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文脉中寻找共鸣
2015-04-15智联忠
智联忠
昆剧《续琵琶》近日在第八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上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优美典雅的昆曲演绎古典剧作,传递出遗风遗韵、古色古香的气息。《续琵琶》原本为清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所著,此次北方昆曲剧院请徐春兰对原本进行了整理并担任导演,由魏春荣、邵峥等担任主演,“古调”重弹,再现古风遗韵。整部作品在舞台呈现上,古朴典丽、干净清新,又不乏磅礴大气;同时,在传统经典的挖掘与演绎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昆剧《续琵琶》在几近详述国家历史原貌的同时,续写了蔡邕、蔡文姬父女二人的曲折悲凉命运,及蔡文姬秉承父志续修汉史的千秋大义。历史人物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时代之中,与国家命运、时代变幻不可分离。北方昆曲剧院选择《续琵琶》来整理排演与该剧厚重的历史背景的抒写不无关系。也许这便是剧院选取不同于以往多数昆剧描写才子佳人、儿女情长之作,委婉缠绵、优雅精致的特点,此剧首先从题材上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在现场的演出中,我们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东汉那段历史的动荡与惊险。导演在具体的处理上描摹出了历史的突变、悲凉与无情:蔡邕为董卓胁迫不得已而入朝,还未完成采辑工作的“汉书”不能继续修撰,只能交给女儿蔡文姬来完成;而此时的父女二人面临的也正是一场残酷的生离死别。袁绍讨伐董卓,董卓西迁长安,李傕、郭汜谋反,蔡文姬被掠,曹操勤王,直至乌桓杀死左贤王……一系列历史的画面一幅幅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么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讲述这么多历史事件,对于编剧和导演来讲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昆曲《续琵琶》在这方面做了勇敢而大胆的尝试,足见魄力。
戏曲归根到底还是一门舞台艺术。对于豪华的大布景、大制作,过多强调舞台装置的视觉效应的舞台作品,笔者是不太赞成的,也是违背戏曲艺术创作规律的。北方昆曲剧院创作的《续琵琶》没有以上这些让人心痛的举措,在视觉呈现上简约大气、意境深远,强调舞台表演,注重昆曲本体。在舞台布景、装置上,常常是简单的一张桌子、门窗,简约而富有代表性的物件揭示了事件的地点、场所,让整个舞台呈现出干净、清晰的画面美。在多场涉及政治变故、争斗场面之中,舞台背景多次采用了一幅黑色背景上耀眼的地图,它象征着争夺、破裂的国土,又似一个巨大、恐惧的闪电,透露着逼人的锋芒与锐气,震慑着剧中人物以及观众的心。这简单布景的多次使用和重复出现,不觉单调,反而一次次重复着历史的轨迹,击打着我们的心灵。
“出塞”一出中,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行至汉匈交界黑河青冢一处,内心百感交集,想不到自己竟然也成为王昭君之后又一位出塞女子。此时的舞台背景是一幅辽阔的景观,深蓝色广袤的田野,寥寥几根枯草在寒风中挺立,一轮落日深红将落。舞台上伴着魏春荣饰演的蔡文姬沉重、绝望的脚步,走下马车,走近黑河。她望着这片孤寂苍凉的土地,欲哭无泪,吊祭王昭君,借吊唁之举诉说着自己的不幸与悲愤;绝望之际,没有谁能帮助于她,她只求一死。幸得昭君青冢之前示梦于她:“勉留胡地,待重归汉朝,继承父业,续成汉史。”这一段心理活动的描述,以及与王昭君的隔空对话,魏春荣把握得精准到位。舞台上这样色彩清晰、富有意向的背景与演员的细腻生动的表演浑然一体,有着别样的韵味和深深的诗意。
舞台美术与演员表演密切融合,简约中呈现壮美、洗练中凸显空灵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入塞”一出中,曹操令子曹彰领兵前往匈奴一带,以董祀为参军,击败乌桓,去救回蔡文姬。这一场的背景选用的就是一幅沙漠远景,巨大的沙漠中透露出文姬在匈奴生活十年的艰辛,《胡笳十八拍》也只能在这里诞生并唱响。这样的舞美处理与表演,共同为舞台呈现增辉,是值得大加肯定与赞扬的。
剧作的思想立意、剧种特色十分重要,它们决定了作品的思想高度与整体风貌。而剧目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整体上讲却显得更为直接和重要。我们经常会发现,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情节,甚至思想意蕴也相似,为什么有些戏好看,有些戏却让观众敬而远之呢?恐怕是结构和形象在起作用。
坦率地说,《续琵琶》一剧在题材的选裁上做得还不够理想,虽然历史背景深厚,但有些庞杂。全剧共有大小九出,主要有“谋卓”、“陷狱”、“被掠”、“出塞”、“勤王”、“制拍”、“台宴”、“入塞”等,前后还有楔子与余韵。然而,该剧情节略显繁复,观众要理清这么多头绪,看清楚故事的来由得花不少力气和精力。戏曲作品的编写,结构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有张弛、有舒缓、有起伏、有悲喜,层层深入展开或别出心裁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当然,戏剧结构并非一个模式,非要如何开场,如何转折,但是裁选适合的材料,抓住主要内容来编织必不可少;否则,极易导致臃肿庞杂,破碎繁复,甚至有些混乱。
另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观众不一定能记住完整的故事,但是一篇小说、一台话剧、一场戏曲中那些生灵活鲜、性格鲜明、举止奇异的人物却会为广大受众难以忘怀。这倒不是说故事情节、思想意义不重要,而是人物形象更直接、更容易进入观众心里。同时,也清楚地表明人物形象的塑造无论是写剧本还是在导演工作,以至舞台表演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戏曲艺术讲究运用唱念做打来塑造人物,昆曲更是注重身段表演,然而载歌载舞的特点和优势在《续琵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呈现。戏曲作品如果不加强人物塑造上戏曲手段的运用,不充分挖掘手眼身法步的表现力,一定会使作品的演绎失去不少光彩。
经典作品的整理改编,是一个重要的创作路径,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原著、经典,同时也要不断探究创作规律,为历史和原作紧紧束缚也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笔者认为,题材内容的选裁、戏剧结构的构架,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剧作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有时还会体现得更加关键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