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5-04-14周鹰飞方志辉杨艳敏

海南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腰段后路前路

周鹰飞,方志辉,杨艳敏

(1.十堰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创伤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前路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周鹰飞1,方志辉2,杨艳敏1

(1.十堰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创伤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前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末次随访前路手术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减少Cobb角丢失和促进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前路手术;胸腰段椎体;Denis B型骨折;临床疗效

胸腰椎骨折(T10~L2)是临床中脊柱各阶段较为常见的骨折,其中以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最多。暴力导致椎体前后缘皮质破坏,引发神经损伤与骨折不稳定,因此脊髓的减压与脊柱前柱的重建是手术治疗的关键[1]。后路复位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复位伤椎椎体,但椎体稳定性较差,远期治疗效果不显著。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可以有效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减少Cobb角丢失,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促进胸腰功能恢复[2]。本文主要以近年来我院骨科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前路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路手术组46例,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37.2±9.1)岁;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17例,意外摔伤12例,暴力打击致伤3例;受伤节段:T104例,T117例,T1212例,L114例,L29例。后路手术组46例,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3.9±9.6)岁;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19例,意外摔伤14例,暴力打击致伤1例;受伤节段:T106例,T118例,T1213例,L112例,L2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分型均为B型,受伤节段不超过2节,受伤时间不超过2周;明确的外伤史;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获得家属或本人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Denis分型均为A型;可采取保守治疗,无相应的神经损害症状;受伤椎体超过2个节段;不能耐受本次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能完成术后随访观察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后路手术组 患者实施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后保持俯卧位,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定位伤椎,在伤椎上下椎使用克氏针标记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投影。沿着标记做4处1.5 cm纵切口,切开患者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在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钝性分离达到关节突及横突。在前后位X线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尖置于椎弓根投影的外源,向内倾斜10°~15°平行终板向椎体内穿刺,穿刺针进入骨质内2 cm后透视穿刺针尖端在椎弓根投影内未突破内侧皮质,改侧位透视确认穿刺针与终板平行并继续穿刺至椎体后缘前方0.5~1 cm,拔出内芯,置入导丝,取出穿刺针,置入3枚椎弓根钉。C型臂透视确认固定位置良好,安装置棒器,经皮下肌肉内将固定棒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拧紧螺帽,利用撑开器撑开复位,恢复椎体高度,紧固固定螺帽。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2.2 前路手术组 患者实施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保持侧卧位,选择前方入路,经胸膜后以及腹膜后暴露,T11以上实施经胸途径,T12~L1实施经胸腹膜外进入,L2实施腹膜外途径。充分暴露病椎以及其上、下各1个椎体,其椎体侧方中部开始行病椎大部分次全切除及上下椎间盘全切除,彻底减压至对策椎弓根。处理后使用前路腰椎固定系统,且在在患椎上下椎体置入螺钉,运用撑开器复位纠正后凸成角畸形后,钛笼植骨融合,最后安装连接棒固定与横连。手术结束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患者实施防感染,使用激素、脱水以及神经营养等治疗措施。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14 d拆线。早期进行功能性锻炼,不全瘫患者卧床休息3个月后便戴支具扶拐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与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Cobb角测定:首先确定受伤椎体,上椎体上缘垂线至下椎体下缘的垂线的夹角即为Cobb角,该指标可以对脊柱生理弯曲度及椎体序列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椎体高度测定:伤椎体前后缘相对高度/邻近椎体前后缘相对高度×100%。VAS疼痛评分:采用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两端分别标记0分、10分,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让患者在标尺的另一面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的位置,由同一名医师读出数据。Oswestry(ODI)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问卷调查表:共有10项,每项有6个备选答案(0~5分,0分表示无功能障碍,5分表示功能障碍最明显)。将10个项目的选择答案得分累加后,计算其与10项最高分合计(50分)的百分比,即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指数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0为正常。量表中一共包括十项内容: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提物、坐、站立、行走、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效游或者旅行。0~20分为优,21~40分为良,41分以上为差。神经功能恢复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分级判定,见表1。随访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登门随访,相关检查则通过患者定期到门诊随诊进行,均至少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

表1 ASIA分级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收集数据录入Excel 2003,在SPSS17.0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比较 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低于前路手术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比较(±s)

组别 椎体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ml)前路手术组t值P值46228.5±59.4 4.138 0.000 916.7±109.4 9.779 0.000 408.2±88.5 5.393 0.000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前路手术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显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比较(±s)

注:a与术前比较,P<0.05;b与后路手术组比较,P<0.05。

前路手术组(n=46)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后路手术组(n=46)术前末次随访7.62±1.89 1.23±0.54a0.82±0.45a23.8±3.2 9.2±1.2a10.7±1.5ab30.6±2.4 40.3±2.2a39.1±2.1ab38.7±5.5 28.1±4.1a7.2±2.6ab7.57±1.89 0.86±0.41a22.8±2.7 13.3±1.5a31.5±2.3 36.6±2.0a39.2±5.1 10.3±2.8a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末次随访两组患者间的ASIA疗效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ASIA疗效分布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高能量损伤所导致的胸椎爆裂性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大部分创伤是由外来暴力所致,导致椎体前柱及中柱遭到破坏,脊髓神经受到压迫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患者躯干负重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严重者会导致下肢功能不全或瘫痪[4]。胸腰段属于脊柱的过渡区域,是胸腰椎连接处,从胸骨、肋骨固定的活动度低的胸椎过渡至活动度较大的腰椎,是脊柱节段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区域,极易发生椎体骨折。胸腰段骨折发生率为90%,且爆裂骨折占据10%~20%[5]。临床对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原则为[6]:(1)彻底减压脊柱骨折脱位造成的神经压迫,挽救受损的神经功能。(2)有效恢复患者脊柱椎体的正常生理序列,重新恢复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的支持与运动功能,防止远期腰背疼痛等并发症。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会破坏后柱结构,导致脊柱稳定性降低,且不能直接性进行椎管减压,植骨位于脊柱张力带区。本研究通过对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比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特征。结果显示,前路手术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著性高于后路手术组(P<0.05)。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靠,有助于恢复伤椎下位椎间盘的活动度,减少椎间盘退变。与后路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7]。(1)前路手术简单,创伤性小,可以彻底清除前方进入的致压物,使得脊髓获得充分减压。可以直接经伤椎椎弓根插入至椎体前中路,使得人工骨置入椎体空洞处,均匀放置在椎体前中柱。填满椎体内空腔,有利于伤椎更好地承担载荷,提高椎体稳定性,恢复患者脊柱的高度与稳定性,有效减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最大限度保留了脊柱的活动度。(2)有效纠正患者脊柱的异常形态,矫正脊椎后凸畸形,可以有效保留了尚未破坏的后柱结构,最大限度保持了脊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8]。良好的矫正后凸畸形,有效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线,缓解了患者脊髓神经的压迫。(3)前路固定融合牢固。经过纵向撑开作用,进行间接性的骨块复位,恢复了脊柱高度,保留了脊柱活动的节段,防止远期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后凸畸形发生[9]。本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前路手术组患者接受治疗后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显著性优越于后路手术组(P<0.05)。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患者术后ASIA神经功能分布优越于后路手术组患者(P<0.05)。这表明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前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性高于后路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一致[10]。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对于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建议采用前路手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胸腰骨折,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减少Cobb角丢失,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促进胸腰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金永明,杨 迪,邵海宇,等.胸腰段骨折后正中单切口360°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3,26 (11):901-906.

[2]李方财,陈其昕,陈维善,等.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066-1071.

[3]孙先泽,赵正琦,顾振芳,等.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8):693-697.

[4]杨少锋,向剑锋,邓 博,等.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12):62-65.

[5]赵正琦,孙先泽,任 亮,等.后路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0):1825-1828

[6]高志朝,王 梅,张妙林,等.后路单节段侧前方减压前柱重建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3):249-253.

[7]侯力强,李建军,冷燕奎.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01):22-24.

[8]蒋伟宇,王 欣,赵刘军,等.前路支撑植骨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J].中国骨伤,2011,24(7):560-563.

[9]廖秉州,王文军.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2):126-129

[10]郑 超,伍 骥,黄蓉蓉,等.前路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段Denis B型爆裂性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7):669-674.

R683.1

B

1003—6350(2015)09—134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9.0480

2014-10-1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3CDB05502)

周鹰飞。E-mail:zhouyingfei1975@163.com

猜你喜欢

腰段后路前路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