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摆放法的改良

2015-04-15沈秋月

军事护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手术床体位颈部

沈秋月

(嵊州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浙江 嵊州312400)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共同协作完成。不仅耗费人力及时间,而且还有麻醉管道滑脱的意外。术后48h内患者常会出现头、颈部疼痛,肩背、上肢酸痛亦较多。自2012年来,我院手术室改良了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的摆放方法,只需一人操作(或遥控)多功能手术床,即可轻松完成体位摆放,手术部位暴露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嵊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实施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35~60岁,平均(46.53±7.63)岁。按手术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无颈椎病及肩周炎等基础疾病。两组患者均使用普通多功能手术床。参与手术体位摆放的护理人员为5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的巡回护士,医生为第一助手或主刀医生以及当台麻醉医生。

1.2 方法

1.2.1 手术体位的摆放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即常规颈后伸仰卧位。麻醉完成后,手术医生腾空患者肩背部,麻醉医生站患者头端,扶住患者头颈部,防止摆放时颈部扭曲及各类管道滑脱,巡回护士放置各体位垫。患者取头高脚低30°,再下压头板约10°~15°,抬高腿板15°~20°,以减少颈部血供,利于头部、下肢静脉回流。患者头后仰颈拉伸,双手自然放体侧,床单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自然仰卧位,颈部对准多功能床头板与背板活动处。麻醉完成后,巡回护士或主刀医生一人操作(或遥控)手术床各板。下压头板30°~45°,根据患者颈部条件而定。患者头部稍后仰即可,然后抬高背板30°~45°,整个手术床呈头低脚高位约10°~15°,使得颈部长轴与地面平行。患者双上肢放体侧,床单固定。

1.2.2 观察指标 (1)体位摆放时间,即指患者麻醉完成至体位摆放达到手术要求的时间;(2)体位摆放效果,通过手术医生的满意情况而定,分为“满意”、“不满意”;(3)麻醉安全,以管道、线路等的滑脱情况来判定;(4)患者术后48h的舒适度,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1]来计算。将疼痛的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其疼痛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的时间及效果 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时间为(0.98±0.18)min,短于对照组的(2.03±0.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两组手术体位摆放后手术部位暴露均较好,两组手术医生对手术部位暴露均满意。

2.2 两组患者体位摆放时的麻醉安全 对照组患者摆放体位时,由于需要腾空肩背部,50例患者中出现呼吸道导管滑脱2例、动脉导管脱开1例、心电极线与电片脱离3例。而观察组未出现上述现象。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观察组患者术后NRS评分为(0.28±0.78)分,低于对照组的(1.40±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0,P<0.05)。

3 体会

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是在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的基础上,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避免神经受压、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甲状腺手术为充分显露甲状腺,患者常需要取垂头仰卧位,摆放体位时需要使患者头部后仰,使颈部处于向后拉伸的位置。在摆放体位时,可在肩胛下及颈部垫不同高度的体位垫,从而使患者头后仰。传统体位摆放方法是患者肩背部垫高,使其头部尽量后伸至颏、气管、胸骨接近直线,使得手术野充分显露。但麻醉成功后该体位摆放较为困难和复杂,需多人合作,费时费力,而且在摆放过程中有管道滑脱意外等危险发生。传统的甲状腺体位颈部垫圆枕,在颈部极度后仰的情况下,椎前肌肉和韧带处于过伸状态,椎后肌肉和韧带处于受挤压状态,可因缺血疲劳而损伤[2]。肩部垫圆枕,患者的腰背悬空缺乏支撑,会导致腰背肌肉韧带过伸。腰背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时间稍长,可发生肌肉损伤,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加,刺激组织产生肌肉酸痛[3]。同时,患者上臂因肩部抬高而呈后伸位,整个胸廓向上挺,引起肩背部相应肌肉群收缩,胸大肌、胸小肌受到到牵拉,容易引起这些部位肌肉疲劳和酸痛。因此,这种体位易造成患者术后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术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喉痉挛,术后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3]。我们采用改良的无体位垫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是利用多功能手术床本身的可折叠调整功能,通过操控手术床的折叠达到调整体位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的目的。根据重力垂直向下原理,头板下压后,患者头颈部顺头板下垂,颈部自然拉伸,无明显的外力作用,头部重心不可能偏移,无需沙袋、头圈等固定。由于减少了头向后过伸,去除了腰背悬空等引起肌肉伸拉等作用,术后患者头颈部疼痛、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该方法优点还在于患者枕部平贴头板床垫,颈根部平贴背板床垫边缘,腰背部全部直接平贴于多功能床垫上,上肢摆放自然,与躯体同水平,平行腋中线,有效避免了传统体位摆放时对相应部位肌肉的牵拉。多功能床垫柔软,可塑性好,患者受力均匀,肌肉放松,所以术后酸痛现象较为少见。另外,无体位垫摆放甲状腺手术体位,无需腾空患者肩背,所以没有牵拉各种管道及线路,实验中没有出现管道滑脱等意外。

[1]陈珊,陈俊春.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03-104.

[2]张荣.颈仰卧位改进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0,22(8):129-133.

[3]Kim G H,Ahn H J,Kim H S,et al.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otal intrav balanced anesthesia[J].Korean Anesthesiol,2011,60(6):416.

猜你喜欢

手术床体位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电动手术床不良事件主动监测模式探索和风险评价研究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ACOMED AT660D SERIES手术床故障及处理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