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数字化发展探析
2015-04-15陈益芳
陈益芳
(福建农林大学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2)
高等学校教材数字化发展探析
陈益芳
(福建农林大学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2)
概括数字出版与数字化教材的现状,阐述数字化教材具有的优势,分析影响数字化教材发展的原因,提出高校数字化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数字化教材模式,最后阐述在高校教材数字化进程中,教材管理部门应做好的准备。
高校;数字出版;数字化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普及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数字化教材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数字出版与数字化教材现状分析
1.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 “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2009年数字出版业产值超过750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1],这意味着在目前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传统出版业正受到数字出版技术的挑战。2006年至2009年数字出版业产值分别为213亿、362亿、530亿和799亿,2009年产值是2006年近4倍[2],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随着数字化教材的发展,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并行已成必然趋势,数字化给出版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2.在教材领域,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引用威廉·E·卡斯多夫的话,“几乎所有的出版都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了,无论最后他是以纸质的方式还是以电子的方式来展示内容。但细化到某类出版,则有他自己数字化的形式与道路,像学术期刊出版商,他们已经在数字化出版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将开始放弃印刷出版了,其他的,如报纸出版商,他们集中精力整合印刷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工作流程,还有的则更加关注数字化生产技术,如商品目录出版商和流行杂志出版商;电子书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一点对教材出版商和学术出版商来说尤其如此,但它仍然处于实验阶段。”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字化出版的现状,且指出,在教材领域,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但在出版巨头聚集的英美两国,对数字化教材的探索已经成果初现[3]。与外国教材出版业相比较,我国的数字教材的量和质两者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4]。
3.国内数字化教材应用发展进程较国外慢得多。一方面,近年来国外数字教材整体技术得到了持续改进,以及国外熟悉英特网的一代人逐渐步入大中小学。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国家在良好的著作权的保护下,从而使数字教材的应用和发展呈现出激增的潜力。英国,美国大学教科书出版商已经进入了数字发行领域,更多地给师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购书选择。目前,国内大部分教材都配有不同形式的数字版教材和教辅,但多采用光盘形式。在国外发展比较迅速的在线学习出版模式,在国内也已经起步[5]。虽然许多学者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实质性的探讨,从中或多或少涉及专业教育的某些层面,但是教学课程信息与教参资源的实时互通和“教”“参”“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国内较为少见,尤其是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创新人才培养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
4.调查表明,如果大学教科书数字化达50%,学生很愿意购买iPad。根据阿比林(Abilene)基督教大学的一份调查表明:“在使用了大约三周的iPad后,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一半的大学教科书能够数字化,他们很愿意购买iPad。”根据德克萨斯大学亚当斯教学中心的移动学习研究员斯科特·帕金斯(Scott Perkins)的调查,经过一学期的试验测试,被调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发生同样的结果;当比较各种数字教材格式时,学生们倾向于采用模仿纸质教材样式的一侧向另一侧翻页,而不是从上到下拖动阅读[6-7]。
5.教材的数字化趋势逐渐明朗。201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宣布在该州取消纸质教材。同时,一种新型的电子阅读器——Kindle DX由亚马逊推出,主要针对高校市场,并与多家高校和大学出版商达成合作关系。2011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重大工程项目。种种趋势表明,教材的数字化趋势逐渐明朗。
6.基于数字终端的无纸化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势在必行。2010年7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说:“数字出版的本质是使传统出版过程中分类、整理和处理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更方便、合理、规范,从而使人类的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范围变大、速度变快、效能提高。中外出版业应共同努力,互相学习借鉴,探寻不同出版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模式。[8-9]”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而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化时代背景下,将一切围绕信息和资讯而产生的增值价值都将通过越来越具体的环节去实现,从信息服务层面上开拓新领域才是数字化教材出版商获取竞争优势的新突破口[10]。除了在教材中提供文字、静态图片、图表等形态信息以外,还必须加入动画、视频、音频、流媒体图表等新形态以形成数字化信息资讯服务。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数字化信息革命正在高歌猛进。建立基于数字终端的无纸化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以及数字化教材建设势在必行。
二、数字化教材具有独特的优势
1.具有经济性、便捷性、环保性。纸质教材印刷成本高,运输和存储费用更高,内容数字化之后,不再需要印刷、装订、运输、存储等费用,也没有退货的压力和风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师生可以自行选择所需内容,按需订制。作为出版社,这种数字化教材形式让教材订制与购买执行起来非常方便。数字教材因其传播载体的特殊性,可以减少纸质教材所产生的资源消耗,符合社会环保潮流。
2.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数字化教材,通过人机互动,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与学习速度等来加以学习。不但能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学习途径、教学速度及与深度等选择,而且能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利用电脑的记录储存功能, 能够跟踪学生的操作活动(如互动操作细节、时间、浏览项目、正确与错误答题的次数等)。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状况的相关信息,针对个别或整体成果加以分析,做为今后改进学习的依据。
3.数字化教材信息多元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字化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学直观的视频、音频、动画、图、文等表现形式,多维度、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方便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使原本枯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
4.为师生提供互动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网络化互动教学平台的建立,为师生提供全新的施教与学习环境,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互动平台,方便快捷地实现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
5.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从教室、校园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资源共享不但解决了重复劳动的问题,而且解决有的地区因教育资源不足所带来的困难,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
6.使教材“按需印刷”成为可能。纸质教材的制版和印刷成本较高,使得印数少时亏本,印数多时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造成利润下降。而数字印刷“一张起印,张张不同”的特点使得“按需印刷”成为可能,数字化教材采用数码印刷,其快速(输出快速、制作快速、服务快速)、按需(时间按需、地点按需、需求按需)、可变(需求可变、内容可变)、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服务个性化)的特点,将教材多元化和多层次化,进行特殊需求的印刷,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受众的需求。
三、阻碍数字化教材发展的原因
为什么高校数字化教材进程缓慢?除了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和资金支持外,更有来自师生、出版社、高校自身等等绪多方面的原因。
1.人们多年来的学习习惯。相对于阅读终端来说,一些年龄较大老师一般不太习惯,人们认为纸质教材更健康,习惯于在纸质教材上阅读。各种阅读终端可能存在福射或损害视力等现象,且易受客观条件限制,如网络、电、阅读终端设备等。
2.出版商习惯于现有成熟的纸质出版盈利模式。数字化教材起步阶段需有大量的财务物力来支撑,对编审队伍信息化技术要求高,而经济效益又不能很快显现;大量的教材数字化后必然使得上游印刷利润减少,且现有的对纸质教材的营销利润也将减少。
3.高校教材选用方式单一,老师授课方式缺乏创新。高校教材选用原则上是由教研室、系集体讨论决定,但实际上往往由任课教师选择后就进入课堂。同时,老师个人的教学内容教案也有习惯性延续的因素,数字化教材使得老师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让一些老教师接纳并适应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教学是个大考验。
4.技术标准不统一问题。如编码标准化,元数据标准化,作品格式标准化等。目前数字图书的格式和终端阅读器存在很多种类,缺乏行业标准是造成信息不能共享、消费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
5.数字化教材价格模式还未确定,尚未有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被市场所接受。数字教材出版涉及多方利益,相关网络运营商、出版商、作者、电子阅读器商家等,假如一个环节的利益不保,必将阻碍数字化教材发展。要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首先要建立一种合理合法的盈利模式,这是很重要的因素。
四、高校教材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版权问题。对于纸质教材,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但就数字教材这种新生事物尚未做到细致规范,网络侵权认定难、取证难、网络维权成本高,这在某程度上打击了教材数字化出版的积极性。版权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与出版社和网络出版商的权益,二是作品在网络传播中版权保护问题。因此,版权保护机制该如何健全,已成为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2.版本多变问题。数字教材的形式灵活,内容可以随时补充、更新,篇、章、段、行可能会改动,教材的页码也会变动,这给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时带来一定的麻烦,个性化越强,挑战就越大。
3.要求出版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知识双重能力。对于教材数字化出版方式,需要知识复合型的编审,要求原先习惯于文字编辑的编审人员同时要具备编辑在线学习工具的能力,编辑流程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即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内容,也能知道用数字化的手段把知识内容最有效地呈现给读者,通过图片、音像、动画、网络等多种媒体最佳地向读者表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和制作方法是决定数字化教材能否成功的基石。
4.教材数字化的核心问题: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平台,整合教材,开发立体化教材,由单向、静态的教材向具有交互功能、动态的数字化教材过渡;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资源从分散到集成、建设方式从封闭转变成开放、从单一的产品生产转变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4]。出版社要从以教材开发为核心转向以提供基于教材资源的增值服务为核心[11],把教材送到读者手里不是服务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5]。师生的需求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所以服务将延续到读者的整个学习期间,要为师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对读者使用教材时的疑问解答、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资料补充、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等等。因此,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售前咨询和演示材料的需求,实现用户对教材产品个性化订制、教材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等功能[5]。
五、数字化教材模式设想
1.电子书包——随时随地学习模式。采用“服务平台+教育内容+移动终端”的模式构建电子书包[12]。数字教材代替传统纸质教材,学生通过各种终端阅读器进行阅读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到数字教材内容,且有批注、笔记等实用功能,可以开展有如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实现在线同步答疑,在线考评等目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2.云教学模式。即移动图书馆引入课堂探索云教学模式:通过分别访问移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与下载图书馆馆藏各种数字文献。此外,通过学术视频客户端软件,可以在线播放和下载名师课堂教学视频。从而实现第一课堂教学文献资源与第二课堂教学文献资源实时有机结合。
3.无校园模式——教学资源整体数字化。搭建与数字化教材相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在线教学流程,读者可以在家,只要在有网络的任何地方即可接受学校教育,即产生无校园模式[13]。
六、在高校教材数字化进程中,教材管理部门的应对手段转型
数字教材要取代纸质教材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者并存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为此,教材管理部门应在技术、人员配备、部门结构上早做准备。
1.创新教材建设理念。高等教育进入数字化时代,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传统纸质教材介质逐渐转变为纸质和数字化相结合的形式。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同时,须顺应这种转变,为师生提供优良的数字学习环境,不单是教学内容的数字化,还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数字教学平台的建立。
2.做好本校不同学科教材的数字化服务,教材数字化使得出版与需求将结合更紧密。汲取多年来纸质教材建设与出版的经验,并运用于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建设中,争取占领数字化教材的客源市场。
3考虑数字化教材供应与销售问题。在稳定纸质教材传统服务模式与销售的同时,提早探索教材数字化方式的供应与销售模式,成为数字教材的供应和服务部门,否则出版社可能替代现在教材科的发行功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流媒体等技术,使大量“微服务”紧跟而上。
4.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引导教师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1]中国社科院.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3):70.
[2]史爱萍.职教类教材数字出版研究[J].职业,2010(11):127-128.
[3]张洪艳.探索教材数字化道路[J].出版参考,2010(19):8-10.
[4]吉玲.教材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及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5):140-141.
[5]夏之翠.我国数字化教材未来发展浅析[J].出版广角,2010(12):54-55.
[6]黛安·舒夫霍斯.ipad在大学中的试用效果[EB/OL].[2011年7月25日]. 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4418.
[7] 高等教育数字出版信息简报(第1期)-百度文库 [EB/OL].[2012年9月9日]. http://wenku.baidu.c.
[8]冯文礼.共同探寻数字出版发展模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7-07(02).
[9]宗俊峰.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J].现代出版,2011(1):21-24.
[10]王丹丹,牛晓宏.高校教材的数字化服务营销方式研究[J].今传媒,2011(2):65-66.
[11]余胜泉.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3):10-16.
[12]吕慎.高校教材数字化路向何方[N].中华读书报,2010-11-10(09).
[13]马新年.数字化教材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J].计算机时代,2013(4):46-47.
[责任编辑:田丽华]
2015-01-16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教材开发应用研究与试验”(NKJ201202019)
陈益芳(1975-),女,福建仙游人,硕士,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G237.6; G423.3
A
1007-9882(2015)02-01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