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发生猪瘟合并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5-04-16许英民
许英民
(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黑龙江铁力152500)
1 发病情况
2014年2月15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的某农场,刘某从外地购入15~20千克的仔猪112头,当天进入10个圈舍饲养。进行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猪链球菌弱毒疫苗注射,各注射1毫升。2月20日发现有几头仔猪发病,食欲减少,病猪早期粪便干结,病猪发烧,呕吐,身上有红点。刘某自已以为是附红细胞体病,注射土霉素、安乃近、血虫净等,食欲稍有增加,隔天食欲又减少。治疗无任何效果,随后前来门诊部就医。经诊断为断奶仔猪发生猪瘟合并巴氏杆菌病。
2 临床症状
病初多便秘,排出干硬状粪便,有的发生呕吐,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怕冷,嗜睡,猪群扎堆,体温升高40.5℃~42.0℃,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的向前延至耳根、向后可达胸前。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有的呈犬坐姿势呼吸,有的不能站立,伸长头颈呼吸,四肢呈划水样。病猪的鼻端、口唇、耳、四肢、胸下及腹内侧皮肤等处有点状和斑状出血、坏死。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3头病死仔猪,可见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和腹内侧皮肤等处有出血斑。口腔、鼻腔有大量泡沫样液体。全身性皮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颈部严重水肿,切开后流出大量黄色液体。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肺脏肿大、充血,呈纤维素性渗出,质地变硬,与胸腔黏连。心脏包膜内有黄色积液。脾脏肿大、淤血、质脆、三角区边缘梗死。肾脏稍肿,未有明显的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肠系膜充血、出血。大肠黏膜可见近似圆形扣状溃疡。膀胱内膜呈弥漫性严重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学检查
4.1.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仔猪的心、肝、脾、肺淋巴结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4.1.2 细菌分离与鉴定
无菌取肝、脾、肺组织,分别接种于改良马丁氏琼脂培养基上、麦康凯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马丁氏琼脂有微蓝色菌苔,麦康凯琼脂上细菌不生长,血琼脂上有细菌生长,而是不溶血。将改良马丁氏琼脂培养的菌落接种于细菌鉴定条中培养24小时,用自动细菌-药敏仪鉴定为巴氏杆菌。
4.1.3 生化试验
用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做各项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鼠李糖、山梨醇、肌醇、伯胶糖。可产生靛基质和H2S,M.R、V-P试验均为(+),不液化明胶。
4.2 猪瘟荧光抗体检测
采取3例病死仔猪的肾脏、脾脏、扁桃体冰冻切片做猪瘟荧光抗体检测,结果2例(+),1例为(-)。
4.3 血清学检查
对于4份血清分别做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弓形体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和弓形体病均为(-)。
4.4 ELISA判定
采集猪血清,按猪瘟病毒试剂盒操作。血清样品变为蓝色的记为(+),而不变色或不清楚的记为(-)。样品血清结果均为蓝色,与猪瘟(+)对照组颜色基本一致,表明病猪血清中含有抗猪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断奶仔猪发生猪瘟合并巴氏杆菌病。
6 防治措施
6.1 进行彻底消毒
对于病死猪的尸体要做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被污染的环境、猪舍、猪床和用具要进行消毒。可用3%火碱、5%~10%漂白粉进行环境的消毒。隔离病猪,猪舍、用具可用0.2%过氧乙酸、0.3%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每天消毒1次。
6.2 对于假定健康猪进行紧急接种
全部注射猪瘟兔化毒弱毒冻干苗8头份/头。对于发病的猪,可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每瓶用6毫升蒸馏水稀释,摇匀后肌肉注射,断奶仔猪15~20千克体重,注射3毫升/头.天,1次/日,连用3天。同时,用头孢王(含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增效剂等)肌肉注射,5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连用3天。
6.3 添加药物治疗
在每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200克+磺胺-5-甲氧嘧啶500克+三甲氧苄氨嘧啶(TMP)100克并在饲料中加入0.05%碳酸氢钠,连用7天。一般病猪在发病时都不爱吃食,但愿意饮水,可在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20毫克/千克体重+电解多维227克加水150毫升+0.4%复合维生素B+0.2%维生素C,口服补液盐,3次/日,连用1周。
6.4 可用中药进行治疗
其方剂为:黄连5克,黄柏、木香各10克,黄芩、金银花、连翘、白扁豆各15克,煎水去渣,分早、晚灌服,2次/日,连用3天。
采取上述综合治疗措施,3天后症状减轻,有的仔猪开始采食,有3头仔猪死亡。5天后因病情较重时间过久淘汰2头仔猪,不再出现病猪和死亡现象。7天后精神状况、采食情况都大有好转,10天后电话采访,已痊愈。
7 结束语
猪瘟和巴氏杆菌病,是两种常发生的疫病,一般常被人们忽视,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发生的传染病上,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所以在免疫上,往往不被重视,对于猪瘟和巴氏杆菌被忘记,这次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今由于饲养方式的改变和免疫接种的普及,猪瘟的流行也发生变化,出现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以散发流行。其特点、临床症状轻或不明显,使得死亡率低,病理变化没有特征,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由于非典型猪瘟的存在,所以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天气寒冷,急易造成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或合并感染。在发生巴氏杆菌病时,一般是查不到传染源,猪在发病前已经感染。当环境不卫生、天气寒冷、气候变化、潮湿和寄生虫病等诱因作用下而使其抵抗力下降,病菌即可乘机而入。无论是非典型、温和型猪瘟或是巴氏杆菌病在发生和流行过程中,除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外,环境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将成为预防本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措施。为了保证猪的健康,控制猪瘟持续感染,除了对猪进行定期抗体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等措施外,最关键的是彻底清除带毒的种猪。因为猪瘟可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而发生流产、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产下不健康的仔猪,仔猪先天感染危害极大。数月后大量排毒而无症状,可能留做种猪,免疫力无效,就会成为猪瘟带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