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改革须突出六个重点

2015-04-14朱虹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江西特色学科

朱虹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南昌330046)

高等教育改革须突出六个重点

朱虹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南昌330046)

前些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无先例的跨越式、超常规的规模扩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76 %提高到现在的35 %左右。与此同步,江西高等教育切实抓住机遇,进行了大规模的新校区建设,招生规模明显扩大。在硬件建设快速发展和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201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一个目标、两大转变、五个一流”的发展战略,特别强调高校要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整体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通过几年的齐心协力,江西高校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好。

一、突出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现实需要的准确把握,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坚持以德为先

我理解立德树人最基本的含义是,教育要以树人为本,树人要以立德为先。古人将“立德、立功、立言”合称“三不朽”,而把“立德”排在第一位。我们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始终把“德”放在最前面。党选人用人的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充分体现了对一个人德行的看重。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智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将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将授业和传道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抓好教学工作

我们通常说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而其中人才培养又是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大学作为学堂,就要以培养人作为办学的初始目标和终极旨归,离开了人才培养,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偏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永恒使命。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H·萨默尔斯说:“对一所大学来说,再没有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使命。假如大学都不能承载这一使命,我看不出社会上还有哪家机构能堪当此任。”因此,我们必须全力搞好教学工作,一个不为教学操心的校党委书记、校长不是合格的校党委书记、校长,一个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一个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学校不是合格的学校。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服务教学一线,保障教学一线;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要把本科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的教育,特别是要把书记、校长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坚决避免本科教学被弱化的现象。

(三)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所说的“立德”的“德”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道德操守、独立人格和健全心理等传统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理想信念和政治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心领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树人”的“人”,也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才,更应该是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品德与思想的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决反对“西化”、“分化”和邪教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要构建大德育工作格局,把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教师建设

我们说,大学不仅要有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家名家,大师名师。当年,西南联合大学在环境极其艰苦、物资极为匮乏的条件下,培育出了一大批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的优秀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原因是大师云集、人才济济。近年来,我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大师和青年领军人才紧缺;引育高层次人才的机制不活;少数教师师德不高,缺乏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青年领军人才作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实现“大楼、大师、大爱”同步提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我们的书记校长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

高校领导尤其是我们高校的书记、校长要懂得爱才、惜才,真正做到求贤若渴。要善于培养人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造就人人成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善于充当伯乐,积极发现并任用校内的优秀人才,并且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善于招贤纳士,特别是要有“三顾茅庐”的精神,从校外适当引进一批学校亟需的高层次人才;要善于留住人才,着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为广大教师干事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精神条件。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各高校在面对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中的困难时,要勇于改革创新。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核心在着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当前摆在江西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大师和领军人物,因而全省高校都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要尽快制定学校中长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实施步骤;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教学科研业绩和实际贡献,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着力培养年轻骨干教师,有关学者研究分析16世纪以来1200多位世界杰出自然科学家以及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后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至45岁,峰值是37岁。这表明,谁拥有充满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英才,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因此,高校一定要坚持“引育并举”原则,重点培养造就青年领军人才。我们既要放开胸襟积极“引”,也要放开视野主动“育”,还要放开手脚大胆“用”。要破除对青年骨干教师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关爱。多给他们学习和培训机会,多让他们参与项目决策管理、承担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多让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中挑大梁。高校相关领导和老教师要做好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在业务上多指导,在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年轻教师早成才、成大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还须抓住师德和创新实践两个重要环节

我们在抓好青年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牢牢抓住师德和创新实践这两个重要环节,把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搞上去。怎么看教师的师德?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标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大学之所以受人尊重,原因之一是大学之中有大德、有大道、有大爱、有大师、有大精神。教师教育学生,一是知识、二是方法、三是品格,其中品格是最高层次。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标准。怎么加强创新实践?要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制度,促进与中青年教师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服务社会等相结合,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建立中青年教师校外兼职或挂职制度,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兼职或挂职,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全面推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建立健全中青年教师访学制度,选派他们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以及在职研修等,促进他们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三、突出办学特色

应该说,江西高等教育要想在短期内全面赶上和超过清华、北大等国内著名高校是不现实的,但在某个领域、某个学科打造全国一流是有可能的。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特别强调“有特色”。高校发展要坚持科学定位、特色立校,按照“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思路,着力强化学校办学特色。

(一)坚持特色发展,就要勇于放弃

过去,一些高校为迅速扩张规模,办学面面俱到,专业数量多,追求大而全,希望迅速整体推进,实现全面赶超。结果专业设置雷同、教学内容重复、研究课题广泛,同质化办学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和优势。下一步,要更新观念,学会“舍得”、勇于“放弃”,高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要从注重均衡推进、整体发展向注重特色发展、重点突破转变。高等教育办得好不好,不完全在于学校的历史长短、规模大小、层次高低,关键看是否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这也是快速增强江西高校竞争力的唯一出路,要按照“唯一性”和“独特性”的原则,找准特色领域、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变特色为优势,进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二)坚持特色发展,就要找准特色学科

既然特色发展已经成为江西高校的战略选择,现在关键是要着力找准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本科高校,要想在全省乃至全国占得一席之地,更应该强化自身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科特色寻找突破口。比如江西理工大学,最大的特色是有色冶金,尤其在钨、稀土、铜、锂、钢铁等5个学科领域实力雄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具备进位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基础。那么江西理工大学就要向有色冶金的“老大哥”中南大学看齐,重点培育一批江西一流、国内先进的学科,这些学科要能在全国排前几名甚至第一名,条件成熟时,还要走出国门,着力打造几个在全世界都比较有影响的学科。比如赣南医学院,办学70多年来,凝练了天然药物开发与研究的主攻方向,形成了心脑血管药理、针刺镇痛、人芽囊原虫基因组、心脏医学、尿路结石治疗、白内障复明治疗等方面的显著特色与优势,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新技术新成果,并在赣南、闽西、粤北等地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赣南医学院就应该在这些学科中找准发展重点,明晰发展方向,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最近,江西省教育厅正在推动高校本科专业的综合评价,主要目的是想评出全省高校自身的特色学科。今后,江西高校要突出学科排名,看究竟哪些高校的哪些学科排第一。同时,对那些办得不好的学科要淘汰。

(三)坚持特色发展,就要实行分类指导

分类管理是克服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江西高等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比如旅游专业,很多学校都有设置。另外,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专科学校要升格为本科,本科学校要申报博士、硕士授予权。规模和层次倍受重视、质量和效益在无形中被忽略,导致了千校一面现象。政府应加强对高校的宏观指导,按照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支持和鼓励各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创特色,树品牌,努力克服同质化倾向。研究生教育要努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鼓励教师和研究生把科研做进企业、将论文写在矿山上、写在大地上,倡导创新型、应用型研究,避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现象;本科教育要加快推进两个转型,即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型,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真正构建起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四、突出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是人才的摇篮、知识的殿堂、创新的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全省各高校要切实承担起创新发展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一)要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2012年,江西率先在全国启动了“2011协同创新计划”,省财政给予每个评选上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到现在已经评选了四批共计5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这在全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提高江西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协同创新中心代表了江西高等教育的较高水平,经过打造,将成为江西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整合校内优质资源,通过政策和项目引导,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校内各学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学校与区域之间的协同以及学校与国际合作的协同,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支持下,齐心协力,合作攻关,从而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二)要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发展必须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价值和意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现在,我们一提及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典范,就会想到美国依托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和科技成果优势,逐渐发展兴起的“硅谷”。我省高校如何才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呢?重点是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咨询研究机构,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要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大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

(三)要切实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高校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要发挥高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力军作用,为江西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赣鄱文明,留下了大量厚重的文化遗产。江西不仅圣贤名人荟萃、书院文化丰沛,而且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领先的绿色生态,古色、红色、绿色文化已成为江西风景“独好”的名片。同样,文化也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无时无处不在感染和熏陶着融入其中的每一位师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能动因素,有着较强的教育引导力和内在驱动力。校园文化也是高校的软实力。一流大学之所以被人们赞誉,不仅仅在于学校规模、资金投入及校舍建筑等硬实力上,也表现在悠久的历史、先进的理念、严谨的校风和文明的行为上。所以,我们的高校必须发挥精神高地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方面下工夫,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开发。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校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以及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突出打造品牌

品牌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发展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依靠公司独特而成功的品牌价值链运作模式,浙江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依靠各县自身特色产业的品牌运作。同时,品牌也是高校发展的灵魂。当今世界知名大学无不拥有自己的著名品牌,并借助品牌的影响力,牢固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从而有效推进现代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那么高校的品牌是什么,高校品牌体现着高校的办学质量,昭示着学校的办学历史,代表着某种成功的文化气质,预示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各高校一定要通过品牌塑造,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形成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一)要着力打造学校品牌

说起大学,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些名牌大学,比如国外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其实是一种品牌效应。我省高校也要争创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提升学校形象。面对现在高校之间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态势,塑造高校品牌将成为必然之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学科、专业等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高等教育品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自己的品牌资产。要通过挖掘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比较优势,坚守学术文化积淀,培养和引进人才,培育学科专业优势,树立学术权威等,用心打造名校品牌。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要注意个性形象。比如“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就具有鲜明的个性,只有江西才能用。打造高校品牌既要注重知名度,还要有美誉度。比如“一座叫春的城市”,有了知名度,失去了美誉度。

(二)要着力打造学科品牌

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高校树立品牌的核心。目前江西高校有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高水平学科和70个重点一级学科,还有9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这些共同构成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学科品牌高地。学科建设直接影响学校在领域内的地位,因而创建学科品牌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打造学科品牌要学会做“减法”。美国通用公司为了树立品牌,在产品市场上经常做“减法”,如欧宝告别中国,雪佛兰撤离欧洲,都是通用汽车为优化全球市场格局所做的“减法”。江西高校在发展战略上也要做减法,把重点放在强化特色学科上,稳定和做强现有优势学科,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甚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强势学科,使相对优势变为绝对优势,树立具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品牌;要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谋划发展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从而迅速抢占学科发展的制高点。

(三)要着力打造开放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开放办学已经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江西很多高校都是省部合作共建高校,有的高校与国外高校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但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江西高校的开放力度还不够,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让开放办学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一要推动国际合作办学,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更大进展;二要着手引进和开发慕课,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三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申办孔子学院;四要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开拓师生视野;五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针对社会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培养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打造学校的品牌。

六、突出内部管理

从世界和国内知名大学的发展来看,没有一流的教育管理,就没有一流的教育环境,也谈不上一流的学校。近年来,江西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党建工作,创建和谐文化,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要继续在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一)高校领导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解决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熟悉学校工作规律,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高校领导班子要改进领导方式,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要落实精细化管理,把中层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教授,对教职工的考核评价不仅要尊重科学研究的成果,也要充分尊重教学的成果、管理的成果,让擅长科研的教师专心科研,擅长教学的教师一心教学,擅长管理的职工精心服务。

(二)要稳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大学的治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治理结构。一要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学术委员会是高校的最高学术机构,对学术事务享有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二要坚持“学术立校、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切实加强学校学术委员会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按照《规程》要求,在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上,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的党政领导不能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分离。三要加快制定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高校的宪法,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要抓好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稳定两项重要工作

长期以来,江西高校坚持一手抓教育改革发展、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稳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正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稳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做好反腐倡廉和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高校党政的第一责任,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维护高校廉洁圣地,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尤其三重一大事项一定要集体研究,不得独断专行;要维护高校政治稳定,充分认识高校工作的复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反渗透破坏斗争;要维护高校育人环境,高度关注学校及周边治安隐患问题;要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作者简介:朱虹(1957-),男,湖北洪湖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07-03

文章编号:2095- 3046(2015)04- 0001- 05 DOI: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4.001

猜你喜欢

江西特色学科
江西银行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医的特色
我爱江西奶奶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