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15-04-15扶世芬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力少数民族培育

扶世芬

(西南大学,重庆市 400715)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国际竞争趋向文化软实力转变的今天,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紧迫感,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重要前提,同时,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涵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这一词主要是由美国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在《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一文中对软实力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软实力是一种能力,他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也对软实力做了一个界定:“软实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①由此可见,能够把文化看成一种软实力,是国家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的一种有力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②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来说,要结合中国的历史背景,贾海涛说: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延伸,是在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软实力是在他们国家形成的,对我国产生一定影响,中西理论差距,我们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那么,我认为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通过文化传播方式进行思想,行为交流,情感感染的一种意识形态实践活动。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涵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团结,民族信仰,理想信念等方面非常敏感,必须要有的放矢开展民族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学术领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书籍几乎没有,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都是从大学生民族精神出发来研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阐释还待进一步的深入下去。就西南大学曾艳在硕士论文里面讲到大学生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指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大学生中开展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努力使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③事实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指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体目标和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化发展,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为了有效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正确应对当前和今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机遇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软实力建设环境下,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完善的保障机制、优良的传统文化作支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提供了机遇,更重要是实现良好的发展平台。

1、先进的指导思想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一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民族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思想和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在先进思想文化指导下不断创新,提高民族精神的培育借此适应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思想指导的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总结得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得利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给中国带来精神动力,给中国人民提供了美味大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由此可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2、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民族团结,民族繁荣稳定,良好的社会制度是促进民族精神培育的保障机制,相反,不良的社会制度是阻碍民族分裂的绊脚石。列宁说:“只有从社会主义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才会开始出现迅速的,真正的、确实是群众性的即有大多数居民参加然后有全体居民参加的全体运动。”④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开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证。一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合起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实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尊重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丰厚的条件。二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保障民族地区信教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必须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先进文化上,这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边疆稳定起很重要的作用。

3、优良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古老而历史悠国家,中华民族传承和开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民族史,对祖国广阔的土地播种,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一是积蓄了中华人文气息、代表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二是浓缩和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人物,其精神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支;三是集中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思想文化成就和业绩,包括文学艺术、学术流派、史章典籍等;四是由古及今的优秀民族精神传统,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优秀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⑤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是自古以来人们遗留下来的精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精神的动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是对培育民族精神回归历史的经验总结。

(二)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面临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其民族精神的培育伤失了积极性,由此,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更加迫在眉睫,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观念的束缚、教育环境的困扰这些方面的干扰。

1、多元文化的影响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系统之间文化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反应出在思想问题上的交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不良影响,基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文化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失去了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而带来的行为非理想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使民族和民众伤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⑥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外势力的干扰,挑起我国的民族矛盾,误导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判断力不强,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中极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2、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养成的习惯,这种思想和行为一直延续至今。由此,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孕育着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使一代代民族青年陷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今天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那些陈旧的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包装。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观念会有些不成熟,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会受会到制约。也会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困惑。在传统文化中,出现知和行不统一,这样的情况影响教育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效应。让主体和客体之间缺乏正确的沟通,从而会造成民族精神的渗透力缺失,所发挥的能动性就不高。因此,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非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直接影响到未来民族的发展,也会导致民族地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所以,学校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避免传统文化的侵蚀。

3、教育环境的困扰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历史、文化条件各不相同,在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教育问题上出现一些迷茫,由于自身从小生活在民族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都有明显差异,处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无疑感觉到精神世界没有依托感,从教学硬件设施来讲,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教学楼比较简陋。从教学软件来讲,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欠缺,师资力量不足。从个人成长来看,在进校前,民族地域相对封闭,民族语言比较浓厚,生活比较孤僻,与其他文化融合比较少,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能力不强,大部分同学带有自卑情绪。必须在软实力环境下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更趋向于人才培养,为西部输送一批又一批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让民族地区人们更加行之有效的了解自己民族、了解国家、了解世界。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应在在文化软实力基础上,培育方法多样性。培育环境快速性、培育目标的时效性上发展。

三、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不可避免的机遇和挑战,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存在各种矛盾,需要各个方面协同力量,提高培育路径;应重点以爱国作为出发点,优化教育文化环境;以高校为依托,实现民族精神统一;以育人文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探寻。

1、以爱国为纽带,优化教育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同人的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持正确的方向,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的深度优化。以爱国为纽带,做到求同存异,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得力于我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少数民族大学生受自己民族文化的影响,需要引入本土文化的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就要增强民族自信心。融入各少数民族文化之中,蕴含着各民族精神的价值。因此,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要集合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新闻、广播电视、体育、卫生等各种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生活。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节,使少数民族民族特色、民族风采、民族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2、以高校为依托,实现民族精神统一

高校文化包括社会文化、科学文化、人文地理环境文化等综合性的文化,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非常浓郁。在文化软实力环境下,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文化资源得以丰富和整合,高校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主要是开展重大教育文化宣传活动。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杨利伟登入太空探月等等。以此来开展高校文化活动,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基于典型的先进模范人物,从他们精神上可以感染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付诸行动。另外,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开展民族歌舞团比赛、讲课比赛、征文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等。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爱国意识。

3、以育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个学校是否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关键在于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高校为社会主义服务得力于教师的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因社会环境及自身所处的特殊性,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其民族精神的培育有赖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大力支持,实行育人为本、因材施教。一是从结构的合理性来看,结构是每一个部分组合的整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结构,是少数民族老师和汉族老师集合的整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体功能的发挥。高校应配备部分少数民族教师,为民族学生提供精神鼓励。二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可以选拔优秀的民族教师担任少数民族大学生课程学习,在思想上、心理上更贴近学生实际。

注 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109.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③曾艳.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

⑤宇文利.当前我国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J].中青年学者论坛,2007,(2).

⑥陈潮光.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实力少数民族培育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