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秉久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2015-04-15高红如
高红如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指导:卢秉久
卢秉久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高红如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指导:卢秉久
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病因错综复杂,主要为气血水交互为病,临床辨证须分清虚实之偏重,攻补兼施,用药宜遵循行气化瘀以利水,不忘扶正等原则,附验案2则以佐证。
肝硬化腹水 中医病机 辨证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卢秉久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从事肝胆病的中医治疗30余年,酷爱四大经典,推崇仲景之经方,曾师从名老中医王文彦教授,对肝硬化腹水的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有独到的见解。现将卢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气血水交互为病,错综复杂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肝脾症积所致的 “鼓胀”范畴,被列为中医四大难症之一。长期肝病或虫毒感染、酒食不节以及七情内伤等均可导致肝失条达,脾运失司。肝气郁结,气郁血滞,阻于肝脉,而成症结;脾运失司,气滞湿阻,水饮停聚,郁而化热,而致湿热中阻。气、血、水交互为病,进而发展为鼓胀。鼓胀迁延日久及肾,肾失开阖而致水饮内停,鼓胀益甚。故本病为肝、脾、肾三脏同病,气滞、血瘀、水停三者错综并见。
2 辨清虚实之偏重,攻补兼施
卢师尝谓中医治病,首重辨证。鼓胀的病理实质为本虚标实,然尚需把握偏实、偏虚与虚实并重之不同的病机特点。偏实者,主要以气滞、血瘀、湿热、疫毒为主,症见腹胀撑急,面目黄染,心烦口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者,可先行急攻;偏虚者,以脾虚、气血阴阳亏虚为主,症见腹大胀满,面色萎黄,胁肋隐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者,宜培补缓调;虚实并重者,以攻补兼施。故凡形体壮实,病程尚短者,可先予逐水之剂治其标;然平素体虚,病程日久,即便腹胀撑急,仍不予强攻。然遣方用药应抓主要矛盾,审证求因,对体型壮实者攻下逐水后注重扶正固本,益气调元,若不顾及元气,必病情反复。卢师强调攻下逐水需中病即止,待腹水衰其大半而后应予扶助正气,兼以淡渗利水,避免过度耗伤正气。故见“水”不得单利水而已,应严格遵照“治病求本”的思想,以免舍本逐末矣。
3 行气化瘀以利水,不忘扶正
鼓胀病在水而源在血,气为血之帅,气血水相兼为病,又各有侧重,因气致水病者,治气当可以治水;因血而致水病者,血行则水亦行。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主攻主补,根据病情进展的不同程度,突出治疗肝、脾、肾的不同,侧重行气、化瘀、利水、补气等药物的应用。在腹水早期,症见腹大中空,精神抑郁,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而弦。属气滞湿阻,肝脾同病阶段,此期病程尚短,正气未伤,治宜疏肝理气。常用柴胡、郁金、木香、陈皮等。腹水中期,症见腹大胀满,转侧不利,恶心纳差,面黄消瘦,或见赤丝血缕,口干渴,舌有瘀斑,脉细而涩。属气滞血瘀,气血同病阶段,此阶段为决定腹水接下来疾病转归的关键阶段,若治疗及时,病有转机,疾病向愈;若迁延失治,病情进展,转至末期。治疗过程中须注意化瘀不可过甚。常用柴胡、白芍、丹参、陈皮等。末期表现为腹大胀急,青筋显露,脐心突出,面色晦暗,呕血便血,小便短少,舌绛少苔,脉弦细。此期属气血水互结,肝脾肾俱病阶段,治疗应行气化瘀,兼以利水。卢师强调,利水不宜应用峻猛之剂,恐过急易伤正气,使邪气不能尽除,而水道壅塞不通。故应注意培补元气,常用黄芪、山药、佩兰、泽泻等。先天真元之气乃人体维持生命的精气基础,通过三焦腠理布散全身,滋养脏器的结构功能,正如《金匮要略》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卢师崇尚先师仲景这种元真本根观思想,在治疗腹水时始终贯彻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
4 验案举隅
案1.丛某,女,52岁。2012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乙肝病史20余年,肝硬化病史10余年,半年前出现腹水,现症见:腹部膨隆,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气短食少,舌暗红、苔腻,脉沉弦。彩超示:肝硬化,腹水;诊断:鼓胀。辨证属气虚血瘀。治以补肝化瘀,益气健脾。予当归补血汤加减。处方:
黄芪50g,当归20g,太子参20g,丹参20g,麦冬20g,熟地20g,白芍 20g,川芎20g,桃仁 20g,陈皮15g,白术20g,炙甘草15g,内金15g,炒山药30g。用法:日1剂,水煎服。共10剂。
复诊:腹水稍减,食欲改善,乏力缓解,仍觉气短,舌淡红、苔腻,脉弦细。予上方随症加减服用20剂后,诸症缓解,精神饮食正常,可参加一般体力活动,继续门诊随诊调理。
按:肝病的治疗重点在于补肝化瘀。补肝当审气血,此案以肝气虚为主。治须补肝气,化肝瘀,佐以健脾。卢师予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黄芪大补肝气,用量宜大;丹参、太子参合用补气化瘀之效彰;当归有养肝血之功;白芍柔肝养阴;甘草缓中补虚;白术、陈皮、内金健脾助运;熟地、麦冬滋阴补血;桃仁、川芎活血化瘀;山药平补气阴。诸药合用,使肝气来复,瘀滞得开,肝气疏泄有权,气血通畅,水湿自除,从而达到不治水而水自消的目的。卢师遣方用药精准,出入化裁得心应手,出其不意,收效颇佳。
案2.于某,女,61岁。2011年3月7日初诊。
患者乙肝病史30余年,肝硬化病史20余年,2年前出现腹水,1年前出现过呕血,现主要症见右胁肋部胀闷不适,腹大如鼓,面黄而晦暗,纳呆便溏,自觉口苦,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弱。肝功示:谷丙转氨酶(ALT)30U/L,谷草转氨酶(AST)60U/L,总胆红素(TBIL)60.2μmol/L。彩超示:肝硬化,脾大,腹水。诊断:鼓胀。辨证属脾肾阳虚,瘀浊交阻。治以温阳健脾,化瘀利水。予茵陈术附汤化裁。处方:
茵陈50g,白术20g,熟附子9g,丹参20g,三七10g,阿胶30g,藕节炭30g,蒲黄炭15g,陈皮15g,腹皮20g,茯苓20g,桂枝20g,车前子20g,海蛸30g,内金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共10剂。
复诊:腹水渐退,胁肋胀闷改善,饮食可,大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沉。上方去腹皮、海螵蛸、丹参、蒲黄炭,加苍术15g、白豆蔻10g、木香15g、蒲黄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共10剂。腹水渐退,利水不宜过急恐伤正气,故减腹皮等利水之品,气帅血行,气虚血阻,血行瘀滞,气血不行,水湿难化。故加入苍术、白豆蔻、木香、蒲黄,使气足、血行、瘀化,则腹水自除。
三诊:诸症缓解,肝功基本正常,续以扶正祛邪之法,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后,彩超提示腹水已明显消退,肝硬化较前亦有改善。患者体质明显增强,此后仍坚持随诊,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按:此患者阳气虚弱,湿困瘀阻为患。故卢师以茵陈术附汤加减。方中茵陈利胆退黄;附子温阳泄浊;卢师尝谓茯苓、桂枝二药配伍白术取其温阳利水之功,配伍丹参则取其活血化瘀之意,卢师常以二者兼顾;陈皮、腹皮合用理气健脾利水;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鸡内金健脾消食;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阿胶既能止血又能养血,三七、阿胶二药合用以活血养血止血;藕节炭、蒲黄炭以预防出血;卢师认为血络阻滞日久,非草木之药可去,故选用海螵蛸搜络去其阻塞。卢师强调肝郁血滞,气血不和乃水湿内停的根本原因,故治疗应注意活血行气以助利水。鼓胀之为病,临床变化多端。须严格把握病机,准确辨证,做到攻补兼施,灵活用药,方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1] 卢秉久.中西医结合肝硬化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
[2] 谭春雨,梁慧风.基于现代肝病范畴的张仲景临证医学思想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805
编辑:傅如海
R259.752.9
A
1672-397X(2015)08-0035-02
高红如(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肝病。645709125@qq.com
201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