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以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为例

2015-07-01杨金铭赵景会李锦莲薛春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导师制

杨金铭,赵景会,李锦莲,薛春梅

(佳木斯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关于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以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为例

杨金铭,赵景会,李锦莲,薛春梅

(佳木斯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本文以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为例,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本科生导师制有效的运行。

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UTS)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是指由专业水平高、品德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可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是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为贯彻实施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于2013年10月在2012级学生中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笔者旨在通过对佳木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取得的初步成效,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1 佳木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掌握教师和学生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需求和想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导师制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在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部分专任教师和2012级本科学生。

表1 参与问卷的学生情况调查

表2 参与问卷的教师情况调查

1.2 调查内容

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版本,教师问卷有23题,学生问卷有26题。两份问卷分别包括对导师制认识、实施效果评价、指导内容、师生联系、导师制相关内容和意见建议六个方面。

1.3 调查结果

1.3.1 关于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问题

表3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情况调查

表3显示,认为有必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师、学生各占65.21%和71.07%,并且教师中针对担任导师工作持主动争取、积极配合和服从安排态度的合起来达到97.81%;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占58.69%;认为有助于师生交往的次之,占52.17%;认为能够辅助学业的排在第三位,占47.82%。学生认为有助于师生交往的占66.78%,排在第一位;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占60.71%;认为能够辅助学业的占60%。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师生中支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占大多数,且绝大多数教师对导师制工作持积极态度,有着很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实行导师制的意义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把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师生交往和能够辅助学业三个方面排在了前三位,师生的认识是一致的,同时,也是我们实行导师制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差异教育方面。另外,学生把有助于师生交往排在第一位,说明学生有与老师多沟通交流的愿望。

1.3.2 关于对实施效果的评价

表4 对实施效果的评价情况调查

表4显示,对于实施效果评价为不好和很差的教师和学生仅占6.52 %和9.28%,对导师工作持肯定态度的学生达到79.9%,说明师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总体上持满意态度;在影响导师制实施效果上,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师生双方都有责任,学生占46.80%,教师达到80.42%。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上,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时间不充裕,在这两方面师生的认识是一致的。同时,学生中有40%的人认为实施效果不理想主要责任在于学生、33.21%的认为自己不积极,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学生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能够主动担责,正确评价自我,也表明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和主动意识,是更好开展导师制工作的积极因素。

1.3.3 关于指导内容

表5 关于指导内容情况调查

表5显示,学生认为应该在学习方面加强指导的为多数,占67.14%,其他依次为科研及人生规划,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多在于学习方法、考研、就业、“三观”的正确树立。总体上看,导师们计划开展的和实际开展的是一致的,同时也是多数学生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中所期望得到的帮助。在指导途径上,多数教师认为是参与导师科研、个别辅导,学生认为较有效地途径为指导社会实践和小型研讨会。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和学生的想法有些出入。但指导途径不是绝对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因人因事而去做合理的选择。在收获上,学生认为在专业学习和心理疏导两个方面收获最大,认为在各种考试指导和科研指导上帮助不多。

1.3.4 关于师生联系

表6 关于师生联系调查

表6显示,在师生关系上,希望成为朋友且感到关系融洽的的占绝大多数,学生占54.54 %,教师达到89.13 %;在交流频率上,学生的期望与导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基本一致;在交流方式上,导师们采取较多的面对面的方式也是多数学生喜欢的,同时师生都希望各种方式兼而有之;在相互联系的主动性问题上,教师认为学生主动的仅占2.17 %,学生认为自己主动的仅占11.42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动作用发挥要远远高于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希望得到导师帮助的占78.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导师是信赖和依赖的。

1.3.5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

表7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调查

表7显示,在带教人数上,教师和学生均认为一位导师指导1-3名学生较合适;学生和教师对导师选择方式的意见比较一致,65.35%的学生和80.43%的教师都赞成采用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导师和学生关系;在选择导师时学生考虑导师责任心与品德方面的最多,在对导师工作效果的评价依据上,学生和教师也都认为主要是工作责任心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最看重的是导师的责任心和品德。

2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搭建了师生充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导学”关系建立

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大课堂的点对面的教育,而导师制的实行,师生间形成点对点交流,这就开辟了新的教书育人渠道,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促膝而谈的过程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成绩,从而初步建立了和谐、愉快的 “导学”关系。据统计,实行导师制一年来,2012级学生四级过级率提高8.64个百分点,六级过级率提高4个百分点,补考率下降11个百分点。

2.2 激发学生潜质,因材施教,培养了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导师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有针对性的制订学习计划,实施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在潜质,进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导师们带领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据统计,实行导师制一年来,2012级学生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5项,其中获省级项目3项,校长基金项目1项,校科技创新及创业训练项目21项,涉及学生150人,占2012级学生总数的50以上%;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20项,其中,国家级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优胜奖4项,省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学生65人,占2012级学生总数的23%。

2.3 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师生对接后,有的学生跟随导师进入实验室做一些自主设计实验,有的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学会了查阅文献、学会了使用CAD绘图软件和ChemDraw化学软件、学会了制作PPT、学会了撰写科研立项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同时学生涉猎了很多陌生领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显著提升。

2.4 教学相长,促进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普遍提高

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们感到了责任和压力,从而敦促教师多学习、多反思,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同时,导师制的实施也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利于师德建设工作。

由此可见,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着重要意义。

3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客观方面,时间、场地、经费、设施等直接影响导师制实施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因为教学和科研任务十分繁重,学生也因为疲于上课,导致时间问题成为限制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的主要障碍。同时,场地、经费、设施等硬件设施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实施效果。

3.2 主观方面,部分师生对导师制工作缺乏高度的“认同”

部分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负担重,加之有畏难情绪,导致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乏主动提问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导致自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

3.3 管理制度及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院对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非常重视,但对导师制的实行缺乏过程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本科生导师履行自身职责,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酬劳。可见,学校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本科生导师激励机制和系统评价的体系,使导师制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

3.4 师资力量不足,优秀导师资源缺乏

学校师资力量缺乏,没有足够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使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指导任务过重,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指导工作,指导质量无法保证。导师资源有限,优秀本科生导师不足是进一步开展本科导师工作的主要困难。

4 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4.1 完善管理措施,促进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首先,学校应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范畴,出台措施,形成制度;其次,本科生导师工作应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得到认可,并体现在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称及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和津贴发放等方面。第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保证实施效果,扩大本科生导师制在学校中的影响。针对工作职责、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议、导师自评和学院评定等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4.2 坚持做好双向选择,增强师生对导师制及彼此的认同

师生间的双向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对导师的学历、职称,尤其是专业方向、科研领域及优势等方面在学生中要进行广泛宣传,使学生对导师能够全面了解,进而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去选择导师。其次,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长学生工作部门要对学生进行总结分类,并向导师做以介绍,使导师对学生的情况也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师生间相互了解后,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向选择。真正的双向选择首先能够增加师生间的认同,对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热情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自然而然的会保证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从而增加对导师制工作的认同。

4.3 加强对导师的业务培训

导师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工作的内容、工作技巧和方法、心理辅导知识、各种规章制度等。具体言之,在思想引导方而,一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二要引导生如何做事,要求导师学会用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学生;在专业辅导方而,要求导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开发学生潜质,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保证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在生活指导方而,要求导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自信心;在心理疏导方而,要求导师认真观察,用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之上的正确态度与巧妙方法及时疏导,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科生导师制是现代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也是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具体措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同时,正如我们调查所发现,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而正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1]德措毛,李宗仁,赵静,巨霞. 青海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试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3):92-98.

[2]工建方,吴文健,满亚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1):44-46.

[3]梁鹏.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54-55.

[4] 孙全平,刘远伟,李建农.教学型本科院校导师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 (1):50-53.

[责任编辑:田丽华]

2015-01-1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GJZ201301034)

杨金铭(1975-),男,黑龙江依兰人,硕士,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5

A

1007-9882(2015)02-0171-04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导师制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HSCCC-ELSD法分离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
湖北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旋覆花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