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奶牛乳房炎
2015-04-16陈绍俊
陈绍俊
(广东省普宁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广东普宁515300)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对奶牛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据本人这几年在养牛较为集中的马鞍山镇、赤岗镇临床治疗病例分析,如果单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为62%,而且会在牛奶中残留药物。为了把有抗奶降低到最底程度,让人民吃上放心奶,临床上,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草药治疗,这样可把乳房炎的治愈率提高到80%以上,而且可减少药物残留,为奶牛日常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致病原因
奶牛乳房炎是其乳腺受到微生物感染或因物理化学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其主要的因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
1.1 致病菌
该病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其中最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病原体的感染途径:主要有经乳头输乳管侵入乳腺;由乳房破损皮肤经淋巴道侵入乳腺;经血液循环流入乳腺引发乳腺炎。
1.2 物理性损伤
本地奶牛以散养为主,饲养环境相对简陋,饲养管理不善,奶牛久卧湿热之池,湿热毒气上蒸,侵害乳房,瘀结而生痈肿,如挤乳方法不当、仔畜吸吮、咬伤乳头等原因造成乳头创伤,使病原菌侵入乳腺引发乳房炎。
2 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从每年6月份开始,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发生于泌乳初期和停乳时。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
2.1 隐性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都无肉眼可见异常,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发生明显变化。临床检测以乳汁PH值在7以上,呈偏碱性,乳内含奶块、絮状物,氯化钠含量增加至0.14%以上。体细胞数升高至50万个/毫升以上,细菌数和电导值增加。但要通过特定试验才能检出乳汁的变化,而在临床上,养殖户的预防意识较差,都没有定期给奶牛做检查,往往到发现乳房有炎症,已经到临床型。
2.2 临床型乳房炎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乳房轻度发热,由于痛感而拒绝哺乳和挤乳,患侧肢跛行。乳汁分泌减少,乳汁中有絮片、凝块,有时呈水样,乳汁颜色、味道异常。急性炎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泌乳减少或停止。
3 药物治疗
3.1 抗菌药物治疗
深部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一次注射药物15毫升,药效为三天。
3.2 中草药治疗
中兽医认为乳房炎即奶肿、奶黄、乳涌。是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炎,与肝胃两经有关。因此,临床治疗采用中草药配方:蒲公英80克、连翘40克、黄芩40克、丹参4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灌服一次,连续灌服3天一个疗程。
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治疗,三天为一个疗程。对于个别病情比较轻,而且发病时间较短的奶牛,一般在用药一个疗程后,症状可明显减轻,再用药一到两个疗程后便可治愈;而在临床上很多病例在诊断时,发病已有一段时间,而且乳房也较为痈肿,治疗上往往要用药4~5个疗程才能基本治愈。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经过2~3个疗程治疗后,仍不见有明显好转的,均建议畜主淘汰病牛。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日常饲养应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给予全价日粮,精粗饲料搭配要合理,禁用霉烂变质饲料。要特别注意干奶期的饲养管理,如减去部分精料,适当限制饮水量。于干奶期添加多维矿物质,可提高机体抗病力。
日常管理要防止牛之间打、斗、碰撞引起乳房外伤。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隐性乳房炎病牛,把患病牛与健康牛分开饲养,防止健康牛接触感染病原菌。乳房炎患牛放在最后挤奶,乳汁要集中消毒后处理,不得食用。奶牛结核病、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疾病可继发乳房炎,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4.2 搞好环境和牛体卫生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乳头清洁卫生,对防止奶牛乳房炎有着重要意义。牛舍、运动场应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积水,垫草应干软清洁并要经常更换。定期对运动场和牛舍进行消毒,可每隔15天用消毒液喷雾消毒一次,乳房炎高发季节就加强消毒。牛舍要通风良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要防风保暖,减少环境应激反应。同时,要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保护乳头清洁和免受外伤。清洗乳房用水要清洁,勤更换,挤奶机要及时清洗、消毒。另外要加强奶牛产后护理,保持畜体清洁,防止排出的恶露污染乳房。
4.3 干奶期的预防措施
干奶期是指奶牛在分娩前停止产奶的时期,在停奶的头三周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引发乳房发炎。干奶期是预防产后发生临床型乳房炎的重要时期,也是控制乳房炎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干奶期预防主要是在停奶后根据产奶量下降情况逐渐减少每日挤奶次数,在挤净最后一次奶后,清洁乳头,向每个乳头内注入一定量的干奶期专用抗生素药膏,可以减少干奶期和产后乳房炎的发病率。干奶期一旦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症状,要将乳房内的乳汁挤出来,从乳头管口向乳池内注入抗生素,待炎症消失后再行干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