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常用会意字来源试析
2015-07-01张莹莹
张莹莹
(福建师范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现代常用会意字来源试析
张莹莹
(福建师范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文章考察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汉字,通过对现代字形进行寻根溯源和结构分析,筛选得出现代会意字308个。同时根据现代会意字的历史发展来源,将其分成四类:传承型会意字、演变型会意字、讹变型会意字和改造型会意字。
现代汉字;会意字;传承型;演变型;讹变型;改造型
一、现代会意字的相关研究
(一)现代汉字研究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及其成果是汉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有光先生明确指出“‘汉字学’可以分为:历史汉字学、现代汉字学和广义汉字学。包括这三部分的汉字学才是完整的汉字学。”[1]苏培成先生也认为现代汉字学方兴未艾。[2]而且现代汉字研究对汉字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汉字学的研究不全面不深入,汉字教学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研究现代汉字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现代汉字,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现代汉字就是现代汉语用字,也就是记录现代汉语使用的字。这种观点以周有光先生为代表,他说:“古今通用的和现代通用的汉字归入现代汉字,文言古语用而规范化的普通话不用的汉字归入文言古语专用字,这就是汉字断代。”[3]另一种看法以费锦昌先生为代表,他认为,“现代汉字是指汉字发展史中现代阶段所使用的汉字,它是跟‘古代汉字’、‘近代汉字’相对应的一个术语。”[4]苏培成先生早期支持第二种观点,但后来发生转变。这两种看法的不同主要在于给汉字分类所用的标准不同。第一种根据汉字记录的是什么语言,而第二种根据汉字形体和结构的发展演变。
本文认为在分析现代汉字的造字结构时,应立足于现代楷书规范字形,而不是古字形或者如异体、俗体等其他字形。就现状而言,甚至可以只立足于简化后的规范汉字。但立足于现代字形并不代表可以完全抛开古字形,摒弃源流,随意说解。
(二)现代会意字的界定
会意字是汉字表意性和理据性的典型代表,因此对会意字的研究也就具有特别的意义。但研究现代会意字的前提就是确定什么是现代会意字,哪些现代是会意字。
传统文字学分析造字结构主要运用“六书”理论,即将汉字构形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中的“会意”指的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但是六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现代汉字。分析现代汉字会发现,大量传统的意符、音符已经失去表意、表音的作用而成为记号,因此“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5]因此,本文认为由意符组合构成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苏培成先生根据意符、音符和记号的组合关系,将现代汉字的造字结构划分为七大类:“1.独体表意字。这一类大体相当于传统文学中的“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指事字。2.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主要来自古代的会意字。有的是古代形声字简化而成的简化字。3.形声字。主要来自古代的形声字。4.半意符半记号字。由意符和记号构成。多数来自古代的形声字,形声字的音符失去表音作用,变成了记号。有的来自会意字,会意字中有的意符不再表意,变成了记号。例如宿、妇。5.半音符半记号字。由音符和记号构成。古代形声字的意符推动表意作用成为记号,就成了这类字。6.独体记号字。有的来自古代象形字,如日月山水。有的来自古代会意字。例如:及、之。有的是现代简化字中的草书楷化字,如书、为、专、农。 7.合体记号字。古代的意符、音符失去表意、表音的作用,就成为记号。如燕、射、特、泰。”[6]这里的会意字与传统的会意字内涵大体相近,但是外延大不相同。”
因为从会意字的发展演变看,传统会意字的构形与所表示的意义都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分化。有的完全保持着会意理据的仍属于会意字;有的部分意符失去表意作用而成为半意符半记号字;而有的所有意符都丧失表意功能则沦为独体记号字或合体记号字。因此这种看法是符合事实的,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但在穷尽性分类的实际操作中要断定一个字是否仍属于会意字并不容易,因为意符是否仍具有表意功能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我们希望慎重地看待每个字的演变过程和所处的演变链条位置,而这要依托于源流的追溯,才能避免对有些会意字不知其然,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避免指鹿为马,误将非会意字看作会意字,甚至随意说解。
二、会意字的源流分析
本研究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制定的《现代汉字常用字表》[7](1988)的3500个常用汉字的现代字形为研究对象,逐一对其来源进行探析,希望通过追溯源流和分析现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现代会意字的情况。
在溯源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考了《字源》(李学勤主编2012)[8]、《现代常用汉字溯源字典》(杨敦伟编2012)[9]等。字形演变情况主要根据《字源》。《字源》收录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六千余字,每个字详细列出在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说文》、楷书等各种字样,整个字形结构的源流演变过程一目了然。如“阴”(P1256)、“兵”(P202)。
通过溯源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判定为现代会意字:
(一)部件形体和字形结构都基本不变。如“林”(P544):
“林”字从古至今天皆为左右结构,从双木,虽然笔形特点有些改变,象形性大大减弱,但部件形体和字形结构都没有变化,因此,现代“林”字仍然是典型的会意字。
(二)形符已演变为意符但字形结构基本不变。
这包括演变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变化和人为的规定所形成的类推变化(隶变和简化)。前者如“取”(P244),后者如“闲”(P1043):
“取”和“闲”字的字形结构都没有任何变化。但“取”的构成部件“耳”和“又(手)”已经从分别像耳、像手的形符转变为不再象形但仍表意的义符;“闲”字也因“门”简化为“门”而类推成“闲”,形体改变,但表意性不变。因此也都还是会意字。
(三)在古文字中就已经由非会意字演变为会意字。如“冰”(P1020):
“冰”在商周时期为象形字,像冰凌之形,但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演变为会意字,形体也产生了变化,但其部件的表意性依旧相当明显,因此也属于会意字。
(四)在古文字中形体和理据发生变化,但同为会意字,现代汉字继承其理据的。如“折”(P55):
“折”字甲骨文从斤从断木,会以斧斤断木之意,后讹为从手从斤的“折”字,理据发生改变,但会意性质特点不变,仍为会意字。
(五)在古文字中会意理据基本不变,但到了现代汉字,尤其是简化汉字对其进行理据重构,仍为会意字的。如“尘”(P870):
“尘”字本从三鹿从一土或二土,会鹿行扬尘之意。现代汉字经过理据重构简化成小土为尘,是典型的现代会意字。
(六)古会意字在字形结构演变过程中有所改变,甚至曾变为非会意字,但如今又恢复为会意字的。如“宝”(P659):
“宝”字甲骨文从宀从贝从玉,会屋中有珍宝之意。金文加上缶表声,成了形声字。而今简化为从宀从玉又恢复成会意字。
(七)原本并非会意字,但由于汉字现代简化汉字进行了理据重构而演变成为会意字。如“笔”(P230)
“笔”字本是从竹聿声的形声字,但现代汉字进行理据重构,简化为从竹从毛的会意字。
(八)古文字中为会意字,但由于字形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会意理据遭到破坏,但从整体来说又不宜直接归入记号字或其他的,仍暂定为会意。如“宿”(P661):
“宿”字古字形像人在屋中的席子上睡觉之形,但后来席子之形讹变为“百”,理据性遭到破坏,无法直接会意,也无法归入其他结构类型,如果简单归为记号字似乎又放弃了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可解说性,得不偿失,因此暂时列为会意字。
以上八种情况我们都已基本确定归入现代会意字,但还有些字我们如今仍无法确定。这些字从古文字到现代文字构形没有多大变化,但有的造字理据已经无从考证或有争议,有的原是形声字但到了现代汉字已经不再表声,或表声功能极弱,但构形上又能说得通的,我们倾向于列为会意兼形声。如“贫”字到底是会意字还是形声字多有争议;“跌”字虽为形声字,但作为现代汉字其部件已失去表音功能,反而可以有“失足为跌”的会意理据。对此,我们倾向于列为会意兼形声,但要穷尽地进行考证和论证,工作量极大,而且可能会存在较大主观性,加上需要考虑到系统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本文暂不讨论,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在溯源过程中我们发现20多个现代会意字和会意兼形声字(尖、歪、甭、泪、籽、耍、秤、烫、棉、您、伍、座、扩、繁、蚀、朋、寻、岔、掰、轰、姥、籽)《字源》中没有收录,因此我们主要参考《现代常用汉字溯源字典》。《现代常用汉字溯源字典》主要参考《说文》为主,引甲骨、籀文和经典字书并吸收了现代文字学研究成果,注意沿承古义,释明今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著作都给每个汉字按“旧六书”原则推定字形造字结构类型,分别列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会意兼形声五种类型。但这仅作为我们分析的参考,我们的分析立足于现代楷书规范字形,而不是古字形或其他,也就是说,我们的原则是以现代汉字字形为出发点,看现代字形结构与意义之间的会意理据是否成立。我们所说的会意字包括了会意字和会意兼形声字。
三、现代常用会意字的来源分析
总的来说,“现代汉字从来源说有三个部分,就是:自古代文言文传承下来的字,自古代白话文传承下来的字和现代新造字。”[10]现代会意字亦是如此。
通过对将3500个现代常用汉字的源流梳理,我们一共得出会意字及会意兼形声字308个。同时我们发现古文字中的会意字与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之间是一种部分交叉对应的情况。从古代的会意字来看,有一些构形仍完整地保留着会意的性质和特点,而有一些构形则已经部分丧失了会意的功能,还有一些更是完全演变成了形声字或记号字等非会意字。从现代的会意字角度来看,同样有一些来源于古代的会意字,有一些是近现代产生流传下来的,还有一些是新近创造的。具体地说,现代会意字的字形结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古文字中的会意字、古文字中的非会意字、近代产生的会意字、现代新造的会意字等。根据现代会意字的历史发展来源不同,我们将现代会意字分成四大类:传承型会意字、演变型会意字、讹变型会意字和改造型会意字。
(一)传承型会意字
传承型会意字指在字形演变过程中会意理据性得以稳定继承,会意的基本部件和组合方式基本不变,即现代字形保留了古会意字的整体空间结构和具体部件形态特点。这类会意字虽可能部件的笔画书写特征有所改变,但仍较完整地保留着表意功能。这是会意字字系统中历史最悠久的典型核心范畴,数量占会意字总数的一半。如林、休、析、伐、灾、安、看、名、从、品等。
(二)演变型会意字
演变型会意字主要是会意字的会意理据性基本不变,只是形符和义符之间出现替换或转变,有些因此与其他部件产生混同,表意性有所减弱,但因这些转变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类推性,因此仍在较大程度上地保留着会意字的理据特征和表意功能。 这在现代会意字中的数量也不少。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长期演变,部件形体特征虽然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地干扰而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具有规律性,因此仍然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如“北、比、化、此”等字中的人形变为“匕”;“有”等中的“肉”形变为“月”;“则”中“鼎”变为“贝”;“弄、共”等下部原为的双手的象形。
2.现代进行汉字简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类推性的简体字,如“闲、闷、间、闹、闯”等中的“门”变为“门”;“谜、谊、讨、设、”等中“言”变为“讠”;“贫、负”中的“贝”变为“贝”;“连、斩”中“车”变为“车”等。
3.是古代的会意字演变到现代的会意字其理据特征不变,只是具体的部件数量、书写有所简省,或形符替代为义符。如“轰、聂、雷、叠、枣”等。
(三)讹变型会意字
古代汉字中本为会意字,由于结构变化或部件变形而失去表意功能,而不能再直接进行会意分析,但经过源流追溯仍可解释其理据的,我们归为讹变型。其中由于结构变化的极少,如“乘”,而部件变形的占绝大多数,如“宿、寒、既、暴、益、典、断、鉴、奔”等。
(四)改造型会意字
改造型会意字主要有三种来源:
1.由原先的非会意字(主要是形声字)经过字形调整和理据重构而形成会意字。如“笔、灭、泪、岩、仙、宝、时、体、灶”等。
2.由原先的会意字经过理据重构而形成会意字。如“尘、孙”等。
3.原无此字,是后起新造的会意字,如“甭、籽”等。
总之,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总体数量并不大,仅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不到,但地位却很特别也很重要。四种类型的现代会意字中传承型和改造型的会意字为现代会意字中的典型成员,演变型会意字为次典型成员,讹变型会意字则已成为边缘成员。四种来源的会意字数量分布也不均匀,其中以传承型为主,演变型为次,讹变型再次,改造型最少。
[1]周有光.中国语文纵横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18.
[2]苏培成.方兴未艾的现代汉字学[M]//语言文字应用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2.
[3]周有光.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J]. 辞书研究,1984(4).
[4]费锦昌.现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J]. 语文建设,1990(4).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
[6]苏培成.现代汉字的理据性[M]//语言文字应用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9-22.
[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S].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8]李学勤. 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9]杨敦伟. 现代常用字溯源字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10]苏培成. 现代汉字的来源及其演变[M]//语言文字应用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44.
[责任编辑:黄儒敏]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会意字源流研究”(2013C088);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汉字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JB12062S)
张莹莹(1982-),女,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
H122
A
1007-9882(2015)02-01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