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分析
2015-04-14丁昶
丁昶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商学系,福州350117)
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分析
丁昶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国际商学系,福州350117)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几经周折,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两岸的特殊关系,经贸关系的发展还存在尚不能令人满意之处。通过研究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阻碍,闽台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以及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福建自贸区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从而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长足进步。抓住对台贸易的地方特色,福建自贸区必将在我国众多自贸区的建设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两岸经贸合作;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闽台经贸合作;福建自贸区;自贸区建设
一、引 言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挂牌运营。此后,各地掀起申报自贸区的热潮。最终,2014年12月,作为申报者之一的福建自贸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很显然,福建自贸区的批准,是看重了其在对台湾的优势上,寄希望于福建自贸区的建成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也必将成为福建自贸区的重要地方特色之一。
二、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阻碍
(一)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台湾和大陆逐步开始两岸经贸往来,这时的两岸经贸往来呈现出的是单向的、民间的、不平衡的局面。单向指的是投资的方向,基本以台湾小额投资大陆为主,而民间指的是经贸往来基本以民间形式为主,不平衡指的是资本流入方向不平衡,台资流入大陆,而陆资无法进入台湾。此后,在2008年后,和平发展成为两岸民意主流。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签署,对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贸易规模逐年递增。以2013年和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例,2013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972.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幅度为12 %;2014年,两岸的贸易总额达到198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0.6 %[1]。
(二)两岸经贸合作的阻碍
两岸经贸合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就两岸本属一国,同根同源的角度来说,推进的速度较缓慢,经常会出现经贸合作受制于两岸关系的影响。文章试图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两岸经贸合作受阻的原因。
1.ECFA签署后,后续协议谈判推进迟缓
ECFA签署后,按照原定的计划ECFA的四个后续协议《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和《海峡两岸争端解决协议》将逐步协商签订。但是,目前只有《投资保护与促进协议》于2012年8月签署,且实施效果较好。《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在台未通过审议,根本没有开始实施。而《货物贸易协议》与《争端解决协议》也存在诸多利益问题协商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后续协议无法推进,实际上导致了ECFA成为了一个理想化的空文。除了早就存在的台商台资在大陆投资的传统模式,货物贸易开始的降税安排,可以说两岸的经贸合作形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任何的起色。后续谈判的旷日持久与悬而未决,从根本上影响了两岸经贸的进一步推进[2]。
2.台湾方面对两岸经贸合作存在多方面顾虑
大陆与台湾方面的经贸合作,恐怕始终绕不开政治问题。从历史上看,两岸的经贸关系根本不具有平等性,大陆多方面让利,然而,台湾对于这样的让利行为显得非常挑剔。一方面,台湾当局担心大陆会给予台湾周边其他的产业结构类似的国家优惠,比如目前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使得台湾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台湾又总是不希望和大陆走得过近。岛内的反对声音不绝于耳,他们认为台湾经济的衰退、失业人数的上升、产业结构的同质化竞争,都是大陆企业或者说台湾与大陆合作所造成的。“政治因素考量,为了反对而反对”,可以用来形容台湾对于两岸经贸合作的态度。
三、福建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的优势
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起始于台湾与福建的经贸往来。在对台合作方面,福建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目前的合作效果良好。厦门在对台合作试点上取得多项成绩,以及多年的闽台经贸合作成果是主要原因。
(一)厦门在对台合作的前期试点方面,取得效果
在福建自贸区的整体范围内,厦门是其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福建自贸区对台的重要作用,其中的厦门地区自贸区建设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在最早期提出的“厦门自贸区”方案中就提出了以准入制为主要方式,负面清单管理为主要方式,突出对台特色,高度与国际接轨的目标[3]。在对台金融试点方面,厦门一直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扮演“先试先行”的角色。2002年7月,工行厦门市分行与台湾彰化银行成为两岸最早实现汇通业务的两家银行。2008年12月,台湾富邦金控以海外子公司的方式入股厦门工行;之前君龙人寿(由台湾人寿和厦门建发股份联合发起)在厦门正式开业。2010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在体制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于,率先开展两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引进台湾兴柜交易机制,逐步推动对台金融离岸服务[4]。在贸易与物流试点方面,厦门对台合作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厦门对台小额商品市场,上半年客流量比上年增加24.43 %,成交额增加47.04 %。厦门一直处于大陆对台第一口岸地位,是两岸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2012年,厦门出台了台湾水果、水产品进口奖励政策,并且已经兑现。厦门成为台湾水果、水产品、酒类和食品分拨大陆的重要中转地[5]。厦门试点建设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中心,已经有30多家企业与台湾冷链物流联盟进行接触与交流,台湾中华工程公司、台湾研究院与厦门嵩海集美食品物流园以及翔业集团的万翔冷链物流中心合作[6]。此外,厦门的保税港区建设也初见成效,成为将来自贸区建设的良好基础。其中,海沧保税港区于200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目前总面积5.55平方公里。2012年,审单的数量达到61.2万份,货运量为1956万吨[7]。
(二)闽台经贸合作成绩优异
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大陆最接近台湾的地区。地缘优势带来的亲缘优势,使得闽台经贸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台经贸的合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吸收台资处于领先地位。福建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各项招商引资工作。其中以农业为例,到2014年底,累积吸引台办项目2509个,利用台资34.8亿元,利用台资规模和数量都居大陆首位。2014年,福建新批台办农业项目为35个,合同利用台资为1.1亿美元。2014年,闽台农产品贸易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贸易总额突破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 %[8]。第二,闽台贸易额居大陆各省市第三。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2013年,台湾成为福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引进台资项目、利用台资金额和实际拥有台资企业数均处于大陆各省市第三位的位置。目前,福建有6个国际级的台商投资区,建立了大陆地区最大的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创建了漳浦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截止2013年底,福建省引进台资项目13524个,实际利用台资220.79亿美元。闽台经贸进出口总额1145.14亿美元,居大陆第5位[9]。2013年,台湾正式成为福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台湾百强企业有60多家在福建设厂。第三,闽台产业合作成效显著。闽台产业合作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信息产业合作、石化产业合作等。其中,信息产业方面,“冠捷”是1990年落户侨乡福清融侨经济开发区的台资通讯企业,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显示器生产企业。石化产业方面,台企华星石化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经过多年营运与建设,已经成为占据福建液化市场1/4的企业,被列为全国进出口企业500强[10]。目前,闽台产业合作已经从第一、第二产业领域延伸到物流与金融等第三产业领域,利用台资形成多层次结构的格局,主要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等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台商投资集聚区。
四、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建设,将改变过去两岸经贸低水平合作现状
自贸区在促进两岸经贸合作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制度创新,而不是仅仅依靠单纯政策上的优惠措施。福建自贸区的整个制度建设都是以上海自贸区制度建设为学习对象,然后结合主要对台的地方特色。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在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是没有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项目,均是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并且这些允许投资的项目由过去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而贸易监管制度方面,采用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自贸区内的货物、服务等要需自由流动。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用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等。在综合监管制度方面,将过去事先批准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可以看到,福建自贸区建设采用的类似模式,势必会改变过去两岸经贸合作的减税、台商到大陆特有领域投资这样单一的低水平形式。首先,台商在福建的投资领域有较大范围的扩大,只要不是负面清单范围内的项目都是允许的投资领域。其次,自贸区内将放松贸易监管措施,最大程度让台湾商品和服务通过自贸区迅捷转往大陆其他地区。然后,自贸区内将进一步加强两岸金融合作,人民币和台币的汇兑将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外汇管理政策更加灵活与放松。最后,综合监管制度方面,审批制的废除加快台企在自贸区内投资设厂,政府不再是监督者的角色,而转变成了服务者的角色。因此,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建设,是导致两岸经贸合作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二)自贸区建设将弥补ECFA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的不足
自贸区的建设,相对于ECFA在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不足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如前所述,EFCA的签署以及后续协议的签署,遭受了较多的挫折,在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方面,作用有限。而ECFA本身,基本呈现出的大部分是总则性的内容,能够较快实施的部分非常至少,目前唯一可行的仅仅只有早期收获清单的内容,以逐年减税为主要形式。最后,ECFA的本质地位,是基于大陆与台湾同属于WTO成员,类似于成员国之间签署的FTA协议。对于同属一国的两岸,相较于一方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在经贸合作方面,没有更多的优惠。而福建自贸区的批准与建设,可以弥补ECFA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的不足。自贸区是大陆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特殊政策与台湾进行经贸合作。在时间和推进速率、改革实行上,都远超于ECFA的推进。特殊地区采用特别政策,效率的优势,在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上具有优势[11]。福建自贸区的定位,就是为了加强大陆与台湾在经贸方面的合作。制度创新中,已经可以看出相较ECFA,改革的决心与力度有根本性变化。后续一定会出台更多针对两岸合作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更加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强心剂”。最后,自贸区建设与ECFA最大的不同,自贸区毕竟开辟的范围不大,而ECFA涉及两岸整体,因此,自贸区在各方面采用政策的灵活性高于ECFA,政治色彩也没有那么浓厚,台湾方面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
(三)自贸区的建设,为两岸经贸合作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自贸区的建设为两岸经贸合作将开辟更加宽广的渠道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自贸区的建设借鉴国际通行的基础规则和成熟经验的典范,致力于促进投资贸易和创新的法制体制,培养国际化和法制化的营运空间。自贸区建设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的新模式,如果现行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将来两岸经贸合作的机制将会进一步丰富。采用开放积极包容的合作态度,发挥自贸区的特色,可以挖掘出两岸经贸合作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试点方面,厦门融入自贸区后,深度和广度都将提升。目前,正在进一步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进一步扩大对台现行先试措施,加快建设两岸对台贸易平台。在原有较好的对台合作各项设施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自贸区的特色与要求,逐步统一与完善,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发挥先锋作用。有了自贸区的建设,作为基础,两岸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将产生一个飞跃。
五、提升福建自贸区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作用的建议
(一)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建设特色自贸区
福建自贸区能够成功获得批准,与其在对台的重要战略地位密不可分。而目前,这种自贸园区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唯一可以学习的对象就是刚刚试运行不到两年的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在规划、人员配置、管理体制的涉及方面,都应该参考上海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本自贸区特色以及是大陆与台湾最接近、最便于合作的自贸区的特点,发挥出优势,达到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目的。
(二)与台湾加强往来,促进两岸互信合作
经贸往来的深入,离不开两岸的互信。没有亲密的往来与相互的了解,经贸合作无从谈起。自贸区也应该在促进两岸互信方面发挥作用。园区建设可以参考台湾在这方面的经验,派出考察团去台湾交流访问与学习。自贸区的建设要尽可能符合台湾的商业行为习惯,同时也要让台湾了解大陆的商业行为习惯,以良好的互信作为基础,加强经贸合作。
(三)经贸合作以互利共赢为主要目的
两岸经贸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向前发展,一定是以互利共赢为主要目的的。大陆不应该以牺牲过多经济利益为代价,毕竟企业才是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主体。无利可图,一定不会有企业参与其中。自贸区在这方面,要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让大陆和台湾的企业都能从自贸区建设,从两岸经贸合作中获得经济利益。
六、结 论
福建自贸区在2014年年底才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应该说,后续的自贸区建设任务长期而繁重。福建自贸区一定要抓住其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够从全国多个自贸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改革新阶段的重要试金石。
参考文献:
[1]刘艳.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3):5-6.
[2]周鹏,刘玉人.两岸经贸合作畸形化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0(5):92-95.
[3]汪肇炜,李世荣,许丹青,等.厦门建设对台离岸金融市场之可行性及安排[J].福建金融,2012(9):16-20.
[4]唐永红,刘坚.两岸ECFA下厦门经济特区对台先行先试问题探讨[J].台湾经济研究集,2011(4):35-42.
[5]吴庆春,艾正华.闽台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6):77-82.
[6]朱立,石正方.海西对台物流通道建设初探[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8):36-38.
[7]龚小玮.厦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发展体制与政策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7(4):53-55.
[8]吴文芳,刘玲.闽台经贸合作的主要特色和对策思路[J].台湾农业探索,2008(4):29-33.
[9]郭闽榕.福建省ECFA的贸易效应分析[J].对外经贸,2014(12):47-48.
[10]丁秀飞.闽台产业合作问题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99-101.
[11]唐仙丽,宋宗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评述[J].社会科学家,2011(8):51-53.
作者简介:丁昶(1987-),女,助教,主要从事区域产业合作、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研究,E-mail:379269215@qq.com.
收稿日期:2015-04-03
文章编号:2095- 3046(2015)04- 0042- 04 DOI: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4.010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