HT、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李冬华等[26]研究发现,痛泻要方治疗组与IBS大鼠模型组相比,不同脑区核团c-fos阳性神经元灰度值明显增高,c-f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认为痛泻要方有调控IBS大鼠紊乱的脑-肠轴的功能。

7 结语

肝郁脾虚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故治疗上多采用疏肝健脾之法。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能够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目前中医药治疗IBS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更深入的、全面的、系统的进行研究。

[1]曹正龙,何镔,潘军,等.国医大师徐景藩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应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7):604-606.

[2]宁丽琴,叶柏.叶柏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4,46(5):17-19.

[3]吴兵,张声生.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7,26(5):312-314.

[4]沈淑华,黄宣,吕宾,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 538-1 540.

[5]吴至久,张蜀,唐学贵,等.疏肝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 041-1 043.

[6]罗洪林,陈伟,邓永全.柴红四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8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687-688.

[7]彭暾,周荣,黄浩楠,等.四逆六君子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94例[J].陕西中医,2011,32(5):536-537.

[8]谭立辉.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47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7):488-489.

[9]金星灿.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2,33(33):7241.

[10]高文艳,林一帆,陈山泉,等.肠激舒软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3):212-217.

[11]黄伟东.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34-835.

[12]于丰彦,陶双友,周福生.康泰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0,42(4):48-49.

[13]史玉香,孙建国,于智泉.舒肝健脾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54-55.

[14]裴丽霞,孙建华,夏晨,等.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27-29.

[15]吴晓亮,王烨林,孙建华,等.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及其对Th1/Th2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12):1 057-1 060.

[16]包连胜,高燕.穴位埋线结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36-37.

[17]关俭,黄斌.加味痛泻要方保留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 324-1 326.

[18]陈宏雷,宋清,陈佳敏.逍遥丸加减联合心理疗法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 428-1 430.

[19]甘礼明.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J].河南中医,2009,29(4):373-374.

[20]卜景华,任路.中医情志与腹泻关系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36-140.

[21]钟晓凤.泄泻的辨证施护[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51-352.

[22]王海涛.泄泻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01-102.

[23]李倩,王红梅,陈晓,等.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 881-1 883.

[24]汪正芳,郭前坤,张声生,等.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3,32(6):406-409.

[25]赵玉斌,李佃贵.痛泻要方对肠道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疗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成药,2006,28(6):852-855.

[26]李冬华,白霞,谢小磊,等.从脑肠互动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118-121.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中医药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