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特色道路开拓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其启示
2015-04-15牛俊伟
牛俊伟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特色道路开拓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其启示
牛俊伟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在不断反思过去、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所做出的正确抉择。这条道路的形成过程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品格,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历史方位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历史经验;中国特色道路;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开辟出来的,是包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在内的历史道路,是一条前后相继、不断推进、无限宽广的道路。回顾和反思这条道路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眼世界和未来,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继续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20世纪初叶,在探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出路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失败教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历史条件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基本历史结论。[1]道路是方向,道路是旗帜,但这条道路怎样才能成功,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摸索。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为基本指南,初步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先后认真总结了包括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的一系列右倾和“左倾”错误及其深刻教训,及时总结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在四次反围剿中的胜利成果以及红色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基本经验,逐步摈弃了照搬俄国革命的“城市中心论”错误路线,最终确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路线。在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2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成功实现了众多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梦想。建国之后,党又适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创造性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实现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该文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加以重申:“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毛泽东反对直接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而是既吸收苏联的成功做法也汲取苏联的失误和教训,始终强调走中国自己的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3]正是在不断总结中外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并在实践中以俄为鉴,以苏为戒,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二、邓小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1953-1976年,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4年的时间里既有可贵的探索和成功的经验,也有严重的失误和惨痛的教训。在国家独立之后,如何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显然,如果不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走上正轨的现实选择。对此,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故此,以1977年为发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坚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果断纠正“文革”错误,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实现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了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迅速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成功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给出的基本结论。谈到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4]62-63这种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坚信,显然是对中国长期革命经验的一个基本总结,尤其是对辛亥革命以来所造成的军阀割据、人民涂炭的惨痛历史教训的总结。论及改革开放,邓小平也曾一再强调“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4]237很明显,这也是对建国初期我们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盲目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经验,从而严重窒息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经验总结和历史反思。社会主义改革给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多年的建设成就不仅打消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是否会偏离社会主义所存的种种疑虑,反而更加坚定了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1992年的“南巡讲话”,是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最后也是最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而其中一再告诫我们的则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370
三、江泽民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突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从国内来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愈演愈烈并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从国际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西方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此严峻形势之下,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就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顶住压力、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当选总书记之后不久,江泽民同志就在《新中国四十年历史的基本结论》一文中对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进程做了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并重申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总结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正确结论,全面阐述了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反复强调如果退回去重走资本主义的老路,不仅不能使中国强大,反而只能让来之不易的独立中国再度遭受外国资本和本国剥削阶级的双重奴役,使各族人民重新陷入水生火热的悲惨境地。[5]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党紧紧依靠人民,牢牢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坚决反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彻底冲破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封锁,最终战胜了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顺利排除了各种内外干扰,使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不倒。但世界潮流奔涌向前,中国道路不进则退,面对世界经济、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高瞻远瞩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6]放眼世界,利用市场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而苏联的垮台,也跟长期固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而排斥市场经济不无关系,总结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这就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我国坚持和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方式,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全面重启和实施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铺开,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同志对建国50年的成就做了深刻的总结:“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7]
四、胡锦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虽然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一些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主要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忽视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已进入关键期,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作为世界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后发国家,既要完成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也要紧随世界潮流同步解决信息化的时代课题,我国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不无严峻的挑战,既面临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同时承受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紧迫压力。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下定决心不再重走其它国家走过的老路,而是在深刻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站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继续平稳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而且使得这条道路越来越清晰。这条道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完整地得到了概括和说明: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随着这条道路的不断开拓和发展,党愈来愈认识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在推进中国特色道路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都具有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庆6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提出一个全新的论断:“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9]几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的精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提高了发展质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完善。
五、习近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展望
党的十八大完成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新老交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治国理政从哪里开始?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是毫无例外的选择。执政伊始,习近平同志就饶有深意地参观了《复兴之路》的展览。这次展览全方位地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进程,真实地再现和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参观展览时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特别强调:“道路决定命运,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10]无独有偶,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学习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重申历史结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11],而且特别强调了道路自信的重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庄严承诺和伟大使命,而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伟大而光荣的梦想,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这条道路的来之不易,因为它是长期以来中国经验的升华,是中国人民实践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结晶,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12]所以弥足珍贵,应该倍加珍惜。
六、几点具体结论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只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从“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到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再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构成了一个不断延续的历史序列。它既是一条不断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思索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完善、深化的实践之路;这既是一条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取胜之路,也是一条中华民族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复兴之路。纵观这条道路的思索和实践过程,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具体结论:
第一,党的历史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重视并善于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正如习近平同志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所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13]这两个“一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利器。我们党今天的伟大成就,得益于这两个“一贯”的培育和运用,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两个“一贯”的自觉实践。
第二,中国经验的总结与中国道路的开拓,从二者的互动关系来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而这恰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思想品格和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总结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在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要理论成果;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正反两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在逐步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形成了指导这一道路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为了更好的推进这条道路,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成功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源于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发展,既有经验的积累,也有理论的创新,二者交相辉映;它们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的理论,再把科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二者辩证统一,相互促进。
第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贯穿于党的整个实践和全部过程,往往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十分关键,而在这种关键时刻党都格外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注重吸取教训,强调走自己的路。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毛泽东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苏共二十大后,是跟着苏联继续走,还是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主张以苏为戒,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文革之后,面对人们思想领域的混乱和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邓小平一再强调既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又要突破原有的思维禁区,实行改革开放,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泽民同志面对风云激荡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一再强调后退无路可走,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科技形势,既强调积极参与全球化,又强调要趋利避害,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抵御风险中不断前行;胡锦涛同志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不利形势,总结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得失成败,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令世界瞩目;在中华民族更加接近伟大复兴这个梦想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同志倍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强调“历史时最好的老师”,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不断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国家治理的有益启示。
第四,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总是围绕着中国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展开,主题非常鲜明,指向异常清晰,凸显了党善于把握历史方位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是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国革命道路怎样走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外历史上的革命经验,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观点,坚持走武装割据的道路,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是遵循“两个凡是”继续走文革之路还是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开辟新的航向?基于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邓小平同志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陈旧思维,重新恢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成功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霸权主义抬头,区域争端频发,党面临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以及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了中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认真概括和总结了我国治党治国治军新鲜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走向了21世纪;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均发生了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不仅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时期,而且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时期。面向未来,我们是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西方老路,还是独辟蹊径走中国特色之路?胡锦涛同志在科学分析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以新的方法推进新的建设,自觉地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今天,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时刻,基于对中国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把实现中国梦提升为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以通俗、生动、精炼、简洁、新颖、醒目的生活化的话语方式把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辩证统一起来,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昂扬斗志和奉献精神,昭示了中国道路无限宽广的光明前景。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71.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4.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20-721.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5]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7-68.
[6]江泽民.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J/OL]. http://www.gov.cn/test/2008-05/07/content_963470.htm,2008-05-07.
[7]江泽民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19.
[8]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2007-10-24.
[9]胡锦涛.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OL]. http://60.people.com.cn/GB/166970/168157/10149298.html,2009-10-01.
[10]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J/OL]. http://china.cnr.cn/gdgg/201211/t20121129_511447348.shtml,2012-11-29.
[11]习近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党的生命[J/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3/0105/c64094-20099326.html,2013-01-05.
[1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OL]. http://www.gov.cn/ldhd/2013-03/17/content_2356344.htm,2013-03-17.
[13]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J/OL]. http://news.sohu.com/20141013/n405079683.shtml,2014-10-13.
[责任编辑:陈如松]
2015-01-19
闽南师范大学出国(境)基金及“121”人才计划基金
牛俊伟(1978-),男,内蒙古卓资人,博士,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D610
A
1007-9882(2015)02-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