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仔猪常见问题解析

2015-04-16陈杰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经产白痢脐带

陈杰

(易县农牧局疫控中心,河北易县074200)

在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中,母猪年均出栏肥猪数主要受母猪产仔数与商品猪成活率的影响。在商品猪的成活率中,提高仔猪成活率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仔猪阶段成活率的高低,会对养殖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仔猪成活率,现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初生仔猪断脐问题

现在好多养猪人在仔猪初生时断脐带然后结扎,笔者参考了国外大量的养猪生产文献,国外的母猪分娩过程是很少有人工干预的,也获得了很好的生产成绩。在生产中,我们对于过长的脐带必须要断的情况下也要至少留下15 公分的长度,看见有个别出血再给它用小夹子夹一小会就可以了,用碘酒给脐带整体消毒,不要给仔猪结扎脐带,这样几个小时脐带就干了自动脱落。在整个仔猪分娩过程中,只需要给仔猪提供舒适干净的环境就可以了。我们通过分组实验,仔猪断脐和不断脐让仔猪吸收相比,不断脐的仔猪在哺乳过程中更有活力,均匀度更加整齐,仔猪乳源猪瘟抗体保护时间更长。

2 仔猪出生被踩死、压死、咬死

多发生于初产母猪,经产母猪在吃料时也常有发生,也有部分猪场产床底板设计不合理,在母猪定位区的漏缝地板只考虑到了母猪排粪时容易清理,缝隙设计的太宽,导致仔猪蹄部掉落在缝隙里无法拔出,母猪起卧时容易将仔猪压死。

解决方法:在初产母猪临产前上床时,可有意的将母性较好且预产期较早的经产母猪放在其对面或两侧,使经产母猪比初产母早一两天分娩,以此让初产母猪学习观察经产母猪哺乳的整个过程,可有效减少初产母猪分娩应激,从而减少咬仔的发生。漏缝地板设计不合理的考虑重新设计母猪产床底板。

被压死的仔猪大多是出生后3日龄之内的仔猪,因这一时期仔猪的活动不灵活,没有对母猪放乳建立较好的条件反射,经常跑到母猪腹下,极易被压死,踩死。因此,在仔猪3日龄之内在给哺乳母猪喂料前后各半小时将仔猪关在保温箱内,待母猪吃完料卧下开始放乳时再放开仔猪,可大大减少仔猪被压死的机率。

对已经咬仔的母猪,应给母猪肌肉注射镇静剂使其安静,让仔猪吃完初乳后寄养出去;如无寄养母猪,就需要时常给母猪注射镇静剂,但这对母猪泌乳和仔猪都是极大的伤害。很多猪场采用人工保定(即用铁丝或绳子将母猪嘴巴绑住)+给母猪抚摸乳房的方法,也可以让仔猪得到很好的照应,有部分母猪在仔猪多次吃奶后就开始哺乳,不再咬仔。

3 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引起的死亡在新生仔猪中还是占有很大比例。在饲养管理及预防较好的猪场,7日龄内仔猪发生腹泻大多数还是因大肠杆菌引起,可在仔猪乳前口服链霉素10 单位+生理盐水2 毫升,增加仔猪肠道内免疫机制,改善仔猪肠道菌群,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黄痢的效果。另外也可在母猪产前产后各用7 天,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抗生素也能起到部分效果,对仔猪黄白痢及母猪炎症都有预防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猪群发生仔猪白痢康复后,对仔猪断奶后水肿病的发生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4 仔猪18~30日龄腹泻

4.1 消化不良引起

仔猪消化不良多是以肠机能为主的消化不良。本病多发于给仔猪开食较晚的猪场或由于饲料品质不良引起;病猪在体温及精神上没有太多变化,采食量呈直线下降趋势,粪便中在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即可作出诊断。

可对仔猪进行过渡性断奶,补料,并在饲料中加入益生素和电解多维。可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关键还在于使用优质的教槽料,既保证了仔猪消化率,还会获得健康的断奶仔猪。

4.2 缺铁性腹泻

仔猪18日龄后排石灰色稀便,体温没有显著升高,采食没有出现异常现象,粪便颜色与仔猪白痢类似,如按仔猪白痢治疗效果不佳,有可能是缺铁引起,现在随着猪群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升高,单纯在仔猪2~3日龄补充一次铁剂已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仔猪10日龄用牲血素肌注2 毫升,可有效的预防仔猪缺铁性腹泻的发生。

5 仔猪断奶前后腹泻

5.1 仔猪副伤寒

由沙门氏菌引起,1~4月龄仔猪最为常见,目前也是引起仔猪断奶后腹泻与外购仔猪腹泻死亡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病病程为2~4天,病死率高,呈周期性腹泻,粪便淡黄或黄绿色,混有血液,恶臭。皮肤呈现痂样湿疹,渐进性消瘦,先高热,后降至体温低下死亡。如群体发病,只要有以下条件即可诊断:1)猪群中有部分腹泻,粪便淡黄色或黄绿色;2)有部分体温高,也有体温正常或偏低的;3)猪死亡时大多呈败血症经过。发生仔猪副伤寒病时,不要急于给仔猪使用治疗腹泻的药物,因这类药物中大多含有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仔猪副伤寒有肠道坏死出血症状,急于止泻不利于炎性物质的排出。

5.2 消化性腹泻

与消化不良性腹泻症状相似,但本病常常与应激性腹泻并发,饲料原料的改变也易引起一过性发病,最典型的是猪粪便呈水样腹泻,但粪便排出后呈现粪水分离的现象。在饲料日粮中加入益生素可增加仔猪体内酶的代谢,提高仔猪的消化率,从而达到预防仔猪消化性腹泻的作用。

5.3 球虫引起腹泻

仔猪出生后即可感染,30日龄内仔猪易感,5~10日龄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最高,病猪排黄色粪便,初为黏性,1~2 天后排水样稀粪。仔猪出现脱水、失重,在其他病原体的协同作用下往往造成仔猪的死亡。如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可在母猪产前产后各10 天饲料中加入磺胺六甲+TMP可预防仔猪发生本病,发病时可对仔猪口服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5.4 仔猪皮炎

多数猪场在发生仔猪皮炎时很难分清是疥螨病还是葡萄球菌或维生素A 缺乏引起,即使可以诊断为猪葡萄球感染引起的仔猪渗出性皮炎,也与仔猪疥螨病的发生有关,故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本病的发生。1)产房在转入母猪前要严格消毒,再用1%~2%双胛米溶液喷洒一次;2)在母猪产前15 天给母猪用伊维菌素拌料驱虫一次,并于临转入产房前给母猪冲洗干净,再用0.1%高锰酸钾冲洗一遍。

在发生皮炎时,可综合治疗:在仔猪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补充维生素A,在仔猪饲料中加入伊维丁拌料驱虫。用0.1%高锰酸钾溶液给仔猪洗澡,注意保暖。同时肌注阿莫西林或头孢噻呋钠。如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应在产房内吊挂紫外线灯每天开灯照射20 分钟左右。对预防和治疗本病都有效果。

猜你喜欢

经产白痢脐带
日本福岛渔协向经产相传达对核污水排海的担忧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湘村黑猪世代繁育性能分析
鸡白痢的防控
脐带绕颈怎么办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