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变革

2015-04-15王春妮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信息

王春妮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7)

前言

媒介融合可以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第一,从广义来说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广义上的媒介融合是以梯进式和立体式的方式来进行的,最为主要的状态就是媒介形式、组织形式、媒体功能以及传播要素之间的融合。第二,从狭义上来说媒介融合就是将不同的媒介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融合之后成为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比如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都是媒介融合下的新产物。不同的媒介融合间存在着不同的所有权合并、科技间的融合、战术策略、视觉融合等多种方面的融合,各种技术的良好结合才能让最终的媒介融合发展到预期的目标,最后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新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将信息传输的通道不断地多样化,将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互联网、手机、网络终端等一系列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数据的集中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类各户的不同需求,保证在各种传播平台上的资源信息都能够被不同人群所有效使用。

1、新媒介融合的趋势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让新闻传播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现代化的媒介传输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传播模式相结合,超强的加载能力是新媒体与旧媒体之间融合的最为主要的趋势。传统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的整合,与其认为是一种跨媒介的扩张,不如将其准确地定位为行业联合间的试探。传统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的整合不仅仅是让信息收集的方式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让媒体工作人员能够在收集了信息之后能够将不同的原始信息进行收集、提要、整理,在对原始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后,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再将信息发布到不同的媒介上,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新闻进行真实的还原,表现事件背后的真实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质量。

2、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

新发展起来的媒体融合产业在不断地侵蚀着传统的媒体市场,用户正在不断分流。有数据表明,自2002年起,人均每天在看电视上用的时间基本都是恒定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人均每日读书看报纸的时间却在不断地减少,在很大程度上看DV的时间都在不断地减少,但是在上网上增加的人数却是非常多的。我国的电视观众用户数量稳中有降,但在另一个程度上,网民每周在线时间却超过了一千分钟。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最多的信息其实就是广告信息。默多克说过,新兴媒体前进的步伐是快得惊人的,可以预料到的是互联网会摧毁的行业将比其预料的多很多。所以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方向。想要在时代的潮流中能够立足,就必须将自己的产业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的企业相结合,相扶持。

3、新媒介对旧媒介的影响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35%。新兴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2012年之后发展势头强劲。新媒介下的新闻模式变革对传统的新闻业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机遇。广播电视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播媒体,它具有两大缺点,一是选择性差,二是保存性差。广电工作人员常说,关于资讯类的节目,广播电视是丝毫不存在优势的。比如你需要了解旅游类资讯,在半个小时的广播电视中可能只有最后五分钟的节目是对你有用的。但是新媒介下的新闻模式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而言,在近两年中一直致力于新媒体的开发业务,尤其是其中的IPTV业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电视的非线性传播模式。从技术的角度不难看出,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传播媒介作为延伸。新媒体通过传统媒体作为载体,将各种内容不同化,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制作和传播,制造出一种资源共享,将影响力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内最大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将技术不断改进,将传媒运作的基本模式多样化,比如将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做成CD发行、通过电视播放,MYV版还能够将歌曲做成彩铃等各种形式进行传播。

4、信息源的无限化

现代媒体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信息无限化是信息在各个媒体的融合下的新的发展。各家媒体相互包容,各自分工,各有特色。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一般模式,不单单通过纸质或者电视传播信息,一个包含所有媒体的传播途径正在风靡世界。关于媒体的融合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认为媒体的融合主要跟电子产品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普及,所有的媒体通过各自的方法传播信息,给新闻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传播方式也让各信息源变得有无限的来源,使信息具有无线化的特征。所有媒体相融合也使得信息的传播多了各种渠道,使信息不再单一地依赖一个特定的传播渠道。这样极大地改变了新闻原有的传播格局,使得信息极其流通,信息源不再稀缺。并且经济的全球化也促使信息的全球化,人们可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各国的信息,真正地实现了信息的无限化。

5、信息采集合作化

因为现代媒介相互融合,使新闻的采集方式越变越多,各家资源共享,这也是加快改变传统的传播模式的原因。从信息收集的方式来看,跟一般的信息采集模式不同,传统的信息采集就是通过分工采集,然而现在的信息采集不单通过分工,还实现了团体的合作,各个媒体之间相互分工合作,促进了信息的融合,还使信息的采集合作化。比如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画面,然而现在通过多媒体相融合的传播包含了语音、图像等等。这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信息可以共享。目前电视所能传播的信息量是最多的。电视是相当普及的家电,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

6、信息的表达方式多样化

新闻媒体的相融合使得信息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因为媒体间相互融合,信息来源无限化,新闻采集朝合作化发展,这直接导致了新闻的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媒体合作之下的信息传播没有了一家称霸的情况,没有了信息垄断的情况。这样多家媒体同时报道同一主题,表达的方式可能就不尽相同,这样信息的表达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单从事件的切入点来看,不同媒体的切入点也是不同的。因为虽然各媒体相互融合,共同采集信息,但是各家的侧重点还是有所差别的,这也是新闻呈现多样性的原因。在各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闻的表达方式,切入点就成了相互合作的媒体之间的竞争的关键。比如面对外贸性质的信息,各家媒体各自收集信息,综合作用,做出索引搜索目录等,包罗万象。建立信息传播的门户,这就是信息多元化有效的用途。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提供信息、交换信息。这样也促进了信息表达的多样化。

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现状

对于传统媒介而言,时效性是最重要、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从传统媒介的时间顺序和信息传播事件上来看都是一种线性的发展模式,要是想对不同的社会事件进行多次的传播,只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其进行渐进式地播报。但是,在媒介融合的情况下进行的新闻事件传播就完全不存在这一弊端,新媒介下的新闻播报时效性是完全不受影响的,不仅能对实时新闻进行报道和查询,还能够对很久之前的时间进行查询、观看。在新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报道对消费者和信息使用者而言都是极为便利的,能实时地对任何新闻进行追踪查询和关注。

过去的新闻传播媒介是单一的,报纸和期刊只能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进行宣传,而电视新闻则只能以视频和音频的形式播报。在这样的媒介模式下,各媒体间都形成了固定的组织结构和新闻采编的流程。但是在新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播报则是通过各种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来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并且能将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相结合,让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更为直观地对整个新闻事件得到了解。

三、新媒介融合下的传播弊端

科技不断发展让网络媒介融合发展的作用也在不断地被放大,甚至在接受新闻发布的手段和方法上的进步都是十分明显的。在新闻发布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将听、说、读、写、录等各种手段自由结合起来,网络媒介的不断融合让传播手法和定位方法等都有了十分深刻地改变。但是对新闻的整合加工和发布而言,这种新的融合发展方式让工作者需要整理的新闻信息越来越多,工作难度在不断地加大,对新闻定位的准确性、对变现方式的选择甚至对传播流程的控制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这也就成为了所有新闻工作者需要面临的最为严重的新问题。

由于现代的新闻传播方式都是数字化的传播,这种传播模式会让各种信息都在同一平台上不断地流通,这也就使得同一个新闻事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版本,新闻的真实性很难得到确认。并且由于传播速度极快,这也就使得负面新闻的传播也是不可控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传播形式和速度也是有弊端的。

四、结语

推动新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益处显而易见,媒介融合不仅将传统媒介的单一新闻传播模式的状态被打破,还在管理机制上提供了创新预设的可能性,为现代的企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指示。在新闻的产生上,新媒介的融合是一种数字化的时代,新闻收集模式十分广泛,这也为新闻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传播提供了可能。并且在媒介融合下,为多媒体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能够有效地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户外广告牌等多种形式进行盈利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新新产业的不断进步,为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上也是一种进步。

[1]马冬梅,周洋,田卫东.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

[2]杨寒,刘雯锦,陈琼,张鸽萍.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思考[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09).

[3]殷小勇.刘文静.陶洪喜.崔颖.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2).

[4]董沁.董丽娟.董海余.媒介融合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探究[J].新闻战线,2014,(03).

[5]洪艳.张丽.杨晨美.杨涵.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告理论与实践十大话题[J].新闻战线,2013,(12).

[6]谢莹.韩晓.鲍懿喜.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终端产品的设计走向[J].大众文艺,2012,(05).

[7]http://www.cnnic.net.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 07/t20140721_47437.htm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