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5-04-16耿晓萌指导刘静君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008级中医学七年制济南5004山东省中医院济南5004
★ 耿晓萌指导:刘静君(.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008级中医学七年制 济南5004;.山东省中医院 济南5004)
子宫腺肌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内膜腺体及间质侵犯子宫肌层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慢性盆腔炎症、子宫异常出血、不孕。该病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期妇女。子宫腺肌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过多”“癥瘕”“不孕”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瘀血阻滞,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虽以血瘀为主,但其病机仍然比较复杂,治疗时应根据具体分型进行辨证论治。
1 子宫腺肌病的中医发病机理
其病因病机为:经期、产后生活不节,感受六淫之邪,或七情所伤;或多次分娩、小产;或医者手术不慎;或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宫的藏泻功能异常。月经期经血虽有所泻,但不循常道而行,离经之血蓄积,流注经脉、脏腑而成子宫腺肌病[1]。《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产后经行时,脏气虚,或被风冷相干,或饮食生冷,以致内与血相搏结,遂成血瘾。”瘀血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淤而不通则痛;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吸收,瘀血程度周期性加重,故疼痛进行性加重。明代《医学入门》云:“血滞瘀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瘀血阻滞经脉,新血不得归经,遂致经血量多;阻于胞宫,胞络冲任失畅而致不能摄精成孕。总之,本病的关键在于瘀血,而导致瘀血形成的原因,又有虚实寒热的不同。故其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胞宫,新血不得归经,而表现为经行腹痛、月经失调。
2 子宫腺肌病的辨证治疗
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特点,常见以下证型:
2.1 气滞血瘀型 平素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以致气机不利,则血海蓄溢失常,血行不畅,瘀滞冲任,不通则痛,瘀血在子宫内积聚,气机瘀滞,经期宫血充盈,加上气机不利,瘀阻就更加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为气滞血瘀。
治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若疼痛剧烈加全蝎、三棱、莪术以活血通络止痛;痛甚伴作呕者,加法半夏、白芍以柔肝和胃止痛;月经量多夹块者,去桃仁、红花加蒲黄、三七、益母草化瘀止血。
2.2 寒凝血瘀 喜食生冷,或冒雨涉水,内伤于寒冷,或久居湿地,致寒湿或寒邪客于冲任、胞中,或素体阳虚,损伤机体的阳气,寒气在体内流窜,凝滞胞脉,导致胞脉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则痛,形成寒凝血瘀证型。
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若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半夏温胃止呕;腹泻者,加白术、肉豆蔻健脾;阳虚内寒者,加附子、仙灵脾温补脾肾。
2.3 热灼血瘀 经期、产后胞脉虚耗,此时感受湿热之邪稽留冲任,蕴结胞中,或素体肥胖,或食肥甘厚腻之品,加之血瘀且病程较长,易瘀久化火,或长时间气瘀,五志化火,或热邪入侵,热灼血脉,瘀热蕴藏于体内,热瘀互结,蕴结于下焦,形成热瘀互结证型。
治宜清热和营,活血祛瘀,清热调经汤加减。经行质稠量多者加蒲黄以清热化瘀止血;下腹疼痛,灼热感,带下黄稠,去川芎加黄柏、土茯苓以清热除湿。
2.4 气虚血瘀 脾胃素虚,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后气血俱虚,或大失血后,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胞脉,形成气虚血瘀证型。
治宜益气活血,祛瘀止痛,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若腹痛甚腹冷者加艾叶、小茴香、干姜以温经止痛;腰腿酸软者,加续断、桑寄生以补肝肾强筋骨。
2.5 肾虚血瘀 先天禀赋素弱,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冲任精血不足,行经之后血海空虚更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形成肾虚血瘀证型。
治宜益肾养血,活血化瘀,寿胎丸合四物汤加减,经行淋漓不尽者加茜草、乌贼骨化瘀止血;小腹冷痛喜温,畏寒肢冷者,加仙茅、补骨脂、艾叶肉桂温肾助阳;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鳖甲养阴清热。
上述各证型有伴下腹结块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三棱、莪术之类以化瘀消癥,软坚散结。
3 体会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病机较复杂,中医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瘀血为有形之邪,但久病多虚,临床上多以虚实错杂多见。应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月经的情况和舌脉辨别寒热虚实。治疗时还应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一般经前以调经祛瘀为主;经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经后则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主。同时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痛经为主者重在祛瘀止痛;月经不调或不孕者要配合调经、助孕;癥瘕结块者散结消癥。
总之,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其病因病机及脏腑损伤的不同,结合症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辨证论治,可较好的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1]司徒仪.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