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的重大意义
2015-04-14邓显超黄小霞
邓显超,黄小霞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的重大意义
邓显超,黄小霞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成功实践的价值精髓,也是引领中国与世界未来实践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是营造中国和平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必然选择,是抢占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体现,是丰富人类价值理念、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习近平;核心价值观;走出去;国际影响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1],“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成功实践的价值精髓,也是引领中国与世界未来实践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必然选择,是抢占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统一关系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进一步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4]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体现为全体社会成员基于核心价值观认同而产生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的较量上,更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5]党的十八大也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6]因此,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其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说到底是该国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作为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在推动综合国力向前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任务。目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地位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文化建设领域尚缺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价值观影响力,尤其在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核心价值观世界影响等方面还不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赢得主动,就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重建文化自信、话语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新局面,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营造中国和平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必然选择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总体走向颓势相比,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形象不断改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在全世界到处传递,世界看到了一个主持正义、亲诚惠容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和借鉴中国经验,开始客观看待并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以及“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国家治理”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广获世界积极回响。
然而,国际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的格局依然存在,国外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中国国情及发展状况的不了解,或者出于意识形态的固有偏见,或者出于妖魔化和敌视,近年来一直传播看空中国发展及渲染中国崛起的舆论,“中国泡沫论”“中国威胁论”“资源掠夺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时有出现,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意识形态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冲突、价值体系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资本主义社会排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抵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且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正当性、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世界上许多国家认识不到或不愿承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1]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中国奇迹”和“中国崛起”的价值动因,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先进理念。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有助于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获得世界认同、赢得世界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展示中国自身发展的巨大成就,消除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树立开放包容、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世界大国形象。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抢占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既面临难得的文化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文化风险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家安全不仅仅是领土和主权的问题,更多的是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条件越来越优越,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思潮、价值理念也大量涌入。国际敌对势力通过文化输出和文化扩张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在国际竞争中,文化传播不仅具有合法性、隐蔽性,且渗透力极强,一些西方国家往往把文化作武器,在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以强势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作后盾倾销、兜售和推广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推行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中国作为一个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中大国,必然会成为西方“文化演变”、意识形态侵蚀的重要对象。国际话语权是世界强国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表达价值观念、实现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一些西方媒体站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从价值观角度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进行质疑和攻击,甚至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鼓吹成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世界价值观交锋中长期缺位低调,遭遇“话语洼地”,处于“战略防御”的地位。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情况下,面对来势汹涌的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中国共产党站在战略的高度,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命题,是抗衡西方“价值观”强势话语的渗透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状况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地位不相适应,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强,国际话语权还很弱,文化和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世界各国文化的竞争,核心是价值观念的竞争。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是应对全球价值观较量,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国际影响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才能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占据文化发展和价值观念竞争的制高点。
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丰富人类价值理念、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吸收借鉴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文明成果,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还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理论命题,拓展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理想信念的认识和认同,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声望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体现了现代价值,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正在全世界人民心中重新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正面形象。”[7]
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激荡。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具有民族特色,也富有时代精神,不仅弘扬传统,又面向未来,不仅跨越时空、又超越国度,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价值凝结,代表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中华文化走出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不仅可以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而且进一步丰富人类发展理念。我们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重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话语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与交流,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中国的思想和价值观贡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精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知晓度和世界认同度,是我国最终赢得大国地位的根本要求。与国外文化强国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尤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核心价值观全球影响力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还不够大,与我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影响力,任重而道远,必须持之以恒,“内外兼修”,不仅在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固本培元,还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落下来、融进去,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9]。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4-01-01(1).
[2]习近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EB/OL].[2014-04-16].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08/c164113-25428563-2.html.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1).
[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5-05(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60.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7]王怀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59-63.
[8]习近平.让中华文明同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N].光明日报,2014-03-28(2).
[9]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者简介:邓显超(1972-),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E-mail:xcdeng2001@aliyun.com.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12JZD004)
收稿日期:2015-04-16
文章编号:2095- 3046(2015)04- 0010- 04 DOI: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4.00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