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探究
2015-04-14吴会灵
吴会灵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 610073)
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探究
吴会灵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成都 610073)
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构词
0.引言
偏正式构词法是汉语词汇在复音化进程中产生最早、构词能力最强的构词法之一,一个单音语素可以修饰限制很多别的语素,也同时可以受到其它语素的修饰限制。因此,以偏正式复合词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汉魏六朝石刻语料有着同时期其它语言材料所不可替代的鲜明特点。石刻属于出土文献,很少人为纂改,真实性强,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石刻种类多样,内容涉及社会生活面广,对研究汉魏时期的汉语有着重要的语料价值。通过对汉魏六朝石刻中偏正复合词进行描写、分析,有助于揭示汉魏六朝石刻语料中偏正复合词的构词特征及规律,为汉语词汇复音化规律的探索提供一些资料。
结合以往学者对复合词的判别标准,本文将其暂定为“由两个不同语音形式的实词素构成的词”。本文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共清理出偏正式复合词9661个,占汉魏六朝石刻中复合词总量的48.66℅,研究对象的选取(从内容上)不包括表示人名、地名、国名、书名、职官名、朝代名以及学说术语的偏正式复合词;研究角度的选取上,主要是从从词性、语义两个方面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特点进行探讨。
1.词性构成
1.1 构成名词的方式
名+名→名。布衣、草庐、家臣、门徒、僧房、蒲鞭
动+名→名。震雷、遗辙、戍卒、亡妻
形+名→名。正气、远民、勇气、幽泉
数+名→名。五岳、万宇、双鴈、九宇、四海
方位+名→名。外族、外事、内德
代+名→名。吾生、他山
副+名→名。至道、至理、殊风
量+名→名。驷牡、驷马
名+动→名。膝庆、庭训、兵乱、朝贡
形+动→名。远谋、同学、实箓、旧爱、良规
方位+动→名。内训、内助、前驱
数+动→名。五戒、九转、五教
动+形→名。遗烈、余馨
1.2 构成动词的方式
副+名→动。不臣、不轨
名+动→动。洞照、耳语、力战、日用、星驰
动+动→动。迸窜、飞驰、迎战、竉爱
形+动→动。悲啼、长辞、大作、高飞、生擒
方位+动→动。侧视、东佂、南巡、前进、左迁
代+动→动。自持、自卫
副+动→动。并进、不测、笃好、特许、徒设、永绝
数+动→动。三省、四起
1.3 构成形容词的方式
形+名→形。博学、长寿
形+形→形。纯白、早慧、微寒
方位+形→形。内羙、内敏
1.4 构成副词的方式
副+名→副。不足
副+形→副。不独
副+副→副。庶几、匪直
从词性分布看,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主要是名词,其结构方式主要是〔名+名〕、〔形+名〕、〔数+名〕三种,而且构成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发展,构词方式也非常灵活,其中名词性偏正式复合词有8051个,在偏正式复合词中所占的比例为83.34%,占总复合词的40.55%;动词性偏正式复合词有1347个,在偏正式复合词中所占的比例为13.94%,占总复合词的6.78%;形容词性偏正式复合词有225个,在偏正式复合词中所占的比例为2.33%,占总复合词的1.13%。
从统计数字反映出偏正式复合词的以下事实:从词性上看,名词最能产,其次是动词,再其次是形容词,其它词类很少。从结构方式上看,构词方式越多样,越灵活,能产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2.语义构成
如果从语义角度考察,按照偏正式复合词中心语素的语义类型来划分,大致可以把偏正式复合词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中心语素为有关人或事物的;二是中心语素为有关动作、行为的;三是中心语素为有关性质、状态的。下面我们以中心语素为标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2.1 中心语素是有关人或事物的
从修饰语素的语义功能来看,这一类偏正式复合词可以分为以下十六类。
(1)修饰语素表示身份、职业或地位
中心语素是带有类名性质的对“人”的称谓,修饰语素的意义则比较宽泛,可以从身份、职业、年龄、性格、性别、行为、方位等方面对中心语素加以修饰、限制。魏晋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这类中心语素主要是“人”、“子”、“民”、“吏”、“士”、“君”、“祖”、“父”、“孙”、“母”、“师”、“女”、“家”、“帝”、“王”、“神”、“工”、“妇”、“裔”、“哲”、“弟”、“夫”、“主”、“臣”、“官”、“公”、“彦”、“兄”、“长”、“客”、“兵”、“军”等。
〔~人〕“人”是构词能力最强的中心语素,如妇人、宫人、工人、家人、路人、商人、武人等。
〔~子〕以“子”为中心语素的有:男子、襦子、游子、幼子、元子、宗子等。
〔~士〕以“士”为中心语素的有:介士、雅士、彦士、逸士、勇士等。
〔~孙〕以“孙”为中心语素的有:皇孙、嗣孙、外孙、曾孙等。
(2)修饰语素表示状貌或情态
这类偏正式复合词中修饰语素对中心语素有明显的描述作用,修饰语素多为动词性语素,也有少数名词性和形容词性语素。不论是动语素还是形语素、名语素,都带有描述性质,形象特征明显。修饰语素为动语素所表示的动态往往包含正在进行或持续的语义特征,如“飞烟”中的“飞”以正在进行的形式非常形象地刻画出烟气升腾的情态,而“亡妻”中的“亡”则描写了妻子的已故持续状态。这类词有飞烟、浮云、落日、亡妻、逸步、遗训、欢心、浊酒、流沙、拱木等。
(3)修饰语素表示性质、特征
修饰语素对中心语素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说明和界定。这类词有恶言、长夜、寒门、酷祸、乱贼、悲歌、贤妻、烋誉、雅量、杂宾等。
这类偏正式复合词数量较多,且修饰语素多为形容词性语素,如“杂”、“雅”、“烋”、“寒”、“长”、“贤”、“大”、“小”、“良”、“令”、“美”、“妙”、“神”、“盛”、“淑”、“英”、“幽”、“贞”等,都是构词频率很高的语素。
(4)修饰语素表示质地、来源
中心语素表示某种具体的事物,修饰语素则从其所使用材料的质地、来源等情况对其进行说明、限定。如碑文、布衣、皮纸、藜羹、藜杖、茅屋、木牛、鸡骨、鹿皮、马革、牛毛等。
这类偏正式复合词的中心语素和修饰语素都是名词性的,构成的复合词也是名词。中心语素具有类属性,修饰语素则是从一类事物中将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具有明显的实指性特征,表现出词义的区别功能。
(5)修饰语素表示用途、功能
中心语素表示某种器物或用具,也有少数表示人,修饰语素则从用途、功能等方面加以说明。这样结合的偏正式复合词都是名词,且参与构词的正偏两语素都是名词性语素。如禅室、潮服、道场、法幢、冠缨、僧房等。
(6)修饰语素表示颜色
如碧水、沧波、赤羽、红粟、青衿、朱灯、紫烟等。
这类词的意义是两个语素的相加,大多可以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构词理据比较明显。也有少数词有特殊的含义,表现为用典、比喻、借代等手段构词。比如“青衿”,除了表示青色衣服外,还代指书生,因书生多着此色服。词语同时具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而语用上多体现为深层义。
(7)修饰语素表示数量
如九服、九泉、六戎、六亲、七经、三陈、四海、十方、万邦、五常等。
表示数量的这些偏正式复合词,其修饰语素多为基数词,在整个词中有的数字是确指,如“九服”、“七经”等,有的数字虽然也是确指,但可以活用为任指,如“五常”、“六戎”等,而“万邦”等词中的数字,一开始就不是确指,而是泛指多数。如果数字是确指的,则它所统括的各分项应该是具体的,各分项的总和与数字是一致的。
(8)修饰语素表示次第
如伯父、仲子、元弟、长女、甲帐、亚献等。
汉魏石刻中修饰语素表明中心语素次第的词有“伯”、“仲”、“叔”、“季”、“元”、“长”、“甲”、“乙”、“末”、“亚”等。其中“伯”、“仲”、“叔”、“季”、“元”是表示人的排行次序,依次类推组合,可以构成一大批复合词,如“伯父,伯姉,仲春,仲冬,叔父,季父,元月”等,“季”又有“末”的意思,故又以“季月”表示四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夏历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季世则表示衰乱的末世。
(9)修饰语素表示处所
如山道、海内、庭训、乡塾等。
(10)修饰语素表示方位
如北蕃、彼堓、南藩、西方、西郊等。
(11)修饰语素表示地域
如巴豆、边城、胡豆等。
(12)修饰语素表示时间
如冬日、臈月、秋菊、夕阳、夏雨、夜天、朝霞等。
(13)修饰语素表示称代、性别
如他山、他乡、伊人、女工、男子等。
(14)修饰语素表示方式、手段
中心语素表示某种人或事物,修饰语素对这种人或事物形成、使用的方式或手段等方面进行描写、说明。如虎符、继室、命妇等。
(15)修饰语素与中心语素之间有领属关系
修饰语素与中心语素之间存在领属关系,即可以扩展为“A(修饰语素)的B(中心语素)”的形式。如兵车、地穴、帝位、妇徳、国境、虎口、家宝、军粮等。
(16)修饰语素与中心语素之间有种属关系,分为两种情况。
①修饰语素为种,中心语素为属。
修饰语素是小类名,中心语素是大类名,二者之间是种属的关系,在形式上可以扩展为“A(修饰语素)这类B(中心语素)”。如莲花、松树、柏树、隶书、蔓草等。
②修饰语素为属,中心语素为种。
修饰语素是大类名,中心语素是小类名,此类“大名冠小名”的偏正式复合词反映出的语序很古老,且其数量已大为减少,出现逐渐衰落并被“小名修饰大名”的形式所代替的趋势。如玉壁、玉珪、火烛等。
2.2 中心语素是有关动作、行为的
从修饰语素的不同语义功能看,偏正式复合词又可以分为六类,一是表动作情态,二是表行为方式、手段,三是表动作程度,四是表行为的处所、方位,五是表行为的数量、时间,六是表否定。
(1)修饰语素表动作情态:骏奔、力战、星驰、云起等。
(2)修饰语素表行为方式、手段:席卷、潜谋、鼎食等。
(3)修饰语素表动作程度。修饰语素主要是表示程度的形容词,也有少数副词。如长诀、大作、具详等。
(4)修饰语素表行为的处所、方位:耳语、南巡、南征、左迁、野战等。
(5)修饰语素表行为的数量、时间:三省、先鸣、晨省等。
(6)修饰语素表否定:不豫、不轨、不靖、未有等。
这类词仍然没有完全脱离短语的性质,但是其结构已趋于固化,内容趋于整合,涵义比较确定,词汇特征比较明显。
2.3 中心语素是有关性质、状态的
从修饰语素的不同语义功能看,偏正式复合词又可以分为三类:表程度的、表时间的、表否定的。
(1)表程度。这类词的修饰语素主要是形容词,也有少数是名词和副词的。如纯孝、绝伦、至诚等。
(2)表时间。如长久等。
(3)表否定。如不朽、不幸、不异等。
3.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汉魏石刻中的偏正式复合词,在词性构成和语义构成上,在继承先秦时期偏正式复音词构成特点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发展。
第一,从词性构成上看,构成名词的以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为主,这与先秦汉语基本相同,但又出现名+动(兵乱)、形+动(同学)、动+形(遗烈)这样的新形式。数词+名词中的数词,意义逐渐虚化,由表示实数过渡为泛指。构成动词的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动词+动词外,还出现了副词+动词(不测)、副词+名词(不轨)的形式。构成形容词的基本形式为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主要构词方式有副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副词+副词等。
第二,从语义上看,修饰语素对中心语素的内部修饰限制关系主要有表身份或职业、状貌情态、性质特征、质地来源、用途功能、颜色、所处方位、次第、数量、领属类属和动作情态、行为方式、否定或程度等。可见偏正式复合词修饰语素和中心语素语义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这是汉语词义的精确化在汉语词汇的语义构成上的表现。
先秦时期中心语素主要表示人和事物,而汉魏石刻词汇里中心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方面的偏正复合词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修饰语素还出现了表程度、范围,表肯定、否定,表数量关系,表时间、方所等,这些都是前代少见或未见的。
注释:
本文所用石刻材料均来自毛远明先生的《六朝石刻校注》。
[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董玉芝.《抱朴子》偏正式复音词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5,(4).
[4]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刘叔新.汉语复合词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J].中国语文,1985,(3).
[6]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毛远明.六朝石刻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偏正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2001,(4).
[10]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责任编辑 陈永康)
H04
A
1008-7257(2015)02-0019-03
2014-10-18
吴会灵(1982-),女,河南郑州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