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哲学向度

2015-04-15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合力

张 薇

(哈尔滨商业大学 宣传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哲学向度

张 薇

(哈尔滨商业大学 宣传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出了“三个倡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以哲学视角从“践行主体”、“理论根基”、“内在动力”和“价值目标”四个向度,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主体;理论根基;内在动力;价值目标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价值的一般看法和观点。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在一定社会中能够主导其他价值观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它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出了“三个倡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以哲学视角从“践行主体”、“理论根基”、“内在动力”和“价值目标”四个向度,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践行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无非是人的历史,“现实的人”则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为我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的过程中,针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而提出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看来,“现实的人”必然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有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他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当下中华民族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的“现实的人”,必然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最可靠的“物质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最广大人民群众是由单个的主体构成的,他们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建设者,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的建构者,是“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社会责任的践履者,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主体。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出来,以鲜活的人物、事例来感染人,从而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指南,外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良好道德行为。

二、 理论根基:科学世界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决定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境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关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属于人的主观世界的不同层次。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世界观的表现,世界观则处于底层。换言之,就是一个人持有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取决于他所持有的世界观,世界观主导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其中有科学的世界观,也有非科学的世界观,只有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科学的导向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判断。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目前,我国加强“三观”建设,首要的是世界观。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封建社会所固有的那一套价值标准就发生了动摇,五四运动则打到了孔家店,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一个旧世界,破除了封建主义原有的核心价值观。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经济社会活的高速的发展,但同时各种社会思潮进入我国境内,滋生了诸如个人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权力意志人生观、实用主义人生观等极端的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缺乏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当前社会“三观”出了问题,仅仅依靠简单的表层工作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作用的。要构建统一的核心的价值观,必然需要科学世界观的引领。一个没有科学行和引领力的观念系统很难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世界观揭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其在国际社会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着重于底层世界观的改造。

三、 内在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合力

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广泛的共识,是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何谓“合力”?可以用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作一说明。恩格斯借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述社会总的意志力,将人视为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是单个人意志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这个“合力”在中国当前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力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要求,它是需要依赖每一个社会成员,聚沙成塔,形成合力,这个合力就是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形成合力,这关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问题。如何形成合力,如何让社会不同的利益群体达成共识,这需要我们对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利益群体做一分析。目前,在我国不存在对立的阶级,但是还存在着以脑体劳动分工、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差异、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为表现形态的旧式分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他们由于各自生活环境和所处社会地位不同,决定了其在理想、信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上存在着差异性。这就为形成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提出了难题。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促进社会成员确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实际参与者。马克思在其中学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幸福的职业,而且他一生都在践行者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尽管我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但他们都身处于共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之中,都有义务和责任构建良好社会风气,而不仅仅是道德滑坡的批判者和道德建设的旁观者。

四、 价值目标: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前,“中国崛起”已经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认同。这个“崛起”背后就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们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是第一贸易出口国,正挑战着美国的霸主地位,这值得我们骄傲。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还不能够跟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无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便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三个倡导”所表述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来看,已经包含着实现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自由”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那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构成了全人类自由解放的终极价值指归,是全人类最崇高的理想目标。但是,“三个倡导”所讲的“自由”并非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自由理想,因为马克思所讲的自由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前提的。显然,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还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自由的全部条件。要从根本上厘清“三个倡导”所讲的“自由”,还要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西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是在其反抗封建专制主义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是针对封建专制的。“三个倡导”所讲的“自由”是基于我国处于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这个“自由”不是资产阶级所谓的“不受约束的”、“抽象的”自由,而是基于宪法所赋予给公民的权利义务的自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自由。这里所讲的“全面”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践行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不仅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见证者和主体力量,也是构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实际参与者,是“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历史和实践都已经或正在证明:一个只有经济高度发展而缺乏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国家谈不上是真正的强国,一个经济上富足但精神匮乏的国民不是全面发展的人。

[1]王征国.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8-64.

[2]中宣部理论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赵小群.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5-28.

[4]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责任编辑:陈如松]

2015-01-22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民办高校精神文明创新途径研究”(14E029)

张薇(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0

A

1007-9882(2015)02-0028-02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合力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芪”心合力
智能化的“世界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合力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人生观(一)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