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增发的内生性与物价上涨:一个《资本论》的现代解释
2015-04-15赵向文
赵向文
(中共大同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山西 大同 037010)
货币增发的内生性与物价上涨:一个《资本论》的现代解释
赵向文
(中共大同市委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山西 大同 037010)
我国货币增发内生于经济体的结构中,这种内生性决定了货币主义政策的局限性,货币增发导致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传导过程。必须正确认识到我国的物价上涨和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是与我国的发展模式高度相关的。在政策的取向上,也必须坚持《资本论》的原则与方法论。
货币增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一、 《资本论》与货币增发的内生性
截止到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为42万亿元,M2余额为120万亿元,M2/GDP的比值为286%,2013年这一比值为194%。虽然M2与GDP的这一比值的科学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但是国内不少的媒体和经济学家依然用这一比值来说明我国的货币超发,并认为M2的超发是导致我国通胀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遏制通胀,就必须采用货币主义的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货币主义者坚信,一切通胀归根结底都是货币原因造成的,只要管住了货币,就管住了物价。但是在实际的经济体的表现来看,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管控物价的副作用非常大,每一次的紧缩都伴随着金融对实体经济控制力的加强、高利贷的泛滥、中小企业的倒闭和股市的大幅下挫。对此,货币主义者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批评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给出的药方也无非是私有化之类的陈词滥调。
货币主义隐含的逻辑就是货币的外生性,货币外生于经济体,货币供应量不是由经济体的因素(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决定,是货币当局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和一定的利率政策注入到经济体中的。从表面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和物价的高低存在一种反向关系,但这不过是叙述了一个现象而不是本质以及物价和货币之间的传导机制。只是把同义反复变为因果关系并且认为是一种理论。商品价格为什么上涨,因为货币价值贬值;商品价格为什么下跌,因为货币价值升值,货币主义的这种理论不过是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流行的通货学派的当代翻版而已。
马克思通过分析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指出货币是内生于商品流通中的。从现象上看起来,商品流通反而只是货币运动的结果,但是在事实上,货币运动只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商品流通直接赋予了货币以运动的形式,从不同的商品所有者之间不断的周转。货币在实现商品价格的时候,把商品从卖者手里转到了买着手里,同时自己也从买着手里到了卖着手中。商品形态的变化同时表现了商品本身和货币的双重运动,这个双重运动对商品来说包含着两个对立的过程,对于货币的运动只包含一个过程。对货币的需求量通过一定的经济规律、经济现象表达出来,使得货币当局相应地调整货币发行量,“货币不过是把已经在商品价格总额中观念地变现出来的金额实在地表现出来。”[1]137基于这种内生性的认识,马克思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销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只有认识到了货币是内生于经济体中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破解困扰货币主义者的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在M2充裕的情况下发生“钱荒”,同时又在M2/GDP的比值达到新高的时候,CPI不断下行;第二,“钱哪去了”,发行了这么多的货币,为什么到处都在缺钱;第三,货币发行量多,按照货币主义的逻辑就意味着利率低,但是为什么高利贷却如此盛行。其实,不过是货币主义者不知道“货币在一种形式上是通货,在另一种形式上是资本。”[2]50在“钱荒”的时候,市场缺乏的是作为支付和流通手段的通货,而不是资本。恰恰相反,在这个时候,市场充斥着过剩的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此时,商品和货币的对立性充分的显现出来,二者的转换出现了割断和对立。信用链条的中断,使得对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需求异常的强烈,“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对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会出现。所以乍看起来,好象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2]555同时,债务的支付也需要大量的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而不是用作资本的货币,这部分货币的投入并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接受贷款是为了支付,而不是为了购买,是为了结束旧的交易,而不是为了开始新的交易。”[2]520正是由于货币对经济体的内生性,所以马克思指出“在货币市场的作为危机表现出来的,实际上不过是表现生产过程和在生产过程本身的失常。”[3]254
二 、我国货币增发的内生性
我国的M2增速远高于GDP增速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多年,货币对经济体的内生性决定了央行的增发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体对货币的巨大渴求。只有从经济体本身的内在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规律中,才能真正把握我国货币增发的本质。
1.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虽然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备受诟病,而且也积累了很多的矛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高速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于保就业、促增长依然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总体上看还是很落后的,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历史欠账很多,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都会保持一定的增速,历时较长范围较广的事业,要求在较长时间内预付较大量的货币资本。关键是不仅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时也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要促进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因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政府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出现了相对的短缺,“生活资料和现有的人口相比不是生产得太多了。正好相反。要使大量人口能够体面地、象人一样地生活,生活资料还是生产得太少了。”[2]287
资本的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演进、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本积累一方面表现为资本的集中,呈现出大资本不断增多的势头。另一方面,资本积累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也就是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使得一部分可变资本游离了出来,出现了“相对过剩人口”,这是一种非自愿失业人口,劳动者与生存资料被迫分离。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0%,城镇常住人口为8.5亿,城镇净增人口1.2亿人。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转移,加上每年的新增毕业生和再就业人口,使得我国的就业压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很大。通过保持一定增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有效地吸收一部分劳动人口,缓解就业压力。“要使用同量劳动力,就需要越来越大的资本量;如果要使用更多的劳动力,那就更是如此。”[2]248拉美国家的“城市病”, 就是由于从农业中转移到城镇中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造成了贫民窟和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这是一种畸形的城镇化。
2.外汇与人民币升值
2003-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2012、2013年有所下滑,分别为6.2%和7.6%,依然是第一大进出口国,2013年的贸易依存度为46%,仍在较高的水平。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外汇,由于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和现有的结汇制度,这部分外汇只能由央行发行对应的人民币对冲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外汇占款为29.46万亿人民币,占M2比重为25%。这部分货币属于基础货币的投放,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一般性存款,加上货币乘数的效应,真正形成的货币流通量要远远超过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占款”项目的数额。
从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为35%左右,在人民币升值可预期的十年间,大量的热钱通过种种途径进入到了国内,美国先后推出的四轮QE形成的垃圾美元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到我国。我国的外汇从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9月末的3.89万亿美元。
央行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但是实体经济却面临资金短期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是货币主义无法解释的,“真正货币资本的积累。它在什么程度上是资本的现实积累的标志,即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标志,又在什么程度上不是这种标志呢?”[3]539也就是说借贷资本量和通货量是不同的。我国的货币投放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资金面紧张,另一方面表现为大量的货币囤积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投机领域,没有形成有效投资,造成“货币空转”。货币资产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衡,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的这种货币增发的内在性,才使得我国的外汇占款和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有着密切的关联。2014年以来,随着美联储结束QE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我国的外汇占款由此前的大规模增长转向正负反复波动的趋势,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更加明显。2014年10月,美联储正式结束QE,外汇占款的双向波动和低速增长会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就使得外部流入资金对M2增长的影响下降。可能造成的热钱流出一方面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资产泡沫的破裂,另一方面会造成国内资金的流动性压力,推动资金利率上升。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央行利用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11月21日通过降息满足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
从表面看,外汇对我国的货币增发是外生性的,但是从根本上讲,依然是内生于我国现有的进出口贸易模式、结汇制度、外汇储备管理制度,表面的外生性通过内在的内生性发生作用。
三、我国物价上涨的成因
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物价的稳定或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控制。但是马克思指出有一种错觉,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手段量,也就是说货币超发是如何引起物价上涨的,这其中内在的传导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但是在西方经济学中,除了通货膨胀之外,就没有任何物价上涨的概念,在“黑板经济学”中,物价的波动不是通胀就是通缩,解决的办法就是单一的总量型货币政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资本论》从第一卷到第三卷也是从总量到结构的分析过程的演进。中国的所谓的“通货膨胀”本质上是属于物价上涨型的,而不是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虽然超发的纸币对物价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是局部的、结构的,而不是整体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导致的供需缺口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首先,跨周期的、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市场上不断的取走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代替这些生产要素的只是货币等价物,而不是可以转换为货币的商品。因此,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会增加,即消费者的消费档次和结构会升级,但是这种短期增加的需求本身不会提供任何的产品供给,农业部门在短期内增加的供给也很有限,农业中的优质劳动力也被吸引到了固定资产投资产业中去,由于两大部类的不均衡性,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从上游“渗透”到了下游的生活资料。
其次,由于政府对各种资源的控制性,地方政府的GDP导向,使得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必然偏向特定的生产部门,而不是民生社保领域,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出行难、城市管网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也就是说,民生相关的供给不足,而民生领域的需求在上涨,导致结构型物价上涨,这是资金在各个部门和领域之间分配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典型的供求关系影响市场价格的范例。
第三,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的进出口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出口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居多,另一方面进口的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和以原材料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由于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定价权的缺失,加上一些外国厂商的恶意加价和封锁,使得我国的进口商品高于市场的一般均衡价格,这就是所谓的“输出通缩,输入通胀。”可以看到,2013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和我国CPI丈夫下滑的走势是高度正相关的。
2.农产品的定价机制问题
从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指标的CPI的具体构成来看,近几年来,食品因素始终是影响CPI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CPI的构成比重中,食品一项占到了31.79%,是绝对的主要比重项目。2012年食品价格上涨4.8%,2013年上涨4.7%。
农业生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不提供地租的最坏土地的生产价格,总是起调节作用的市场价格。”[2]742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粮食进口成为常态化,从2009年起,我国谷物进口总体转为净进口,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和玉米进口国,我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达80%。不容乐观的农业生产条件加上高额的物流成本和粮食浪费,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只有全社会平均水平的30%。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虽然我国实行的是“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用地政策,但大量的优质耕地被劣质耕地所替代,出现了“占优补劣”。 农产品价格受劣等地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四、结语与思考
把西方经济学理论运用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去,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照搬套用,违背马克思的科学规律,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马克思更加注重的是经济体的宏观分析,在《资本论》的分析语境中,结构性是一个比总量性更为重要的概念。每一次总量概念都被同不同的角度分解为若干个结构性问题,从而对总量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货币增发对经济体的影响也是通过不同的结构和组成部分来展开的,那种“同义反复”的总量现象型描述的分析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行了多次的批判。
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下,通过分析货币内生性以及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几点政策启示:首先,货币发行量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不能为了强行刺激经济而人为地大量增发货币,货币发行量应该以实体经济的运动规律为基础。物价上涨更多的是一个从属于生产关系中的问题,只能在生产关系中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其次,实施审慎的逆周期货币政策。依据经济形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来平缓经济周期的波动。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 正是那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我国的经济体对货币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所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科教兴国、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实体经济对货币巨大需求量的主要方法。最后,从短缺的商品供给方面化解物价上涨压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增加政府投资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如松]
2015-02-07
赵向文(1978-),男,山西应县人,中共大同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A811
A
1007-9882(2015)02-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