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环境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015-04-15本刊编委会

精品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文明法治

█本刊编委会

加强环境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本刊编委会

一般认为,生态就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对于文明,《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实际上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生态文明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指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指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而环境法治作为一种环境治理方式,环境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我国,长期以来,以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以苏南地区为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偏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化工、纺织印染、火电、造纸、制革、冶金、食品制造、电镀等14类污染程度较高行业的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60%左右,而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达到全省工业中排放量70%以上。同时,面对企业转型升级压力,江苏省内一些“五小”企业为压低成本,牟取暴利而违法生产,大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加上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具有隐蔽性、长期性、间接性等特点,难以准确评估,并且对被污染环境的治理、修复周期长,使生态系统产生恶性循环,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如何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继续保持区域内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乎人民的福祉安康、关乎民族的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可回避、不可或缺的长远大计。在新的历史时期,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维护良好生态安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地、草、畜、林、水、气候、防灾、资金、政策、环境保护、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教育科技、劳动就业、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但无疑,法治化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更进一步彰显了“法治”之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文明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对不文明说“不”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