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探究

2015-04-15耿希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双向建构主义

耿希峰 ,颜 英,陈 新

(佳木斯大学 a.教育科学学院;b.教务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探究

耿希峰a,颜 英a,陈 新b

(佳木斯大学 a.教育科学学院;b.教务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开展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揭示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并阐释了这一模式对教师与学生的意义。

“双向建构”;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

开展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是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出的“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的重要举措。如何使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建立一种新型的“双向建构”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一、建构主义思想与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关系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观点的基础。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强调让学习者借助原有知识经验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而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既不能从教师那里简单接受,也不能由教师进行简单灌输来实现,这种建构必须由学习者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分析和理解,揭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因此,这种建构本身就蕴含了研究的意义,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具有了研究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课程学习从学习内容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专题进行研究,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的学习活动;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引入相关研究专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教学。这种学习和教学都强调以专题研究为核心,通过研究揭示新知识的意义及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可见,只有通过研究才能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具体表现。

二、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的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虽然都蕴含着通过研究来建构知识的意义,但这种建构单纯指对学生的建构,是一种单向的建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通过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对本科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目的就是要借助研究来实现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双向建构”,其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双向建构”教学模式中学与教的依存关系是双向建构。“现代教育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1]。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受制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往的教学改革之所以在实践中成效不显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只注重教的改革,而没有注重学的改革,这样导致教师的教脱离了学生学的实际,没有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很难取得效果。在本科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实现二者关系的“双向建构”,即开展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性教学建构起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推动研究性教学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双向作用的关系。

另一方面,“双向建构”教学模式中学与教的反馈影响是双向建构。传统的教学更多体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对教师来说是“机械灌输”,对学生来说是“被动接受”,其过程很少有反馈。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明显不同,它们都是借助于问题研究来实现知识的建构,这种过程具有更多的反馈性,而且是一种双向反馈。教师通过研究性教学将问题反馈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其独立研究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使学生建构起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将疑问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去思考和研究,进而改进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不断互动讨论使教师逐步建构起研究性的教学方式。

三、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的特点

1.发挥主动性

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的实现和主导作用的发挥都在于双方主动性的调动。长期以来,高校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成了一句空话。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不是一种知识的简单传递和接受过程,它需要双方充分发挥主动性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师要主动思考教学,改变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要主动形成研究意识,主动对学习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与思考,进而建构知识意义。

2.强化问题性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事实性知识,学生获得了多少对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它需要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进行知识的传递,没有问题作为依托,研究也就落了空。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并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使学习变成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要结合教学不断地设置问题,引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研究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建构。

3.注重过程性

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结论,重结论是必要的,但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什么方式获得的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所探讨的问题不是定论,它需要学生从不同认知角度,展开多种思维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来理解和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正是在这种思维的交锋中来获得结论,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可见,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

4.强调参与性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不是学生或教师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双方积极的参与和密切的配合,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和自由的氛围,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参与首先要求双方是全身心的参与,既有认知与思维的参与,也有情感与个性的参与;其次要求双方是全过程的参与,不是单纯某个具体环节的参与,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从研究讨论到形成结论,都需要双方的参与配合。

四、构建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的意义

构建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与教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首先,改变了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不良认知。传统教学中,学生认为知识怎么讲授那是教师的事情,反正你怎么讲我就怎么听,只要把教师所讲的都记住就算达到目的,很少怀疑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而形成只要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算学习上的成功的不良认知。通过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学生认识到教师所讲授的和自己所接受的知识都不是最终的结论,其真正的意义需要自己发动思维去积极探究才能建构起来,如果不以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去回应教师的研究性教学,那么就会使自己的学习游离于教学之外,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巩固,更谈不上知识的应用。

其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情感体验。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有好奇心,要能感觉到乐趣,而好奇心的产生,乐趣的由来只有真正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才能体验到。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感觉学习很枯燥乏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而体验到乐趣。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就是要通过不确定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身入其中,引发其认知上的不平衡,激发其探究的欲望,通过思维上的碰撞,激起探索与发现真理的热情,在讨论与研究中丰富认知,开拓思路,体验知识发现与创造的积极情感。

2.对教师的意义

首先,加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多少年来,进行高校教学改革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所有的高校和教师也都在积极进行着教学改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而这些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多少成效,又能在多少高校得到推广和应用,确实是值得反思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改革缺少针对性,即缺少学生实际学习方式的针对性。长久以来,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单纯改变“教”,根本或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改革只能是理论上完善,实践中单干,最后变成教师的一厢情愿。“双向建构”教学模式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首先要以推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前提,始终强调学习与教学的双向影响,教师的教学改革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进行。

其次,提高了教师自身研究的实效性。教学与研究就好比高校教师的两条腿一样,只有两条腿都健康,走起路来才会平稳,表现为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不管那条腿不健康,走起路来都会不稳,表现为教学与研究的相互脱离,教学不能为研究提供养分,研究不能为教学提供支持。很多教师的科研与教研成果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发挥作用,原因就在于这些成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实际,成为一种理论上的形而上。“双向建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针对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进而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3]赵晓霞.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2006(5).

[4]耿希峰,马丽枝,曲贵海. 教学型大学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责任编辑:田丽华]

2015-01-12

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双向建构’教学模式研究”(JYB2011-012)

耿希峰(1972-),男,黑龙江通河人,硕士,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G642

A

1007-9882(2015)02-0180-03

猜你喜欢

研究性双向建构主义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