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枕部针灸密集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54例临床观察

2015-04-15赵小文沈梅红

江苏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枕部密集短暂性

赵小文 董 勤 沈梅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颈枕部针灸密集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54例临床观察

赵小文 董 勤 沈梅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目的:观察颈枕部密集刺治疗短暂性脑缺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颈枕部密集刺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4.4%;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枕部密集刺可显著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眩晕 短暂性脑缺血 针刺疗法 颈枕部密集刺

短暂性脑缺血(TIA),也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小中风。它是指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一般以眩晕为主,每次发病的时间通常数秒钟、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最长不超过24h。往往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被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约有25%~40%患者在5年内将产生严重的脑梗死。近年来,笔者运用颈枕部密集刺治疗短暂性脑缺性眩晕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均为南京市三江门诊部患者,均符合短暂性脑缺血的西医诊断标准。患者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8±1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平均病程(3.81±0.5)年。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其中9例伴恶心、四肢无力、上肢发麻,5例CT显示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能按时接受治疗。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提出的有关该病的诊断标准拟定[1]。在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基础上,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摄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颈动脉I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1.3 排除标准 (1)脑动脉硬化症、小脑病变及眼源性、耳源性眩晕;(2)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的眩晕;(3)颈椎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6)精神病患者;(7)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令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重叠放在椅背上,额头放于重叠的手上,保证颈部向前弯曲度为45度左右。(1)枕部治疗:围绕风池、风府、天柱穴找阳性点(酸痛点、硬结点、条索),用华佗牌0.35mm×40mm一次性针灸针垂直枕骨骨面密集性针刺,针距2mm左右,一般一侧头枕部通常以阳性点为主刺点,以捻转提插手法为主,捻转幅度要大,频率要快,待针下有得气感时,再行缓慢提插2min[2]。(2)颈两侧部治疗:在C2~C7棘突旁开1.5cm~2cm进行针刺。用同样型号的针进行密集型针刺,手法以提插摆动结合为主,摆动幅度要大,与摇法的手法相似,针距4mm左右。间隔几针挂上艾柱,进行温和针灸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症状评分依据2002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症状眩晕按轻、中、重度,分别计2分、4分、6分。轻度为无视物旋转,时作时止,活动不受影响;中度为自觉眩晕并有自身旋转,活动受影响,但能坚持工作;重度为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或视物旋转感,活动严重影响,难以胜任工作。次症为耳鸣、恶心、呕吐、眼部症状、手脚麻木无力、失眠、健忘,根据有无症状分别记1分、0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恢复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征基本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减弱,基本能从事日常轻工作;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阳性体征无变化,不能从事正常工作,日常生活受影响。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症状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本组54例中,治愈22例,占40.7%;显效24例,占44.4%;有效5例,占9.3%;无效3例,占5.6%。总有效率94.4%。54例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为(9.34±1.40)分,治疗后为(3.27±0.82)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4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头晕主要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将单纯性头晕患者与健康者的颈、椎动脉运用多普勒超声血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头晕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椎动脉血流参数确实有显著差异,在分组比较中,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径明显低于正常人群,阻力指数(RI)则高于正常人群[4-5]。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会影响到大脑三分之一的神经元功能,包括小脑的平衡功能及整个脊髓血营养的供应。如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就可能导致脑梗死,发生中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主要与椎动脉临近的软组织及其行走方式有关。从解剖角度讲,椎动脉发源于锁骨下动脉,分为椎前段、横突段、寰椎段、颅内段4段。其中横突段与寰椎段可出现矢状位走形迂曲卡压,导致血流指标改变,进而引起椎-基底部供血不足的头晕症状。而导致血管发生迂曲卡压的原因主要与它临近的椎枕肌发生不对称性劳损有关,使长期的软组织劳损局部产生痉挛、缺血、淤积等慢性无菌性炎症,或者多次损伤在椎动脉穿行处发生纤维化、机化、粘连、疤痕等病理变化,就会对此处的椎动脉产生卡压,加之长期的不对称力失衡的牵拉,寰枕关节错位,椎动脉发生扭曲,因此供应大脑的血液就会出现不足。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性眩晕,主要对椎周肌群,颈后肌群进行松解即可。

笔者认为密集刺的优势可概括为:(1)毫针的针尖是有面积的,毫针针身的横断面也是有面积的,因此,现代毫针虽然很细,但是毫针对软组织的作用也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形的“面”,尽管这个面很小,但也必然造成一定的组织离断,对软组织也具有切割松解作用。所以用密集刺,可以扩大毫针作用在组织上的松解面积,以达到彻底松解。(2)虽然是密集刺,毕竟毫针很细,一般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3)颈部用密集温针法,这种温热刺激还可以消除因劳损产生的无菌性炎症[6],研究发现温和灸还具有良好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7]。又有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脑缺血病变局部的脑血流,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不同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上针刺可以减轻脑水肿,改善缺血大脑的微循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缺血性损伤,对缺血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元的修复[8]。由此可见,密集刺结合温针治疗脑缺血,除了软组织松解作用外,可能与它能够调节血脂、改善血流、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关。

笔者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利用针灸进行 “颈枕部密集刺”的针刺治疗首先能将枕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痉挛、挛缩、硬结、条索等病理性病灶进行彻底松解,以松治晕;其次通过针刺、温针灸能激发机体对缺血组织进行修复,能有效消除无菌性炎症产物,即可取得满意疗效;再者“密集刺”可以纠正因软组织挛缩后颈椎两边拉应力失衡引起的小关节错位,密集刺逐渐松解了紧张痉挛的颈后肌群,解除了过度劳损一侧的拉应力,调整了颈椎应力的平衡,慢慢恢复错位,故疗效能得以巩固。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头晕应当被高度重视,若久延之,易导致缺血性脑中风。若在未病之先,遏制短暂的小中风,则可很好地预防大中风,即古人所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未病之前,仅皮肉为害,经络未伤,此时密集针刺,松筋肉,畅瘀滞,促血流,强免疫,自可免患。

[1]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

[2] 沈特立.捻转补泻之我见.中国针灸,2014,34(1):4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4] 李桂英,金琪美,张佩华,等.头晕或眩晕患者超声检测椎动脉异常变化相关性分析.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73

[5] 赵长林,朱玉红,刁晓晴,等.头晕患者的颈、椎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分析.中国厂矿医学,2005,18(2):172

[6]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文汇出版社,2009:259

[7] 蔡海虹,王玲玲,蒋劲峰,等.温和灸对动脉硬化家兔CD40-CD40L轴的影响.中国针灸,2014,34(1):55

[8] 梁晖,张益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中医杂志,2010,51(10):912

编辑:华 由 王沁凯

R743.310.5

A

1672-397X(2015)08-0061-02

赵小文(1986—),男,硕士研究生,针灸推拿学专业。

董勤,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ling6112@126.com

2014-11-03

猜你喜欢

枕部密集短暂性
耕地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密集恐惧症
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全球导航四大系统密集发射卫星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在后颅窝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欧盟等一大波家电新标准密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