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
2015-04-16牛静傅萍江西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
★ 牛静傅萍(.江西中医药大学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330006)
1 清热利湿药的应用
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似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中的黄疸病,古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清代沈金鳌《沈氏尊生书》:“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谓之瘟黄。”《内经》亦云:“湿热相搏,民病黄疸。”急性肝炎之成因多年来已有所认识,多为湿热之邪所致,故治疗上予以清热利湿祛邪之法。清热药性皆凉多苦燥,寒凉易伤脾胃,肝炎患者脾胃本已受湿热之邪所侵,运化水液之职失司,若再以苦寒之品恐更伤脾胃;化湿药多辛香温燥,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化湿药如藿香、厚朴、砂仁、苍术、百部、草蔻、陈皮、半夏等,性味多数辛温,以其辛开温化则气行湿除,但是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都有助热伤阴耗气的一面,与清热疗法有矛盾之处。
笔者傅萍在临床治疗急性肝炎的湿热证上则取利尿的方法,既能去湿又能使湿热从小便出,给邪以出路,使清热与利湿得到统一。
《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邵先根曰:“太阴湿伏,不从小便而下泄,遏于内而蒸热为黄,此太阴湿热症也,用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也。盖太阴湿郁,蒸热为黄,热而未实,当宣其气化,使邪从小便而解”。岳美中先生亦在论传染性肝炎中论述“湿热交缠,则从小便而利之”,笔者傅萍常选用茵陈、金钱草、车前子、车前草等清热利湿药,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茅根、薏苡仁、通草、竹叶等淡渗利尿之品。
2 活血药的应用
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疏泄,气机条畅,则全身脏腑经络之气运行畅达有序,肝脏受损,肝气郁结不能运血则失畅达而血气瘀滞,故急性病毒性肝炎还应重视活血药物的应用。《伤寒论》称“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因黄疸的出现,表以湿热蕴郁,阻与血分,故不仅要活血,还要凉血,清血分之热,以疏血分之滞,常选用的凉血活血药有:赤芍、丹皮、丹参、泽兰、水红花子、白茅根、大黄等。关幼波老先生亦云:“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西医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上主要以抗炎、抗氧化、保肝及抗病毒为主,现代研究多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显著改善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凝血功能。其机理可能与活血化瘀药物调节免疫力、抗氧化、清除炎性因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及供氧等作用有关。可见中药活血药物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且中药的毒副作用少,使用便捷,价格低廉,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3 解毒药的应用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又于“内黄候”云:“热毒气在脾胃,与谷气相搏,热蒸在内,不得宣散,先心腹胀满气急,然后身面悉黄”。可见湿热蕴结可以化毒,因此解毒药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傅萍曾跟随陈勇老师学习。陈老认为,治急性肝炎,解毒主要与清热结合,选用清热解毒药如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山豆根、银花、连翘等,与关老“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合拍。基本方:茵陈30g,蒲公英30g,小蓟30g,车前草15g,车前子15g,藿香10g,六一散15g,泽兰15g,大枣6枚。方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车前子清热利尿,车前草偏于清热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并有疏肝利胆和胃之功,小蓟凉血活血,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血胆固醇,六一散清暑利湿,藿香芳化湿浊、醒脾健胃;肝为血脏,热蕴肝胆,易于血热相结而致瘀滞不通,故有肝脏肿大,肝区胀痛,泽兰清香辛散,能舒肝气和营血,其性微湿,不损脾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行水的功效,有助于血分毒热的清解,促使黄疸消退和肝脏恢复;大枣:甘平和平,以免苦寒伤脾胃。
本方清热解毒,利湿祛邪,芳化活血,对于黄疸型,无黄疸的急肝均可。加减如下:(1)黄疸深者:重用茵陈60~100g,另煎兑服。陈老一般酌加:大青叶、板蓝根、双花、连翘、虎杖、金钱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力量。(2)急性病毒性肝炎不论有无黄疸,也不论大便有无秘结,均可用大黄6~10g。生大黄:退腑泄热,排浊导滞,凉血活血,降低血氨,改善脑血液循环,预防脑水肿的作用。(3)有时加丹皮15g、茅根30g以加强其凉血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