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相生 教学相长
2015-04-14王金杰
王金杰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大峪中学师生的课堂实践探索活动就是寻找支点的过程,是开窍、“点捻儿”的过程。
长久以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解题能力强的教师,学生成绩不一定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个人解题能力与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线性正比关系。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才是改造学习的过程,师生正是通过改造学习的过程,得以再造自身。
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每个学科组的教师都在商量着如何改造我们的课堂,如何让学生点燃自己的“捻儿”;如何点燃章节的“捻儿”;如何点燃各自学科的“捻儿”。大峪中学“点捻儿”课堂的实践探索就此拉开序幕。
语文组从“点燃读书热情的捻儿,解开读书方法的扣”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数学组从“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力”的思维角度切入;外语组从“通过对比初高中课程标准和对比试题寻找高中英语教学的捻儿”进行分析;物理组从“改进常规教学,分析物理琢磨教学”归纳总结;化学组直接从“素材的选择和运用对化学核心概念建构的影响”学术观点阐述如何点燃化学学科的捻儿;生物组从“在教学实践中点燃捻儿”进行阐述;历史组从论证“一节好的历史课是什么样的”来改造课堂;地理组从“生活、参与、发现”的角度点燃学生的捻儿;政治组从“以情境为捻儿,以开放为捻儿,以思考为捻儿”三个层面探索。每个学科围绕着自己确定的思路,展开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每位参与的教师都在课堂教学活动后再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通过“点捻儿”改变课堂,通过“点捻儿”创设情境,系列的课堂探索之后,师生思考两件事,即“捻儿”在哪和如何“点捻儿”。
从知识层面上来讲,不同学科的捻儿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学科,在不同章节也是不同的。知识层面上的“点捻儿”,核心工作应当是教师充分的备课,抓住章节的核心。确定“捻儿在哪儿”,即知识的核心,如何“点捻儿”,(是方法和步骤)。各学科选用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提倡教无定法。对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教师,各学科均以他们认为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探索,各学科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提倡百家争鸣的探索实践。
同时,正如我们遇到的现象证明的,“点捻儿”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探索,因为教学无止境。因此,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 “点捻儿”过程。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堂教学应当是情感上的师生交融,教师的一颦一笑都是精神世界的传达与感染,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大峪中学的教师们在“点捻儿”课堂的实践探索中找寻和学生的心灵契合点:
教师“不厌其烦”,学生敢于一次又一次地提相同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信任与交流的课堂表现,是应当鼓励的学生行为,是应当提倡的教师态度。
教师“姿态低”。无论解题能力多强的教师,都不会在讲题时显露出轻松甚至不屑,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因为他们知道,不恰当的神态和心态,就是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即使题目再容易,也会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共情的分析、讲解。
教师“陪伴着学生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应该是在关注,而不是指手画脚。教育的语言中有一种是沉默,不需要批评或是表杨,哪怕是引导。只要教师身在教室,学生就会自觉心聚于此。
学习是一条自我完善之路,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我们改造我们的课堂、对“点捻儿”课堂的实践探索,是一场心灵的转化,心灵的转化得以再造我们自身。正所谓教学相长,教育本身就是一场华丽的蜕变,其中有你,有我,我们共同经历,互相扶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