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辛勤培育
2015-04-16董雪梅
董雪梅
本年度我担任六年级(3)班的语文课程兼班主任工作,自1984年参加教学工作以来,长期任教带班。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上,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时代的合格人才,先后带过8个初中毕业班,两个小学毕业班。其中有5个被评为学校的模范班集体。现在由于工作需要又安排我接六年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2001年我接毕业班时,这个班的人数是全校最多的(共计64名学生)。加之六年级(1)班与(2)班合并,班里上课时,纪律太差,甚至课都很难讲下去,顽皮的孩子太多,大部分的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自觉性,经常不交作业,在种种困难面前,是退缩,还是勇往直前,我面临着很多考验。当时,我很爽快地答应了领导的安排。一是领导信任,二是我自己也有几十年的带班经验,再者我也非常爱学生,像鱼儿离开水不能活下去一样。我们教育者是不能离开学生的,离开可爱的学生你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有这样的思想作指导,两年来我都是早早到校,晚晚回家,认真上课,认真备课,认真批作业,常常带病坚持上课,有时学生看不下去,都求我坐在椅子上给他们讲课。我的言行感动了这群调皮的孩子,他们学着懂事了、听话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98%的孩子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了。有人说,你有住院证明就可以在家休息几天再来上课,可我的责任促使我兢兢业业的工作,孩子的进步、家长的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两名同学的作文在《小学生读与写》上发表,运动会上获六年级团体总分第一名,六名同学获全面发展生的成绩等。现将这几十年的班级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一个班里有五十六名学生,他们受不同的环境和家庭影响,有不同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班主任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集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五十六名孩子大部分是内地来新疆的打工子女,剩下就是七纺下岗职工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是诚实、积极进取、自由傲慢。针对这些,我首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与他们同喜同悲,做到有的放矢,把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进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记得2002年5月份,蔡云青、杨朋、钟冬泉、沙克四人学抽烟,我得知后,首先对四人进行抽烟对人的身体带来的害处进行讲解,接着在班里进行了抽烟对身体有害的主题队会,特别是对年幼的少年危害大进行主题队会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吸烟的不利,改掉了抽烟的坏习惯。开学不久,我两次召开家长会,召开学生座谈会,针对六年级情书满天飞的情况,专门召开女生座谈会,让女生学会自尊、自爱、自重,学会自我防范,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个别谈话,培育骨干能力,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抓住班上存在爱打架、骂人、不爱学习等表现,进行集体讨论,个别谈话,使全班学生头脑里有辨别是非好坏的标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正气。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逐个进行细致的谈话,当天发现问题,当天解决,面对个别不遵守纪律,不尊敬师长,经反复教育仍不悔改,我还是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毕竟还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一些家长的不良因素致使这些学生产生了不良习惯和坏毛病,如果我们再不教育他们,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我们教师应该本着一颗“救救孩子”的赤诚之心,为了孩子的明天来挽救他们吧!就像我们班的沙克、王斌等,我都是耐心、反复的教育。
二、培育骨干、巩固中坚,逐步形成一个坚强的班集体
培养班干部,这是班主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使之组成强有力的骨干队伍,形成班级核心,进而通过他们有效地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形成坚强的班集体。
陈坤是一名倔强、不服别人的孩子,刚接这个班时,他的学习一般,但他的组织能力强,好打抱不平,在学生中很有威信,很多同学怕他。有一次他与蔡云清打架,蔡云青被他打回家了,蔡云清的母亲找到了学校,并打了陈坤,当时陈坤不服气,顺手打了蔡云清的母亲,我从中挡住了。恰好陈坤那一拳打在我的身上,当时,我痛得眼泪直流,我劝蔡云清的家长回家,陈坤看没打到蔡云清母亲而打着我,心里也很难过。就此时,我将计就计,对陈坤进行教育:“董老师为此操碎了心,今天又让你打了一拳,难道你不能为老师分担一点忧愁吗?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做个老师信任的好孩子,不要打架了吧。”从此,他的纪律也有好转,学习也进步了,只要有打架的孩子,他赶快去拉架。运动会上,他为了报答我,拼命地比赛,夺得了跳远、男子100米均是第一的好成绩。一个班集体积极分子越多,班集体也就越巩固,教育力量越大。培育壮大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就要经常研究班级积极分子的状况,在工作中要充满信心,大胆使用,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因为一点缺点和毛病而埋没他们才能的发挥。我若是不挖掘他们自身的内在潜力,就会失去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作为班主任,应该要培养积极分子,加强中坚力量。
三、做好家访,促进教学,切实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我们都知道,家访是班主任联系家长和了解孩子的一种重要方式。班主任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注意工作方法,切忌只登有问题的学生家门,或是带着厌恶学生、埋怨家长的情绪“登门告状”。我们不论访问什么样的学生,都应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要先介绍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与进步,再指出他们的某些不足之处,对孩子的优点不夸大,也不缩小,要采取与家长共同商讨和研究的态度,力争对学生取得思想认识上和教育方法相一致,这种平等协商的态度和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可以使家长同老师的感情变得融洽,这对教育学生是十分有利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建立一个模范集体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班里的冯虹剑、刘晓恬、张芳、马莉四个孩子,我刚带班时胆子小,学习一般。刘晓恬是七纺下岗职工的孩子,家长不愿意孩子在班里担任班干部,怕影响学习,我就经常对家长讲,孩子要多锻炼,将来要到上社会上闯,光有知识不行,还要有胆识。张芳是内地来疆打工的子女,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经济困难,我常培养她的毅力。过生日时,我给她送去生日礼物,促进她学习,经过家访,我肯定孩子是一块好料,要尽力培养,家长也下狠心了,只要她好好学,就是砸锅卖铁、捡破烂也要让她去上学,这样就更增添了孩子学习的信心。去年马莉拿了王晓丹家里的100元钱,说是两人一起去玩,花掉了这些钱。我批评、教育了她,使她认识到不劳而获甚至偷别人的钱是不能花的,自己挣来的钱才花得心安理得,当时她不敢给家长讲,我与她一起回家,讲明了事情,家长也认为这样做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有利,我的方法和态度得到了家长的满意。冯虹剑的家长总想把孩子转到其他班去,认为这个班里都是打工的子女,坏习惯太多,怕影响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家访了几次,又看到冯虹剑的学习一天天进步,家长也取消了转班的念头。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告诉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和先决条件。我们要热爱这个神圣的职业,要有一股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辛勤培育更多更好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心理学.
[3]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编. 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